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五大臣访美(扬眉吐气大结局)

文/林深

扬眉吐气

走向共和五大臣访美(扬眉吐气大结局)(1)

内容提要:烟台是个精彩的城市,最精彩的是她的“红盖头”,也就是她的红色印记。烟台是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城市,姚仲明是第一个市长。他代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烟台市人民民主政府公审公判了美国肇事司机。智慧而高明地处理好这一举世公认“棘手”的轰动世界的“杨禄奎事件”,一洗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伟大正确光荣和治理天下的能力,赢得人民的爱戴和世界的喝彩。为新中国登上历史舞台做了成功的示范和精彩亮相。是传奇更是扬眉吐气。扬眉吐气

第八章

平天下

87、把全世界都闹到沸点的姚仲明,静恬得像本合起来的书。这个在历史上浓墨重彩一笔的人,此时像个游人,携妻子谭琴赤脚挽裤提鞋在海滩上走。大海正值上潮,轻浪一扑一扑,哗哗地漫过他的脚面,他感着爽沁到心的舒服。到烟台二年,他忙得竟没亲近大海。都说海水是咸的,我得尝尝!他掬一掌海水,舔舔,暗道:“真咸!”他扬掉海水。

潭琴哧哧笑:“你傻不傻呀?!”

姚仲明一笑,挽起谭琴,俩夫妻悠步前行。

姚市长表面恬静,心却翻腾。他已接调令,出任潍坊市长。杨祿奎一案,使他名震天下。他当无愧地成为“开国第一市长”,潍坊、济南一路当市长。每到一市,姚市长安民告示一出,全城民安。他将辞别烟台这座“开国之城”,明晨赴任潍坊。

烟台两年,姚仲明己和这座海滨小城血肉相融。他今儿一早就和谭琴满烟台走,穿过一街又走一巷,溜过马路再入胡同……姚仲明摸着墙抚着树,不禁泪意浸浸。他心一强,扭身上了海沿,踏沙步浪。他又顺势上了烟台山,走进山角那刚修建起的“惹浪亭”。他一根一根地抚着亭柱,喃道:“烟台……真不舍你!”

谭琴也泪意浸浸。她却坚定地说:“革命者,只有不惧,没有不舍!”

姚仲明拥紧妻子眺望着大海:海阔万里,却是波浪翻腾。他张臂大喊:“烟台——烟台啊——”

烟台官方已知姚仲明升迁,极想让他留点什么,“惹浪亭”落成,恰好请他题辞。都四下找他,竟在“惹浪亭”。姚仲明正想跟烟台说点什么。他也不推辞,捉笔执毫,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写出《惹浪亭表》:“盘古开天辟地分混沌 山明水秀海天蓝 使江山妖娆画卷 炎黄尧舜秦汉唐宋元明清 五千文明故事几段 潮起汐落转即去 只留一地花残 沧海茫茫几度桑田 江山更叠几番家园 英雄摇旗偃旗 神仙弄管弄弦 渔家浪里走船云中扬帆 清平世界旋即又起战端 为何动干戈 不平则呜 人间一贯 前仆后继觅大同 不见陶郎当年 唯馀空明 叫多少英雄惜乎叹 天下何处是桃源 今朝如愿 换了人间 烟台 已是开国之城先化先善 堪为国范 古邑山色依旧 却是更加风流越发好看 只惹得浪来浪去云舒云卷 ”

谭琴崇爱地赞:“真有才!”

文成掼笔,姚仲明相当满意。他直感一抒胸臆,倾情烟台。

“好!”众人报以海潮般地掌声。

刻表亭上,更博一城喝彩,和后世感评。

“五桂”阅后大为击节:“这个小周郎,竟是个大斯文!”

88、这个大斯文现在毓璜顶观瞻。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正是毓璜顶最妥帖的写照。毓璜顶小山极小,却坐着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这山小的只是大山的一颗遗珠,圆鼓鼓绿茵茵一个小山包,独立在南山北海芝罘城当中,像一个绿苹果,透灵传神,清妙致雅。

毓璜顶是灵山的一只碧玉蟾,它出生在雷音寺化龙池,因近佛祖听经万年,渐成佛心,常入世宣扬佛法渡化众生。

佛祖见它佛法已深,命他去东天护海。它来到东天尽头处,见这里像灵芝似莲叶,形胜如金龟。它便趴在灵芝中莲叶芯金龟背上,化成了一个小山,盘踞在芝罘城的当中,镇山护海。这又形成烟台地舆一贵“掌中明珠”。烟台人都叫它“掌中宝”。

元代,一位华山道士勘出毓璜顶的灵光宝气,见过那镇山碧玉蟾那傘大的元神。断定,毓璜顶是“中华福元”。徜若鸟瞰天下形胜,胶东恰是仰凫入海的弥勒佛,烟台正是佛首,而毓璜顶恰是鼻准,故是“福元”。“

时值烟台大旱,百日无雨。大家正议如何祈雨。见那华山道士德高法广,便纳他之言,又久感毓璜顶之灵秀,决定在此处修庙。

毓璜顶既为“东天福元”,只有至尊无上的玉皇大帝配享这样福地。那就修玉皇庙!烟台人向来敬天崇仙,很快,人们募齐了款,开工!奠基那天,霹雳一声,下了三天大雨,旱得馒头干一般的烟台,泡透了,似水浸海锦!旱情一扫,万里青翠,万物滴水儿!烟台这“城少女”,顿时水汪汪地盼顾天下,水灵灵地动人。

自此,烟台三日一小雨,五天一酣霖。海清河晏,绿水江南。烟台人把毓璜顶视作天上圣地。四节祈祀,八方朝拜。逐成圣山。

烟台人诗书饱灌,眼中有水,心中有平,灵思异妙。为这小山取名“毓璜顶”。寓意:“钟灵毓秀”“玉质璜品”。并不是什么玉皇顶。

姚仲明上得山来,品琢着一山的石刻联文,恁地感佩。他来到“小蓬莱”石坊下,唸着坊柱上的楹联和额面上的题字:“‘观海听涛’ ‘仙山缥缈 ’ ‘人在缥缈中 家住海市里’……”他呔地一赞!“好字!好联!不凡!上品!”

“小蓬莱”石坊旁,有一石桌配石凳,供游人品茶,叫“三盅茶”。烟台人喝茶讲究品。坐这里,海天一览,城山一望,品茶体验。三盅品过,立觉山海人间已再不同,领悟圣山神境真谛,顿时别有洞天,天不以往……

姚仲明坐在石座要了一盅茶品。他听到旁边有童子在唱:

煌煌毓璜

钟灵文章

莫大于是

四海仰望

姚仲明不由感叹:“孩童能作如此唱,烟台人真有学问。”接着,他大发感慨,“天下斯文莫大于斯!”

他发古幽思一番,又去玉皇庙。立在至尊无上的玉皇大帝须弥座下,他立感妙相庄严,不由心起敬畏,感觉正气由生。他不由合掌深深躬礼,由感而发:“人本该心存敬畏啊!”

是呀,天不怕神不怕,还畏什么?没有敬怕,那世界还不反天了?世界之乱,此乃一因。

89、下得毓磺顶,姚仲明又驱车去昆嵛山龙泉镇。一路上,市民都彩排节目,准备庆祝烟台解放两周年。练舞练歌练獅练龙……一派节日气氛。有一支歌引起姚市长的注意,他让司机停车,会神以听:

百姓就盼个好年头

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世世代代为这梦求

汗水里泡苦水里沤

老百姓

逆来顺受 也反抗争斗

纳税纳粮 也不怕掉头

水能载舟 也能复舟

老百姓省油也不省油

“好!”姚仲明赞一声,继续听歌:

共产党开了好年头

国泰民安官清民稠

实现百姓千年梦求

苦难中国见了日头

老百姓

当家作主 不再当马做牛

耕田种地 也移星转斗

水只载舟 不再复舟

老百姓本就最省油

“真是好歌!”姚仲明感叹,“说尽了历史和人民!”他看看,好像是清泉寨渔村的节目。市长记住了。他拍拍李波肩头。司机松刹车,划行前进。一过烟台东口子,就是遍地庄稼。烟台本就风调雨顺,解放这两年,更是好年景,晚上下雨,白日晴天。水份好,太阳好,阴阳谐调,庄稼长得绿油油翠蓬蓬像满潮的海。最惹眼的是海岸的大片葡萄园,这就是有名的“葡萄海岸”(又是‘菩提海岸’)是张裕种的用来酿酒的。因为烟台的气候、湿度、温度、光照度、土壤水成份都堪比法国西海岸。所以,张弼时选择在烟台种葡萄建厂造葡萄酒。这是天定地造的,不是“瞎掰”的。正是葡萄将熟的时候,园中碧叶滴绿,葡萄挂珠,一行行一串串,像碧玉上镶嵌着玛瑙,一园一园地闪着珠光宝气。烟台不独苹果冠天下。葡萄更是天下无双!哦,葡萄酒自不必说……

苹果正是坠枝的时候,伸杈垂枝地挡道不让走。

姚仲明的吉普穿行在绿云团团般的田野上,他不时地拨挡着扫脸的果枝,发长长感叹:“烟台真是上天独宠大地厚爱——千般地好啊!”

姚仲明看到碧海边郁绿中,有一片水墨丹青般的古村落。

“好一座老村。”姚仲明赞。

李万卷叫:“清泉寨!”

清泉寨是名村,上过明史的。明中期,为防倭寇,兵部沿黄渤海岸设立海防线,总领为卫,上卫在天津,中卫在威海,下卫在靖海。卫下设所,所下设哨,名曰“寨”。烟台山上设有烽火台,故为所。因毓璜顶已是天下奇山,所以得名 “奇山所”。寨就是哨,有点像边防派出所。因清泉寨倚玉岱山、围自山之要,兵部故在此设哨寨。这里海滩上有一眼泉,常年净水汪汪清纯如露。涨潮时,海水漫过这泉,退潮后,这泉又显出来。尝尝其水,依旧甘洌无比。人们大呼其奇。说这是“海眼”,是海神妈祖观天下的神目。

戍海士兵就把自己的哨地叫“清泉寨”。哨长是一位忠敢勤俭之士,叫张拔海。为减轻国家兵费,张拔海率兵士开荒种粮植菜,自给自足,不要国家拨帑。后又接眷安家,将哨变寨,逐成大村。以全民而皆兵,举全家以卫国。后为国家提倡,四海效仿。清泉寨被兵部立碑誉为“戊海先范边寨”。

倭冦屡犯清泉寨。这些倭瓜蛋子都是趁涨潮入侵的。上岸找不到水喝,又退回去。一个汉奸告知“涨潮漫泉”的秘密。倭冦就在退潮时犯岸。张拔海发现日本倭瓜从海滩往上摸。他撒一大包砒霜泉中。倭瓜蛋子摸上岸来,狐疑地绕着泉看,一时不敢冒然饮水。张拔海一见,装着过路土人,趴到泉上畅饮。倭寇一见,不再疑,争着饮泉。

结果是,倭寇倒在异国海滩,哨长倒在自家门前。入侵者不明不白死了一海滩。天下都传清泉寨有蜃龙护海。不知为什么,倭寇再没入侵。

礼部代国家敕封张拔海为“壮烈家国卫士”,并立牌坊以表彰,

使流芳。

清泉寨和这些故事,姚仲明都知道。他只是想看看海滩上那神

奇的泉。

果然,海滩一眼汪汪清泉,就像黄金之上嵌着一块白玉!他掬

一捧泉水喝:呀—甘洌沁腑,爽!不愧清泉!他即兴吟出:

清清泉兮

昭我清白

巍巍寨兮

彰我神采

家园一哨兮

家国—寨

美哉 壮哉

清泉老寨

灿灿日兮

耀我气慨

晞晞星兮

转我时代

家园己新兮

江山已改

壮哉 神哉

宝泉福海清泉寨

90、中午,姚仲明到了昆嵛山的龙泉小镇。

他当年投奔党,就是龙泉镇地下党组织秘密送他进昆嵛山里找游击队的。

昆嵛山跨宁海(牟平)文登乳山数县。此山乃北全真七子道场,麻姑献寿圣地,龙的摇篮,龙涎温泉。“龙洗头,人洗澡,神仙都叫好”。看来是天下洗浴胜地。触天石峰矗立海边,壮而不伟,美而不媚,有如一位花木兰。有歌唱它:

海当明镜月梳头

昆嵛英姿第一流

五岳之尊又一尊

三山之秀又一秀

七真种出多福花

麻姑酿出长寿酒

龙泉汤里神仙浴

九龙池中龙洗头

此景只应天上有

天下心仪争来游

到烟台,姚仲明就念念要回龙泉看看,可哪顾得上啊!明天就要走了,今天无论怎样,铁定要来。

龙泉镇是昆嵛山西大门,踞西峰之下,倒影于海。景色无限。

姚仲明先到镇口一个小羊肉馆里喝碗羊杂汤。多放老醋胡椒面,喝一口,一身汗,哇,过瘾!

龙泉的羊,可了不得。它们吃着昆嵛山遍山长的仙草(说不定还吃了灵芝草呐),喝着岩缝里流出的神泉水,个个长得灵神着呢。人们都叫它们“百草罐”“百灵丹”,吃一顿阹百病。尤其羊血,乃清内阹滞的绝宝,肠肚肝肾胰心肺,更是仙草神泉直接浸透出来的,拌杂着羊血煮滚一锅汤,药力大发、热气腾腾,鲜味独具。灵哉!妙哉!

喝罢羊汤,姚仲明又去泡温泉。

“喝羊汤,泡温泉,洗海澡”,是龙泉一套“福祿寿”。喝羊汤享口福,泡温泉脱胎换骨,洗海澡强筋、壮骨、增寿、健体。

姚仲明没洗海澡的时间了,只下温泉。

温泉叫“龙泉汤”,是天下有名的温泉。清代诗人王苹赞它:

石气松荫雨后凉

飞鸣流水几垂杨

游人浴罢闲相语

可似华清第二汤

这些,通今晓古的姚仲明都知道。但他不知龙泉汤浴池是什么样。进得堂子他就愣了:“不是温泉么?怎么一点热气没有?”

只见满屋清清亮亮,不似其它浴池蒸笼一般满气漫味,叫人不舒畅。

此池,但见一泓清透了的水,像一汪明月,一团水晶。不仅没有腾腾蒸气,更无浓浓硫磺味,硬是溢出一股暗暗幽香。加之池中那泉冒着一团团水花,就是一片盛绽的白莲。这哪里是浴池,分明是“禅房花深处”“白莲水月中”。

凡有学识之人都敬畏大自然。面对这月清玉洁的温泉,姚仲明不禁生出一腔圣洁的感动。他轻轻滑下池水中。呀,这水竟是这样滑、这样软、这样柔和!暖暖沁沁,像慈母怀、贤妻胸、情人爱……这是上天垂爱,大自然的恩赐,得天独厚!泡在温泉里的烟台市长,觉得自己在一团自外由里的温柔中慢慢溶化,化成一朵轻轻的云瓣儿,飘飘,在天上飘……

他不觉睡着了,发出婴孩般的鼾声。

他醒来,感到身轻神爽,世尘俗囊全洗掉于水,真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受。他又扎头水中,良久,又豁地钻出来,噗地带水吐出一口气,抹脸赞:“妙极,龙泉。好极,做人。”

龙泉汤被称为“龙涎神汤”。人在这汤里沐浴,立可脱胎换骨——凡胎换贵胎,柴骨换金骨,平凡人也变贵重了。

姚仲明出浴,深生同感。

姚仲明不由奇怪:龙泉此妙,却天下少知人。大家都道华清池好,拿龙泉汤比华清池。华清池因杨贵妃在此出浴,名头就大了起来,称“凤泉汤”,天下第二汤。为什么不叫第一汤呢?因“龙在上”,不敢。蒋介石既宠又敬宋美龄,唯夫人之命是从。在华清池被张学良捉,该当有身陷“凤泉汤”之劫。华清池就更天下盛名了。但大家都不知天下第一汤就是“龙泉汤”。龙在上,凤在下嘛。龙泉汤是龙涎,华清池是什么?只多是凤……可惜,可叹!

唉,姚仲明不由呔息,等全国解放了,我就去干文化工作,勘天下之事,确天下之书,正本清源,转化天下之文化……

他不由慷而慨之,吟出一首诗:

山明海秀雨后凉

飞鸣龙涎几垂杨

游人浴罢醉相语

龙泉自是第一汤

吟罢,他很得意,问自己:可胜王苹诗乎?

91、回到烟台,已是暮色。正是渔归唱晚时。海上果然有点点白帆归港,声声漁歌在唱:

我们都是人

同顶一个天

生在这片海

长在这片山

共饮一井水

乡情流心间

生死路上一条船

低头不见抬头見

我们都是人

何必结仇冤

针尖对麦芒

怨仇没有完

遇事要忍让

莫钻牛角尖

冤家宜解不宜添

后退一步大道宽

我们都是人

不必分贵贱

都有难唱曲

都有难过关

单丝不结网

独桨难划船

相互拆台是灾难

同舟共济是彼岸

身处战乱,撕杀了十几年的姚仲明,听着这漁歌周身一噤凌。他一腹诗书,立透这歌的隐意,似乎在诉说人类的相处之道?是呀,自晚清至今 ,百余年光景光打仗了,家国之财耗损殁尽。真是穷兵黩武害人害世。若真如歌中所唱,世界真就太平了……

真是,同是一个地球,生在一个时代,打什么打?!今天斗得你死我活,百年之后谁识认谁!

姚仲明让司机和李万卷开车回机关,独自去街市。

92、烟台又是开灯喧晚,晚礼服出场。挫了美国人,全市出气,荡气迴肠。人们激动得上街喝酒购物吃小摊……前所未有的痛快!

姚仲明拣一个小摊坐下,吃碗馄饨,再到另个小摊吃碗面条,脑饭、焖子、海虹、拌海蛰……要走了,他恨不能把烟台的小吃个遍……

听戏的点到了,烟台还是“京剧之乡”,市民们好戏如痴。每天晚饭过后,人们提着个红灯笼,从一个个小院走出来。走到大街,红灯就串成一串,一串串分别涌进戏院。

一马离了西凉界——

角儿撩帘一声,开场。烟台人咂默咂默还行,给个好,噗地一吹灯笼,安坐听戏。要是角儿不行,提起灯笼就走。

烟台的京剧鉴赏水平,令天下名角头麻。

烟台出过金少山,花月兰,花月明等大角儿。还有“梅兰芬”“尚少雨”“程砚春”“荀慧女”“四大草旦”——民间草根名旦,是烟台京剧票社——所城里“同乐处”四位名票。听他们真如听“四大名旦”。

京剧是中国“国粹”,更是中国“国课”。多少国人是听着京剧长大终老的。京剧宣扬的多是忠恕节义,孝悌慈善,仁义礼智信……乃道统,乃良化,乃正理,乃天下正道,一拢正统。

京剧熏陶着的人,不识字也知礼……

京剧教化了多少代中国人,京剧是寓教于乐的大文化艺术。梅先生曾说过:“有一天中国人不喜京剧了,那就是沉沦了。”

与其说烟台是个“京剧之乡”,不如说是一座国学书院。人们天天听着唱本过人生,烟台自是首善之地。

姚仲明信步走进丹桂戏院。市长也是个京剧迷,好戏如嗜。可怜他平时无暇听戏,今晚也不为听戏而来,而是想看看烟台人们。人最多的地方,当属戏院。

姚仲明伫立在戏院后排座后,默默望着黑鸦鸦一场人,心里喃:“乡亲们哪,再见了……”

93、姚仲明默默回家里,拥着谭琴独坐一夜。俩夫妻依偎无语,静静地看着窗外夜天月穿云,直将拂晓,姚仲明突地跃起:“出发!”

谭琴马上摇电话:“车立即过来!”

94、李万卷和司机应声而动。他们也要随市长赴新任。他们早把一切拾收到吉普车上,只待出发。谭琴一声令下,俩人虎跃登车发动。

姚仲明松开紧握着谭琴手,轻轻带上门,踅步登车:“走。”

谭琴抓空一把:“仲明……”

吉普车呼地窜出市府大门,驶上北大街,一路向西。

姚仲明轻声道:“慢点。”

司机放缓车速。

姚仲明一路慢慢地看着一街景物,熟识的门头,熟识的人家……哦,那是杨叶儿家,哦,那是朱胖子家,那是码头工友俱乐部,那是工人夜校……那是……烟台啊——

烟台已知姚仲明今日赴新任所。昨天各界就张罗送行宴。姚仲明一概拒绝。各界又议定今天一早送行。姚仲明和烟台情谊益深,他经不得大家的依依不舍,更经不得亲人们送别的眼泪,在烟台他经过太多的眼泪……便趁末晓,悄悄踅出烟台……

烟台人一早来送行,却见人去楼空……

谭琴含着泪意说:“走啦。早走啦……”

已经穿上列宁装的女干部杨叶儿和海宝宝等人哇地哭出来,泼命地追出去:“市长——”

“姚市长——”人们也哭喊着追上去。

全城的都跟出来:“书记,姚书记啊——”

95、姚仲明在罗锅桥向南拐的路口小摊,喝了一碗豆腐脑,心辣辣地登上车。这是烟台为它的“开国第一任市长”的送行饭。虽无酒,却是辣烈烈的!

姚仲明登车,向南山坡路上爬。这是当时烟台唯一的外出大道,爬到山口,就出烟台了。外出之人爬到这山口,总要喘口气,回头望望山下的烟台,是无限留恋,也是目别乡井。

数世代,无论世道多么乱,人们一到这山口,立见脚下的烟台:海潮阵阵,海雾袅袅,炊烟飘飘,丝竹声声,花香果香海鲜香,还有葡萄美酒香……春天樱桃红,秋天苹果甜……又见人物憧憧,缥缈云雾中楚楚来去,恰似海上神仙。烟台自古有海上仙境瀛洲神山之称。总在山海缥渺间,海上桃源里。人们立时会发古幽思,感到回到尧舜世界。有文人为这里取名:“世回尧”。乃世界又回尧舜社会之意,不是石灰窑。

车到这里,姚仲明叫停车。他固执回身,伫立望着灯火渐息炊烟又起的烟台,喃喃:“烟台,我走啦……”

“市长——”

姚仲明依稀听见山下城市的喊声,再也忍不住,终于流下泪来。他对着烟台喃道:“烟台啊,自我以后,再不要流泪啦……啊……”

他转身登车,一路向南。海天间,有人歌唱:

南风娆绕

世回舜尧

天下和煦

阳光普照

“〈南风〉!李万卷惊呼,并立赞,“端地雅调,谁能唱出?”,他疑是神仙。

“世上没有神仙,只有世外高人。人间要换,高人出世喽!”

听姚仲明说着,李万卷心动。他也是个通史的人,猛地想到:大宋开国时,陈抟骑驴而来,抚掌大笑:哈哈,乱世将已,盛世即开,天下太平啦!他登上蓬莱阁,用杖刻写下“海市蜃楼皆幻影 忠臣孝子即神仙”碑联。告诫世人:空想误国幻思怠世。忠国爱民才能使世如蓬莱人似神仙。刻联一毕,陈抟冲驴跨海,不知哪里去了。后世传他成了神仙,每当盛世将开,他便现身出世,语者歌者以预新世……

看来,新中国就要来了!

这间,一轮红日,拔海而起,海天一片彤红,光芒万丈,染遍东方。天,拂晓了……

新中国就要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