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赏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

华夏诗词的历史上,有着数不尽的绝句瑰宝。古人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承诺一生;杜牧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来描绘江南绮丽风光;王维通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突显塞上风光。

名诗赏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1)

但有这样一位诗人,被称作写诗的鬼才,世人誉为“诗鬼”,是继李白之后浪漫主义的又一位天赋诗人。他曾提笔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绝句,但是200年都无人能对出下句,直到宋朝一位失意的醉客才对出完美下句,那就是“月如无恨月常圆”。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上天有感情的话,它也会像世人一样苍老,该绝句出自于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意境独特,借用汉武帝作为九五之尊,最后还是像秋风落叶般了此一生的事迹,来抒发作者的对于国家的痛和对于人生的悲。

名诗赏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2)

而全诗中诞生的这一绝句,设想之独特,被著名文史学家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一方面借用上天来表达李贺的怀才不遇悲凉的心境,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万事万物的变化是无情的,人生在世,面对艰难的处境,很多时候是无可奈何的。

名诗赏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3)

李贺的一生就是天才出少年,但他满腔的热血却被现实不断地鞭打,他年少时出生于落寞的贵族家庭,从小还算无忧无虑,饱读诗书,7岁就能作诗写赋,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神童。但是科举的失意,外人的嫉妒,看不到光明的前途,都在一次又一次地削弱他的光芒,直至27岁于家中病逝。

名诗赏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4)

虽然他所经历的一生是十分残酷现实的,但他所留下来的诗歌却是充满浪漫幻想的。得不到世人的厚爱的他,却能将自己的才情与想象力形成完美的结合。一首《梦天》与一组《马诗》和这句千古绝句奠定了他作为唐朝三李的地位,其风格至今被后人所称赞。

月如无恨月常圆

出自李贺之手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自问世的时候就轰动一时,引起了无数文人比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曾作对:“伤离怀抱,天若有情天亦老”,金末文学家元好问也提笔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除此之外,历朝历代都有无数的文人雅客来将其引用,甚至在诗歌界形成了一股文化传承的风气,可见其影响深远。

名诗赏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5)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一人对出了最为合适的下句,此句一出,惊动四座,这下联就是宋朝石延年所写的“月如无恨月常圆”。之所以他能一语既出,如此潇洒地写出此句,也与他的经历与心境有关。

名诗赏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6)

石延年,也如李贺一样重视科举但都屡举不中,最后在朝廷谋到了一个小职位,但没几年他就被人举报,随后便免去职位。常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郁郁寡欢,但是他却非常平静,坦然地面对此事。他一生为人豪爽,爱好喝酒,此下联便是在酒醉之时脱口而出,却成就了千古绝唱。

只此一生,知足常乐

虽然这上下联是跨越两百年才得以完成,但是这两句看似对仗,却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同样都是仕途不顺意,但是在李贺那里却是惆怅凄凉的,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的诸多不满。但是在石延年的手中,却是洒脱的,他虽然有恨,但是却是可以自我消解的。

名诗赏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7)

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困境与挫折,但是却要学会“知足常乐”。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经教导自己的学生时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天底下最大的祸端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懂得满足的满足,才是永远的。

名诗赏析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8)

面对困境,只有懂得知足,才能平顺自己的心态,再次重新出发。而如若只是一味的怨天尤人,那这一生只会郁郁而终。

小结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常圆”这句从唐末诗鬼李贺的心中而来,直到宋朝豪爽的石延年才将其完成,看似一组上下联,却连接起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

看似平淡的生活,却处处充满着诸多的不如意,李贺的天才少年难中举,石延年谋职却落一场空,事情的发展总是不遂人所愿,但是放平心态,懂得知足,才能更好的度过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