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提升自己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提升自己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写好日记)(1)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常通过让学生摘抄,写读后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摘抄帮助积累,写读后感有助于提高欣赏能力,但这些方式单调乏味,容易浇灭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班级中开展“小组共读,循环日记”的阅读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表达能力。笔者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在班级中组建阅读小组。以五或六人为一小组,这五六个人必须每人都有同一本书,每组推荐一位小组长。(这本书阅读完后,再组建新的小组。)每个小组给自己的组起个名字,设计logo,拍合照,拟定阅读宣言,制定阅读计划。这样的方式,很有仪式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第二步,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式。阅读小组成立后就可以展开交流了。既然要交流,拿什么来交流?当然是每天的阅读笔记。如果都以传统的读后感的方式来写,久而久之,必然使学生产生厌倦。笔者把《中国教师报海外版》刊登的《读书笔记的12种新模样》做成ppt,展示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读书笔记可以写得很随意,还可以变换方式来写:比如,可以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日记;可以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可以创作一首诗歌、歌曲或一个故事来表现书中的人物、冲突或主题等;可以想象对书中的某一人物进行采访,问他书中有关的内容;可以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可以为这本书设计一套试题,并制作1页完整答案,……读后感还是读后感,只不过变换了一种方式。喜欢书中某个人物的孩子当了一回书中人物,体验了他(她)的心路历程;喜欢与书中人物对话的孩子给书中人物写信,或采访,这是对书本内涵的探究和思考;喜欢分享的孩子向朋友推荐这本书,分享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他对书的评价;喜欢出试题的孩子一定读懂了这本书的深刻内涵……

第三步,写循环阅读日记五到六人每人每天一篇,这样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写的时候,可以读到哪,写到哪,总之是很随性的。每个人在接着前一个人写的时候,要先看看前面的人是怎么写的,先做个点评,再接着写。这期间,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点评,写写自己的随想,这是给学生示范,也是激励学生。有的时候,对别人的阅读随感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写出来,届时,日记本上便有了学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这些火花是十分珍贵的。比如,一个小组在读完《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的《刺花》这篇文章后,多数孩子是不同意爸爸和太郎叔用猎杀动物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勇气的。有孩子写到:“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它们也有生命!”有的写“培养孩子的勇气可以用别的方式,为什么一定要用猎杀动物的方式呢?”“真正的勇士是不会伤害无辜的生命的。”“要成为真正的勇士一定要经受血的洗礼吗?”可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孩子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大家都说他的爸爸做错了,可我却觉得没有错。大自然本身就是弱肉强食,人类就是这样进化来的。要是没有弱肉强食这条生存法则,人类就不会做武器了。狮子等食肉动物早就因为可怜比他们弱小的动物而饿死了。就算我说错了,那野猪为什么会长大獠牙?公猪为什么要报复平地一家人?如果野猪是食肉动物早把‘我们’吃了。所以爸爸(带我去打山猪培养我的勇气)没有错。”且不说孩子们写得怎么样,但这样的一种交流真真实实呈现了孩子们的一种阅读思考的状态。会思考的孩子,他的生命的容量是饱满的。

第四步:表扬与激励每个学生在写随感之前可以用点赞或评星星来评价前几位同学的随感,教师也参与进来。得到赞或星星多的同学可以获得优秀组员的称号。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便有了读者意识,会积极努力地把随笔写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步,成果展示当小组成员共同读完一本书,一本书的阅读笔记就完成了。这时,可以在班级中交流,评选最佳小组,将成果编辑成小报,在黑板报上展出,或放在班级微信群里供同学、家长欣赏。 采用循环日记的方式,可以对阅读进程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每位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负担相对较轻松。下一位日记人,可以阅读前面同学的读书笔记,这样就形成常态化的阅读交流。在相同的阅读情境下,伙伴间的阅读经验的差异能极好地促发阅读反思和学习借鉴,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思考人生,提升素养和能力。

写日记提升自己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写好日记)(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