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的感受(悲惨世界承受苦难的同时)

1导读

这部文学著作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雨果耗费30年的时间创作出的宏伟巨作。用30年的时间来完成一部思想与心灵上的洗礼。这部著作创作的背景与作者雨果自身有着密切的关联,雨果卷入政治旋涡,流亡期间感受到了世间疾苦,这也为《悲惨世界》这本书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悲惨世界的感受(悲惨世界承受苦难的同时)(1)

雨果自己也说到:“世间的一切不幸,统称为苦难”,如书中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了苦役犯的“冉阿让”;因贫困堕落为娼妇的“芳汀”;因寄放而导致童年受苦难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穷凶极恶贪婪的“德纳第夫妇”;和善的“卞福汝主教”;穷困潦倒的“马吕斯”;冷血不近人情的“沙威”……《悲惨世界》这本著作由于篇幅巨大,每个部分又细分不同的故事情节。开篇就是以一个行人要住店吃饭,却屡不被人接待,但似乎这个行人和常人有所不同,他衣衫褴褛,身强力壮,样子看上去又很凶猛,还拿着家伙儿。总之和周围的人显得格格不入,而这个格格不入的人正是这本书中的核心人物,也是我们的主人公冉阿让。

悲惨世界的感受(悲惨世界承受苦难的同时)(2)

2命运的不公&灵魂的救赎

说到这,不由想问,为什么冉阿让想入住旅店吃饭睡觉,却不受欢迎反而还被赶了出来?这便要从事件的起因说起了,仅仅是因为一块“面包”,就让冉阿让判处苦役19年,刑满释放后,冉阿让已经49岁了。可见,19年里,冉阿让的心灵上足以承受着无法言语的伤痛,没有人理解,也没有人倾诉,这也让冉阿让的性情更加暴躁,出狱之后,冉阿让的身份标签就是“苦役犯”,并且持有一张黄色通行证,通行证上面写着冉阿让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书中说到,冉阿让听见这样一句话“你自由啦”,那一刻不像真的,而且闻所未闻,一道强烈的光线,一道人世的真正的光线,突然射入他的心田。然而不久,这道光线就暗淡了,起初他想要自由,冉阿让不禁目眩神摇,他以为要开始新生活,但是他很快就明白,一张黄纸通行证,究竟通向什么自由 ,释放不等于解放,他离开监狱,却没有摆脱罪名)

悲惨世界的感受(悲惨世界承受苦难的同时)(3)

当然了,除一个人外,那便是卞福汝主教,不但真诚的接待了冉阿让,而且还救赎了他,即使最后的确是冉阿让盗取了烛台等银器,卞福汝主教没有并揭穿冉阿让,只是后来这样对冉阿让说道:“不要忘记,永远也不要忘记您像我做的保证,您用这钱是为了当个诚实的人。”冉阿让瞠目结舌,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过什么保证,卞福汝主教讲这话时还加重了语气,他又郑重的说到:“冉阿让,我的兄弟,您不在属于恶的一方了,而属于善的一方了,我买下了您的灵魂,我把您的灵魂从邪恶的念头和沉沦的思想中赎出来,交给上帝了。”主教的这番话致使冉阿让真正的醒悟是在他拿了小杰尔卫的硬币后,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冉阿让发生了改变,他开始自省自己的行为。其实,当冉阿让喊自己是一个“无赖”时,就已经在走向光明圣洁的道路上了……

悲惨世界的感受(悲惨世界承受苦难的同时)(4)

3涅槃后的重生

冉阿让的这个硬币行为让他自己哭了,这也是冉阿让这19年以来第一次流泪。哭让冉阿让的头脑也愈见清晰,他开始审视自己及灵魂,回想卞福汝主教对他语重心长说的那一番话,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也真是这段话,引领冉阿让走向光亮充满爱的地方……后来便成为了乐善好施的马德兰。

悲惨世界的感受(悲惨世界承受苦难的同时)(5)

马德兰乐于助人,帮助一切有需要帮助的人,人们会感恩这位善良的人,在这些人群中,有一位芳汀的妇人,说到芳汀她本是个漂亮的姑娘,有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雪白的牙齿,而作者也这样来形容她的秀发和牙齿“有黄金和珍珠当嫁妆,不过,她的黄金长在头上,珍珠含在口里”,这句话与后来芳汀所遭受的事情形成强烈的反差(秀发被全部剪去 ,两颗门牙也被拔掉……),芳汀这样做全是为了她可爱的小女儿珂赛特,但芳汀永远都不会知道她可爱的小女儿遭受的苦难正是源自于她当时轻信了德纳第夫妇。

悲惨世界的感受(悲惨世界承受苦难的同时)(6)

4人性的良知

那么徳纳第夫妇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作者也给出了答案,这类小人,一旦受了邪念的煽动,很容易变得穷凶极恶,这个女人具有悍妇的品质,这个男人是个无赖的材料,两个人都可能最大限度的作恶,世间就有一种像虾子一样,不停地退向黑暗,他们不思前进,只是回头看生活,阅历只用来增加他们的扭曲邪念,而且越变越坏,心肠越来越乌黑丑恶,这一对男女就是这样人。就是这两个乌黑丑恶之人让小珂赛特的童年饱受艰辛。至此芳汀最后悲惨的死去也再没有见到她可爱的小女儿。确切来说芳汀的死还离不开一个人,因为他间接给了芳汀致命的一击(芳汀的孩子)

悲惨世界的感受(悲惨世界承受苦难的同时)(7)

他便是沙威,一名警察,或许是出生在监狱的缘故,他的性情比较威严,长相也似凶恶。就是这个人从小说的开篇直至结尾,一直与冉阿让连带着关系(沙威总想着抓捕冉阿让),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沙威开始怀疑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一个行善的恶人,一名苦役犯,却富有同情心,即和蔼,又乐于助人,心肠宽厚,总以德报怨,以怒道化仇退,重怜悯而轻报复,宁愿断送自己也不肯毁掉敌手,救助打击过他的人,跪在美德的高高神坛上,超凡脱尘而接近天使”,因为沙威似乎找不到他的信仰和自己遵循的原则了……失去了这个支撑的原则,沙威想着自己没有理由活在世上了,沙威不得不承认的是,人世存在善良,并且这名苦役犯早就是善良的,而沙威不知道的是他自身也在刚刚变善了。他很厌恶这样的自己。最后,只听见了“噗通”的一声……

悲惨世界的感受(悲惨世界承受苦难的同时)(8)

5结语

在《悲惨世界》中的这些苦难,“最幸福”的苦难莫过于马吕斯和珂赛特,他们最终走向了幸福的殿堂……作者的序言自述说到:“借此文明的鼎盛时期,只要还存在社会压迫,只要还借助法律和习俗硬把人间变成地狱,给人类的神圣命运制造苦难,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贫穷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孱弱,还不能全部解决,只要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产生社会压抑,即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愚昧和贫困。那么,这一类书籍就不是虚设无用的。”其实,看完了书籍,所写的感想也即于此,总结出一句核心价值的话语,就是世间所有的苦难都需要一个因素才能克服——

悲惨世界的感受(悲惨世界承受苦难的同时)(9)

这本巨作揭示反映的是苦难的丑恶一面,但赞颂传达的是善良、有爱、真诚的一面。“苦难”一词包含着世间众生,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有一番作为的人,亦或许是碌碌无为的人,不同的人不同地经历不同的苦难自然会千差万异……正所谓:“挫折经历的太少,才会觉得鸡毛蒜皮都是烦恼。” 当你经历了太多的真实与辛酸,便自然会从中明白人生道理。在《悲惨世界》 一书中,我们借作者之手感悟了他人的痛苦,似乎看懂了悲惨却又深陷其中,但可贵的是依然在找寻幸福的真谛。

文|大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