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湿气重(人人都说你湿气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来“湿气”变为众矢之的,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身边的亲朋好友及患者经 常会问:“我去某养生馆、某诊所,医生说我湿气太重了,所以我才会各种不舒服,他说的是真的吗?”、“某人告诉我湿气重要吃薏苡仁、要多吃辛辣食物才能除湿,是真的吗?”........下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揭开“湿气”的真面目。

问题一:什么是湿气?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这样论述湿气的:“因于湿,首如裹”、“湿胜则濡泻,甚则水闭跗肿”。通俗来说,湿气就是导致身体“困重、酸痛、水肿、泄泻”等表现的一类病邪。

湿气重常有以下几种症状及表现:

1、最常见症状为头昏沉重,嗜睡,身体困重,四肢发酸,肢体倦怠乏力,重者还可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这是由于湿邪郁遏于局部经络、肌肉,气机不畅、清阳不升从而出现这些症状。

2、大便黏腻、稀溏不成形,排便不尽感,马桶难以冲净;小便浑浊,排泄不畅,气味较重,这是因为湿邪具有黏滞性的特点。

问题二:湿气从何而来?

湿气根据其病因及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湿、内湿两种。

外湿多数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湿处、工作环境潮湿等感受湿气所致。

内湿多由饮食不当引起,酗酒和喜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会导致水湿凝聚而成內湿。

湿为长夏的主气,即从夏至到处暑之间的五个节气,为一年中湿气最重的季节。夏至过后,雨量增加,空气闷热潮湿,热蒸水腾,正是湿气弥漫,体内湿邪形成的最佳时节。湿邪之气侵犯人体后,湿邪最易困脾,脾主运化即脾胃功能直接影响食物及水分代谢,湿邪困脾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再加上夏季很多人爱吹空调,喝冷饮、爱吃凉菜及各种冷冻食品,这些习惯同样会影响脾胃运化,从而产生湿气。

很多人都知道湿气重(人人都说你湿气重)(1)

问题三:哪些人群湿气易重?

1、多食肥甘厚味及生冷食物的人群:脾主运化即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关系到营养吸收及水分代谢,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从而酿生痰湿。中医认为,生冷食物或凉性蔬果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容易损伤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易导致寒湿之邪困阻脾胃。因此不能过量食用生冷食物,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2、饮酒过多的人群:酒精是加重“湿邪”的重要原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尽量要少喝酒,更不能借酒浇愁。

3、生活、工作环境潮湿的人群: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如海边工作的渔民、经常淋露水的人群易患各种风湿关节痛疾病,这是由于外感水湿之邪,致寒湿痹阻肌肉、筋骨所致。

4、平素脾胃虚弱的人群:素体脾虚,脾主运化功能减弱,加之饮食不节更易导致湿邪困阻,湿邪又反而困阻脾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5、久坐运动少的人群:《临证指南医案》提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有上升的特性。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

另一方面湿气的严重程度也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一般情况下,形体肥胖的人湿气可能比消瘦的人要重,所以肥胖的人更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南方人的湿气可能比北方人要重,夏天的湿气可能比冬天重。

问题四:日常生活中如何祛除湿气?

体内湿气重,除了会引起身体困重、疲倦乏力等身体不适,重要的是容易形成痰湿体质,痰湿日久,使体内代谢紊乱,易发生高脂血症、痛风、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中医有句话“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说明治疗湿气比治疗其它病邪更困难。这是因为湿性黏滞、重着,病程较为缠绵,容易兼夹其他病邪,使病情更加复杂、迁延难愈。防治湿气,应从衣食住行入手。

1、首先,饮食要清淡适量,少吃油腻食物和凉性食物,适当多吃苋菜、冬瓜、扁豆、薏仁、绿豆等祛湿食物,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健脾有利于身体的整体消化功能,冬瓜、茯苓、生姜、陈皮、莲子、芡实、茯苓等都是很好的“健脾祛湿”的食材,适合大多数人;平时容易出现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为提高免疫力,可以吃些山药和大枣;胃口不佳的人,可适当吃些山楂等开胃食物。平时炖汤时,可适当加入草果、丁香、生姜、豆蔻、砂仁等化湿健脾的药物,不仅可以祛湿健脾还可以增加其口味。

2、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宣发脾气,加快胃肠蠕动,加快新陈代谢,通过出汗加快湿气排出。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四肢健则脾胃健。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3、拔罐: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能有效祛除体内湿邪。平素体质偏寒性的人群还可配合艾灸温阳、散寒、除湿。

4、刮痧:也是一种很好的祛湿方法,在民间运用的也非常普遍,有很好的散热、祛瘀、活血、通经络和排毒排湿的作用。

温馨提示:祛湿并不是简单的对照症状,湿气性属阴寒,易伤阳气。薏米之类的食物祛湿虽好,但性味属于偏凉性。而湿邪分为湿热和寒湿,薏米水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若是寒湿体质的人常吃薏米,易伤脾而损阳气,反而削弱人体对湿气的抵抗力。对于这一部分人群,应先将生薏米炒至微黄,去其寒性,从而发挥其健脾祛湿的功效。

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湿气的正确认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早期预防痰湿体质。但湿气产生的原因复杂,且易合并其他病邪致病,因此不可自行盲目进行调理,对于湿气较重且已有严重不适症状者应及时就医,采用中医学合理的方药治疗,否则易对身体造成其他损害。

来源 | 云中传承社 何燕青

校审 | 外办(传承办)马建国副主任

编辑 | 云中传承社 龙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