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场秋雨无声(午夜听一场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听一场秋雨无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听一场秋雨无声(午夜听一场春雨)

听一场秋雨无声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没有哪一场雨是没有声音的,春雨也是。

此时,午夜11:40,我未眠,正和一场春雨作伴。

细雨敲窗,雨落在楼顶上,积了水,顺着水管流下来,就有了这丁丁冬冬的声音。很好听,但绝对可以让我无眠。

雨,不像种在地里或养在盆里的植物,有来处,也有去处,有根,也有苗。

这雨,来自天际,归于泥土,它是无根的吧?它能生长吗?

想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句子,这样说来,雨,是可以生长的吧?到了春天,它就会"发生",就像站在沟畔路旁的杨柳一样,一到春天,它们就发芽展叶,蓬勃生长。根,往下延伸,枝干,向上扩展。

春雨的生长,也有与植物不一样的地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的生长,注定长不高,也长不大,无论如何,也长不成参天大地,可每一棵参天大树的长成,哪棵又离得了春雨呢?

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土地,土地舒展了腰肢,就长出了庄稼。春雨滋润了树木,树木挺直了身板,就长出了嫩叶。春雨滋润了花朵,花朵就绽开了笑脸。就连林间的小溪,也与春雨唱和,淅沥有声,丁冬作响,留下一串欢歌,向远处的日子奔去。

思绪,真有穿越时光的魔力。此时,我携着春雨,站在了唐代的某个夜晚,我想知道,那个写出"好雨知时节"的诗人,是否,也与我一样,因春雨悄悄来,因细雨轻敲窗,午夜无眠。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有一座草堂,这是诗人杜甫的居所,此时,他因陕西旱灾来到成都定居已两年。

杜甫似乎已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当地农民有了很深的交往。暂时化身农人的杜甫,自然盼风调雨顺。

那夜,杜甫挑灯夜读,这是他一直的爱好,无论生活多么困顿,都无曾削减他对文字的热爱。

忽然,他听到有什么落到茅草屋顶上,不疾不徐,轻轻的、簌簌的。他惊喜地想:是春雨呀!盼了好久的春雨,悄悄地就来了!

他放下书,停下笔,就这样静静地听:春雨,时而滴滴答答,时而淅淅沥沥,像谁拨乱了古琴弦,扰了他渴盼的心。

他醉心地听着春雨与土地交谈,与树木花草交谈,这倾心的话语呀,绵绵长长。

春雨呀,下个通宵吧,它不会突然停止吧?真是亦喜亦忧。他披衣戴笠,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好呀,夜够黑,雨够密!江船上,渔火正红艳,这正像他此刻那颗雀跃的心。

茫茫暗夜,细雨微凉,感受着这绵绵春雨,他欣慰地想到,明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雨润青叶碧,雨润花万朵,雨露斜垂,娇艳欲滴。

但今夜,注定无眠,他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溢满胸怀,这样好的雨,适时而来,就像能知会自己的心情一般,怎能不抒写一下此时的心情呢?

于是,诗人展纸润笔,写下了这首诗,描写下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已远走,而我仍未眠。我听着这午夜春雨,只限的思与想,凝于一双耳朵,凝于一颗心。当然,我绝不至于披衣出门,走进漆黑雨幕里去。我想,于同等事物却持不同的态度,这或许是我等俗人与伟大诗人的本质区别。

春雨,还在下。有节奏无节奏都无关紧要,雨声固执地钻进我心里。

用心听雨,心里就燃起一些闪亮的颜色。忽又觉着,这雨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生自往日里消逝的某种怀恋。

雨声或近或远,都是一种寻找,一种呼唤。它正以一种慈爱的声音,呼唤我的小名,敲打我的心灵。

雨声中,有纤纤小草在疯长,终于长成了我的斑白的头发。

春雨,长在岁月里。思绪收回,已是下半夜,想睡了,我心中默念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念到100遍时,这一帘春雨,是否就能送我入梦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