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画蛇添足文字版(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

邯郸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灿烂的古典文化,涌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是当之无愧的“成语之都”据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000多条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独秀,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成语故事画蛇添足文字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成语故事画蛇添足文字版(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画蛇添足文字版

邯郸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灿烂的古典文化,涌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是当之无愧的“成语之都”。据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000多条。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独秀。

曙光第二小学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经典文化,在学校推出【成语典故,薪火相传】系列活动,并制定了跟着成语游邯郸系列校本课程,将教育理念与地方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向学生们讲授和宣传古典文化知识,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推崇。

本周我们分享和学习第七个成语—完璧归赵。

先说蔺相如其人。当时蔺相如虽为宦官缪贤门下家臣,但位卑未敢忘忧国。面对强大的秦国野心勃勃和秦昭王毫无诚信,蔺相如不辱使命,终于完壁归赵。战国时代末期,秦国日益强大,但北有强邻赵国,南有强邻楚国。对于楚国,秦昭王多次与楚王交锋,略占上风;用十五座城池与赵国交换和氏壁,实为观测赵国虚实,试探赵惠文王有无臣服之心。

完璧归赵,表面上看来秦昭王很没面子,赵国赢了这局。可事实上,秦国才是真正赢家,用和氏壁已经把赵国虚实试探清楚,十五座城池不过是暂借与你,整个赵国迟早都是囊中之物。第二年,秦伐赵便大获全胜,蔺相如只好陪同赵惠文王出使绳池赴会,赵王被迫鼓瑟,秦王不得不击缶,凭三寸不烂之舌,上演了一出双雄会的故事,后世称之“绳池之会”。

后来,蔺相如深受赵惠文王重用。他不但才智杰出、胆识超群,而且忍辱负重,从不居功自傲而以国事为大,堪称身为臣子的楷模。后人有“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的戏联,便是印证。蔺相如官至上卿,历史上记载并不多,除了“完璧归赵”和“绳池之会”的故事外,还与老将重臣廉颇演绎了一出“将相和”,三大经典故事让蔺相如其人栩栩如生,千古留芳。现实无非是历史的重演。

为了让同学们对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留下深刻印象,曙光第二小学一年级二班的牛梓骁同学录制了视频,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成语故事演绎的更加生动。

除此之外,李翰墨同学还认真观看了有关邯郸其他成语故事的视频讲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成语大道理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冷静地对待事情,运用智慧和敌人作斗争,不能盲目作决定,这样,再强大的敌人也会被打败。做事情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面对强势,要有勇气与之抗衡,同时做事情应当灵活,随机应变,用机智与强势力抗衡。

成语印象

完璧归赵带给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许多地方都有蔺相如的雕像以及和氏璧工艺品,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面前的完美运用。

为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完璧归赵,体会成语文化的魅力,我来到了邯郸赵苑公园,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洁白的和氏璧雕像,历史沉淀的气息让来往的人沉醉其中。

和氏璧,是我国历史上一件极具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国宝,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了深刻的道理。

宣传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曙光第二小学在行动!接下来我们会用行动去践行诺言,敬请期待我们下次校本成语课程的精彩纷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