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

#娱评大赏#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1)

《狂飙》的热度没想到这么热、热得这么久!

一直不看电视,是被狂飙带动裹挟加入进来。

后看有后看的优势:观众对电视剧的各种品评和反馈都显现出来,现在说话,好像还更全面、扎实。

我看《狂飙》,有三层秘密。

《狂飙》艺术的秘密

《狂飙》的热度和持久度是空前的、现象级的。

首先在于其艺术上的成功。

张颂文的杰出表演能力,还有他作为一个表演专业教师的带动帮辅,是一般剧组没有的。

有一个张颂文辅导疯驴子威胁高氏兄弟的桥段。

疯驴子撂下狠话离开那一刻,闪躲开受他威胁的高启盛。

那一刻,作为观察者,我体会两点:

一是这是热身,可能疯驴子觉得没必要那么到位;二是疯驴子演员本色绝对是个良善之人,那一闪躲暴露无遗。

但张颂文的辅导就看出专业深度了:

一是撂下狠话时要狠,否则就不是威胁了;

二是离开那一瞬间,恶狠狠照着高启盛脑袋推了一把,加重了威胁的本意,这是这个镜头的本质内容。

这个几秒钟的镜头可以看出,张颂文的实力和不见疯魔的疯魔——

他对表演的内在理解、外在表演都进入一个很高级别的运行状态。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2)

《狂飙》能狂飙起来的艺术秘密之一就是:一群好演员,在好好工作、创作。

《狂飙》能狂飙起来的第二个艺术秘密就是:有一个高水平的导演。

《狂飙》原著的深度、烈度、裂度,都是空前的,这是一剧之本。就不多说了。

导演徐纪周的调度、调控更是功不可没。

按说,张颂文领衔的专业派一般都要作人物小传、角色关系一些最基本的准备工作,但为什么在宣传中不断听到、反复突出的是演员们一致说:

我这个角色后面往哪个方向走?我该如何往那个方向演出“伏笔”?都没有!

不知道演员们是因为时间紧、没时间看原著?但大家都知道87版《红楼梦》拍摄的故事。

当年导演先把演员集中半年读原著、悟精髓、备角色,为什么这个“优良传统”不要了,反而一再“扬家丑”:我都不知道我后边会变成什么人、遭遇什么事?!

大处看,这正是浓缩了近20多年社会快速发展、狂飙突进的《狂飙》,带给艺术的“中国式表演“——”现时表演”:

没有原来、也没有将来,能做的只需把“现在”演到位。

因为未来太难把握——要不大家都叫“狂飙”呢!

小处看,个人的命运,用常说的那句话:谁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呢?

大嫂陈淑婷的死,是剧情冲突的必然,但在情节上是“意外”。既如此,演员如果知道了,有什么用处、好处呢?

《狂飙》说的就是一个空前改变命运、塑造人生、考验乃至扭曲人性的时代。

大时代的力量,远比人心中的那些所谓追求和坚守大得多。

那么多黑势力不断滋生、那么多贪腐官员前赴后继,正是这个时代的代价。

那些出身贫寒的山里娃成为官员后,他的变化轨迹,真是自己都把不住、说不清、看不明。

他还是清官时,他在台上那些言行,你用后面他的变质堕落来评判彼时的真假,恐怕是没有说服力的。

这是转型时代中国人心人性的一个集体煎熬。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真实和艺术思考,《狂飙》导演徐纪周让演员用“现时表演”来对接“生活真实”。

否则就必然脸谱化了——除非演员都是角色里的真人;

否则用现在自己的价值观、正念,怎么解释后来自己的言行、怎么演绎自己将来的轨迹?

《狂飙》一众演员的表演,用类似“行为艺术”的表演,在电视剧之外又演绎了什么叫“艺术行为”。

正是建立在20多年来生活社会巨变下的透视与聚焦,高启强的人生变化,尤其是他“黑化”的过程,具有了触动人内心的思考力量、感染力量。

比如,他面对唐氏兄弟时藏在身后的、颤抖的双手,不是他黑化的开始,更确切说是他也不知道自己会走向何方。

从观赏角度讲,观众也会更加“深陷”角色命运祸福。事实证明,这样更成功。

《狂飙》社会的秘密

电视剧是艺术,需要用艺术打动人、感染人,才能教化人。

前面讲的“艺术成功”,是后面社会、政治两个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

1995年,我在《粤港信息日报》上发表的《阿甘是一种社会表情》影评中说,好的影视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特征的精彩展现,我把它叫做“社会表情”——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3)

芸芸众生一般对影视作品中贴近自己的人物有很深的身份认同、经历移情、情感投入。

同样,高启强是过去20多年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表情:

虽然他是后来的黑社会大佬,但他人生轨迹的不同阶段,凝聚着、投射了普通大众的人生坎坷、命运起伏和情感体验。

尤其是他“发迹”之前,从一个“臭卖鱼的”一步步转变、脱轨、狂飙,从影视角度,注定会比张大民吸引关注;随着观剧,后来很多人为他提心吊胆、为他获极刑而伤心,就因为高启强身上凝聚了历史转型时代,蚁民的际遇、命运的骤变、失控的惶恐。

与其说是张颂文演绎的好,不如说《狂飙》剧组打造的是这个精准的“社会表情”抓人——人人都从这个表情中阅读到自己、投射出幻影……

对比此前的同主题电视剧,你会发现人物阶层的清晰设定和蜕变过程是《狂飙》能深入大众内心得重要原因。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4)

孙红雷《征服》中的刘华强是涉黑团伙老大,属于社会上少数的街霸。普通观众与他没有可比性。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5)

王志文《黑冰》中的大毒枭郭小鹏,海归博士,化学专家,高知家境。普通观众与他缺少参照性。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6)

陈道明《黑洞》的聂明宇是个内心扭曲报复社会的黑老大,一出场就是精英形象。普通观众与他更无代入感。

而高启强从鱼贩子形象开始,其“黑化”过程惊心动魄又清晰可循。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7)

所以有观众说《狂飙》可以改名叫《启强传》。从高启强一生角度看,整部剧可以算是高启强临刑前来不及让人细读的内心独白、人生闪回。

高启强“黑”得惹人怜爱,就因为他够低,低到大众的生活经历中随处可见。还替贩夫走卒发出声音:我们也需要关注、慰藉、关照。

如果说“主角不坏,观众不爱”对《狂飙》是合适的社会心理评价的话,这个“坏”就是高启强身上凝聚、连带着的京海市过去20多年深藏的社会秘密。

高启强的人生跨度又足够长,足够容纳大众观众的人生经历、社会见闻,以及不少人人生选择的痛苦与庆幸。

《狂飙》历史的秘密

这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

这部由中央政法宣传教育局,中央政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的,反映扫黑除恶主题的主旋律电视剧,何以差点成为观众眼中的为“黑恶势力”生成的“励志剧”?

有很多观众表示:代入感太强,部分观众三观都被带歪了。

越到《狂飙》接近尾声,观众越是争辩得不可开交。

作为大反派高启强,从底层草民华丽变身、倍受欺凌到呼风唤雨,这简直就是无数人梦想的爽文。

是不是跑偏了?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8)

我理解,这是剧情和人物在观影中引发的内心张力——观剧过程就是观众深度投入,体验人生选择、承受人生结局的惊心感悟。

《狂飙》和《征服》《黑冰》《黑洞》相比,谁更具有教化价值?显然是《狂飙》。

这教化价值隐藏在三个历史秘密后面。

第一个历史秘密教化大众:即使有一百个理由支撑高启强的黑化,黑社会天生就是正常社会的“反物质”,终究无法洗白、融合。总有一天,它要以爆炸的方式结束自己;而社会不会与他同归于尽。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9)

因为社会是一个政治大系统,黑社会从不存在一统江湖,只会是边边角角。因为这样的社会,不论是政治上,还是成本上,抑或是道义上,其合理性永远不足。

我们要思考的不是高企强值不值得同情,而是高启强为什么产生?最值得同情与救助的是社会体系。

第二个历史秘密教化有司:《狂飙》相较《征服》《黑冰》《黑洞》,更具有《水浒传》的政治启迪价值。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10)

《水浒传》的核心说的是——

当一个社会政治体系不能维护大多数人认可、需要的公平感和安全感时,公平感和安全感会变得高度稀缺、必不可少。

这时,社会政治就可能局部崩溃,甚至引发全局性反应……

从这个角度解读,《狂飙》为社会政治解剖了一个叫做高启强的鱼贩子因局部治理失效、社会权利不公而触发酝酿20年、最终引发京海市的大动荡。

第三个历史秘密给未来信心:中国武侠历史和武侠文化由来已久,但真实的侠客从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代,从郭解死掉之后,就彻底消失了。

狂飙里的这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狂飙隐藏的三个秘密)(11)

历朝历代都不允许黑社会存在,挺多存在一个流氓阶层。唐朝上百年的藩镇割据,也不是黑社会;刺杀武元衡那样的黑社会性质犯罪,也是少之又少。

因为大一统王朝的安定是王朝政治力量所在,也是百姓福祉所系。

所以,扫黑除恶必须胜利!必定胜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