闽南通俗谚语(闽南语说蜻蜓)

闽南通俗谚语(闽南语说蜻蜓)(1)

闽南通俗谚语(闽南语说蜻蜓)(2)

吃完早饭就匆匆出门,先到风雨球场的快递点取一封快件,然后拿出快件里的表格步行到海边的“厦大人类与社会学院”办公楼盖章,一路烈日下的暴走。

老汉我这才发现“按章办事”的“章”就是“盖章”的“章”,词组的创作者真是远见卓识高瞻远瞩:盖章,盖章,盖得多少人焦头烂额。

不过在路经校园鲁迅雕像的时候,发现一群蜻蜓在草地上乱飞,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见到这么多蜻蜓,轻灵的蜓影瞬间驱离了盖章的阴云。

蜻蜓可是厦大校园资深的住户,儿时的我可是厦大幼儿园捕捉昆虫的好手,蜻蜓是最容易上手的:当它静静地停歇在草叶之上,我就蹑手蹑脚地靠近它,然后慢慢地伸手捏住它细长的尾端,那里大概是大眼蜻蜓的视觉盲区。

抓住蜻蜓,其实是没有什么成就感滴,一头轻飘飘的,没有金龟子或黑天牛来得实沉,绑在线绳上放飞,它又老是有气无力飞不起来,真没劲,无论是红蜻蜓或绿蜻蜓,一概如此。

我从小接受的教育:蜻蜓是益虫,因为它会吃蚊子?现在的理念应该是形形色色的昆虫都是生物链上的构成,缺一不可?不过如今的小朋友大概认识真蜻蜓的不多,这正是我等当年活捉蜻蜓的草莽英雄引以为傲滴!

蜻蜓在气象预报上一直有所作为,“蜻蜓低飞,非风即雨”,农谚精髓,我也跟着说了半个世纪。如今老来细一思量,至少有两点与我儿时的观察经验不符:蜻蜓平时都在草丛上飞来飞去,那才是低飞,一旦风雨将至,飞上两三米的空间,应该算是高飞才对。其二,蜻蜓飞高飞抵并非关键,平时单飞的蜻蜓聚集群飞才是这一自然现象的主导,所以这句农谚似乎应该改为“蜻蜓群飞,非风即雨”。

“蜻蜓”闽南语音发“残妮can ni ”,没有半点国语的蛛丝马迹,难度大矣。闽南语把“萤火虫”叫为“火金姑”,好歹还有一个相同的“火”字在提醒,在暗示。无厘头的“残妮”似乎可直译成“田奶”,所以我以为会喝“田奶”的人十有八九乃闽南语的资深人士。

厦大校庆百年庆典之后喜遇蜻蜓回归,这是老天爷对校园生态的首肯;前几天我还发现芙蓉湖里蝌蚪成群,蛙声一片似乎指日可待。从返老还童的角度看问题,眼下三缺一,似乎就差萤火虫了,蜻蜓呀蜻蜓,你能否把“火金姑”也喊来,还我一个儿时的厦大百草园……

蜻蜓高高群飞,蜻蜓低低单飞:从当年捉“残妮”的小男孩,到今天品饮“田奶”的老人家,人生似乎还在牙牙学语,大半辈子已经白驹过隙!

闽南通俗谚语(闽南语说蜻蜓)(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