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选注杨万里 杨万里鼓励学子

古代很多学子为了追求仕进之路,日夜苦读,分秒必争。他们鸡鸣而兴、暮夜而休,也非常注重培养自己的修养和品德。无论是亲善朋友,还是孝敬父母,抑或应对宾客,都表现得无微不至。

才子们还经常为自己的书斋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明代归有光的书房就称为项脊轩,文学家朱自清的书房也起名为犹贤博弈斋。南宋一位才子新修了一处书房,还特地邀请了著名的大诗人前来题诗。下面分享杨万里鼓励学子,题写了一首五律,开篇对仗工整,颈联更饱含哲理。

宋诗选注杨万里 杨万里鼓励学子(1)

题刘朝英进斋

南宋:杨万里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杨万里喜欢读书创作,不仅刻苦钻研杜甫、黄庭坚等人的作品,而且还自创了诚斋体的诗风。诗人也诲学不倦,其一生提携了很多青年才俊,还将自己的学习和写作心得无私地与大家分享,这首诗就表达了作者对刘朝英这位学子的殷切希望。进斋,指这位刘才子的书房。

宋诗选注杨万里 杨万里鼓励学子(2)

诗人首先说明读书需要刻苦,但也充满了乐趣,“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每天起三更、睡半夜,必然非常辛苦。但是书中自有千钟粟,莫愁学成无所用。况且与诗书相伴,有古琴作陪,也颇有雅趣,更能忘记尘世里的各种烦忧。

诗人也深知,读书时需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更要求一丝不苟、态度端正。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假,必须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才能不负期望、学有所成。

宋诗选注杨万里 杨万里鼓励学子(3)

所以他恳切地劝导对方,“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诗人采用比喻手法,将艰苦的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无论前路多么蜿蜒曲折,也不知要经历多少风雨,但只要意志坚定,最终一定可以到达。可是一般人都因为走不多远,就感到腿软乏力,于是便半途而废。

很多人都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刚开始时即使将别人甩出很远,也未必就能赢到最后。人生虽然短暂,但是学海却没有边际,唯有一直坚持,细水长流,才能做到张弛有度,又游刃有余。

宋诗选注杨万里 杨万里鼓励学子(4)

颈联饱含哲理,“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作者又打了一个比方,那些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并非生来就是如此高不可攀。它们刚开始时都是娇嫩的幼苗,当熬过了风雪冰霜,经历了雷打电劈,最后终于坚韧不拔、让人称颂。

诗人鼓励对方,即使你暂时就像“涧底针”那样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一直努力,经过不懈奋斗,一定也能成为“云端树”。作者不用“羡”字,而是采用了一个“笑”字,非常耐人寻味。正所谓诗有百意,估计大家都有自己的解释,朋友们不妨谈谈各自的见解。

宋诗选注杨万里 杨万里鼓励学子(5)

结尾也是意味深长,“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参加科举考试是谋求仕进的捷径,学子们寒窗苦读也都是为了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是诗人却敦敦告诫,不能由于为了科第的等次,而耗费了半生的心血。

言下之意,诗人希望对方淡泊名利,既要积极进取,又不可心心念念地惦记着功名,最后弄得自己心力交瘁、憔悴不堪。

宋诗选注杨万里 杨万里鼓励学子(6)

杨万里的这首诗平易直白,通俗易懂,仿佛是与学子在拉家常。然而朴实的话语,却具有真知灼见,也饱含哲理,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也显示出诗人对后辈面命耳训的一番真情。

做学问就像爬山,既要视野开阔,又需体力充沛。扎实的基础、丰厚的积淀,是保障自己继续前进的养料;远大的志向、不凡的胸襟,是促进自己走向山顶的强大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