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屋灯谜答案(旧京灯谜小史上)

前面一文粗粗写了些关于老北京时期谜语的一些掌故,也更激起了关于这项活动的兴趣记得有一年,正月十五灯节,物美超市也举办过一次猜谜活动,我觉得有意思,也就驻足看了看,发现谜语好像有我见过的,谜面我已经记不住了,谜底却是两味中药,一个是当归;一个是远志,这都是猜谜中比较常见的两个倒是得了点彩头,有点意思灯谜在我国起源也是非常古老的,在旧京时也是非常盛行的翟鸿起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长文已记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千年古屋灯谜答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千年古屋灯谜答案(旧京灯谜小史上)

千年古屋灯谜答案

前面一文粗粗写了些关于老北京时期谜语的一些掌故,也更激起了关于这项活动的兴趣。记得有一年,正月十五灯节,物美超市也举办过一次猜谜活动,我觉得有意思,也就驻足看了看,发现谜语好像有我见过的,谜面我已经记不住了,谜底却是两味中药,一个是当归;一个是远志,这都是猜谜中比较常见的两个。倒是得了点彩头,有点意思。灯谜在我国起源也是非常古老的,在旧京时也是非常盛行的。翟鸿起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长文已记之。

“灯谜”这个名称是南宋以后才有的。我国的谜事,用一句话便可概括,它“起于宋,成于明,盛于清”。北京的谜事以晚清、民初为盛,这个时期是北京灯谜史上的黄金年代。

北京的灯谜活动,由于“地利”而具有特殊的风采。北京为都城,清高宗弘历就是一位爱好灯谜的皇帝。据有关资料记载,乾隆帝曾在太和殿与纪晓岚出过“小儿囟脑门谜”,其实此谜宋代就有了,而乾隆拿来给朝臣们猜射,可见这位皇帝喜好灯谜,并不亚于后来的民间谜家。这段猜谜轶闻在李伯元《南亭笔记》及易宗夔《新世说》中都有记载。

清初大文学家纪晓岚,乾隆进士,才华横溢,嗜好灯谜,曾以物谜为其姻亲卢雅雨通风报信,事败充军。又曾以拆字谜讽刺权臣和珅。在清代的官宦、诗人、作家中有不少人兼好灯谜。《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大兴人)对灯谜颇有研究,在他的著作中,有六十八则灯谜,其中大多是他自己创作的。

在《红楼梦》中,描写猜谜的内容情节不只一处。曹雪芹通过书中主人翁之口,道出了他创作的、文学史上罕见的咏物诗,实际就是物谜。第二十二回元春从宫中传给贾府的一则谜,是用四句诗,猜一物:“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惜春的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猜着是“爆竹”和“海灯”。当时贾政心内沉思道 “娘娘所作爆竹(谜),此乃一响而散之物……惜春所作海灯 (谜),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再看第五十一回,薛宝琴的怀古诗十首,每首隐一物。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无数文学家、史学家、谜家对其隐物诗进行过无数次的研究探索,其中大多数谜至今仍无确切的答案。究为哪十件俗物,人们其说不一。芹翁是制谜能手,而且不留谜底,让后人猜了近二百年,当然在这里着墨的目的不是猜谜,而是怀古。可是谁料到二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猜他的谜底。芹翁此举真可谓中华灯谜史上奇谜之冠。

请看其五《广陵怀古》:“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有人猜“箫”,有人云“柳絮”,还有人说是“柳木牙签”,莫衷一是。这些谜的出现,不仅暗示了人物的命运结局,又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道光进士吴可读,同治朝任工部郎中,光绪年间,因请为清穆宗立嗣,以死谏。嗜好灯谜。某年元宵节,吴在某王府悬谜,以会同好。其中“文姬归汉”(打《书经》一句,卷帘格)谜底“明清于单辞”,逆读(卷帘格规)为“辞单于清明”,意思是蔡文姬辞别单于正值清明。扣合严谨,无懈可击。主人得知惊服,待吴为上宾。

翁同龢是咸丰状元,光绪帝的师傅,历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之职,以书法名于世。他也是一位灯谜爱好者。《今世说》曾记他与当时金石家潘祖荫(伯寅)斗谜的轶事。

潘祖荫是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工部尚书。他收藏金石甚丰,更爱谜成癖。他的“臣东邻有女子,窥臣三年矣”(打五言唐诗一句),谜底为“总是玉关情”。这里的“玉”字别解为宋玉的名字,谜面文字系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句。这则谜在当时爱好者中,很快流传开来,被誉为“隐语中之神品也”。

灯谜活动在北京的民俗史中,有着它独特的地位。北京与潮州、厦门、上海、武汉、台北、高雄等地的谜事活动,形成了一支基本上以知识阶层为代表的灯谜创作队伍,它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在文化界流传很广,尤其是晚清至民初,谜家辈出,佳作纷呈,谜社林立,谜集繁多,他们的谜作和谜事活动,也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异彩。

清代中晚期至民初,隶属北京籍的谜家计有:夏宸垣,大兴人,著有《正谊山房谜稿》;辛集贤,燕山(今北京)人,著有《碧云阁谜稿》;俞培元,大兴人,著有《澹如菊室谜稿》;俞象观,大兴人,著有《山椿吟馆谜稿》;李鸣秋,北京人,著有(扫闲轩谜稿》;傅泽亭,大兴人,著有《扑萤仙馆谜稿》;

刘玉才,大兴人,著有《校经堂谜稿》,辑《二十四家隐语》(丁卯社社员孙经存老先生曾谓笔者,他在丁卯社活动时,听说大兴刘某曾在本县组织过谜社,社名不详);折杏主人,大兴人,谜作收入《二十四家隐语》集中;王筱龄,大兴人,著有《聊复尔尔斋谜稿》;

沈锡三,北京人,别号幻中得趣者,著有《乐陶陶室隐语》,曾参与《二十四家隐语》编选;赵煜寿,古燕(今北京)人,著有《诗书澹泊斋谜稿》;傅濬,大兴人,著有《师竹吟馆谜稿》;马骅庭,燕平(今北京)人,著有《小窗馀意轩谜稿》;赵紫飏,古燕(今北京)人,著有《小琴鹤斋谜稿》;倪瑞庭,大兴人,著有《静观斋谜稿》;陈应禧,大兴人,著有《正心书斋谜稿》。此外还有李裕增、关士英、高承溥、胡恩焕、张汉文、杨仲萱、张郁庭、刘心朴、范桂森、徐愚生、罗复堪(罗瘿公之弟)等人。上述谜人、谜著是见诸资料的,未有著述的不得而知。

清末民初,谜家自由结合,相互交流谜艺,增进感情,结社之风大盛。

北平射虎社

民初至30年代,北京的谜社有十数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北平射虎社。“虎”是灯谜的别称,“射”即猜的意思,现在的猜谜过去称之为“打灯虎”或“射虎”,用虎的难以射中,形容谜的难猜。

辛亥革命后,在京的文人隐士、遗老遗少及旅居京都的知识分子,根据自己的爱好,组织起了一些诗社,或研究古诗或创作诗词或以诗句作文字游戏。寒山诗钟社即是其中之一。该社的发起人有诗人、骈文家、谜家樊增祥,诗人易实甫,戏剧家、诗人罗瘿公。寒山诗钟社成立之后,樊、易、罗与社中的其他几位文人,除敲诗钟外,亦同有灯谜嗜好,便有意再结个谜社,以便与更多的灯谜爱好者交往。

于是他们联络社外谜家张郁庭、金子乾、周效璘、佟春霆、韩少衡、薛少 卿等,于民国五年(1916年,丙辰)夏,在宣外徽州会馆成立了谜社,社名经薛少卿提议为北平射虎社,在社址门外右垛悬五尺长、一尺三寸宽木牌,白漆黑字,由樊山老人题字“北平射虎社”。这是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第一个由文人组合结成的正式灯谜组织。这个谜社,在其存在的短暂的三年中,为后来的谜社及谜事活动,奠定了基石,积累了经验,为北京的谜史留下了值得记述的一页。

北平射虎社社章规定,每月召开一次内部常会,每个社员带自己的谜作(不得少于三十条),届时赴会,用谜篦子(此为约一寸半宽、六寸半长之纸质两夹板,中间十数层如折扇,又如旧商业记账之折子,每折可插迷一条,展示出,供人猜谜)插好谜条,悬于厅中壁上,供社员相互猜射。猜射后便针对谜作进行研究评定,然后由专人整理,按人归档。每逢上元灯节、中秋节,开展大型对外征射活动,尤以上元为盛。预先将谜题披于报端,是日在社内按题公开候教。并按期油印《北平射虎社谜集》,将已揭晓之题、底公布,未猜中的谜仍在谜刊上征射。因故离京之社员,由专人与之联系。社员黎国廉(六禾)每年夏季回广东顺德探亲,秋后返京,将京都谜刊携至广,返京时又将广地谜作带入京都,促进了南北两地谜艺交流,被誉为“谜国雁臣”。

北平射虎社在知识阶层影响很大,至次年(1917年)已发展社员百余人之多,经常参加活动的达六七十人。至1918年底该社宣告解散,原因不详。北平射虎社与上海的萍社为南北两大谜社。

北平射虎社三年内开展内部活动三十余次,对外公开征射六次,共集谜数万条,所揭晓之谜作达两万余条,成谜刊四十册。社员孔剑秋、张郁庭等曾编《北平射虎社谜集》,拟出版,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付梓,实为憾事。社员陈冕亚辑社员谜作,按人排列,多次发表在上海《文虎》半月刊上。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