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珍贵的秦式玉器(中华国宝陕西玉器)

最珍贵的秦式玉器(中华国宝陕西玉器)(1)

椭圆形螭龙纹佩饰牌

明(1368——1644)

5.5厘米×4.5厘米

1983年西安市征集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牌以连珠纹围绕成椭圆形,通体镂空,内雕一螭龙,绕圈内爬行,侧首挺胸、竖眉圆目、宽鼻大嘴、双耳直竖、头顶须发后飘,四腿的关节处饰卷云纹,在弯曲的体上刻一道纹表示脊椎,小腿胫边沿到脚掌刻纤细阴刻短线,尾向上卷曲,其间布满串枝花。

螭龙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作为装饰纹样出现在玉器上,到明代一直延用。其特征是头额宽阔,面似虎,额头刻有符号或字,眉、眼、鼻及口集中在面部下方,占据脸面的三分之一左右,突出发须。耸肩,前腿弯曲柔软,四腿关节处饰卷云纹,两肩中至臀部有一道阴刻线代表脊柱,尾很长,尾端分开左右弯曲呈卷云纹。螭龙佩饰属明代早期饰物,螭龙前两足分开攀蹬卷枝,体扭曲,背脊前凹后隆起,呈现一种欲要腾跃的自然神态,其长尾摆动在一后腿下,翻转于体侧、顶端左右卷曲,花枝布满圈内,这是民间常见题材,即龙穿花。周围的连珠纹装饰,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宋元时期在玉雕上流行,延至明清,但连珠纹的珠粒较小。明代玉饰盛行,种类繁多,墓葬出土与传世很多。在当时上白皇帝、诸王,下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均佩戴玉饰。

最珍贵的秦式玉器(中华国宝陕西玉器)(2)

玉双鱼坠饰

清(1644——1911)

径长6厘米

1978年西安市征集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镂雕双鱼相对而游。圆目高鳍连弧花形尾,以"阴刻细线"勾画细部及纹饰,双鱼共衔长绶带,构成完整坠饰件。

玉刻双鱼一条直体,另一条略曲,相向构成近圆形,在水中旋转而游,成双穿波,共争长绶,宛觉水波滚流,翻然有声。其鱼雕琢得轻灵姿媚,直体鱼衔绶带顺流而行,曲体鱼衔绶带摇动宽尾抗争,但力不从心,随之而行。没有雕刻水波,只雕双鱼衔绶带,追逐争游,均为动势更滋生趣。虽无波无浪,却似在见底的河水中浮沉踊跃,戏嬉自得其乐,无拘无束,尽情尽兴,加上玉质细腻,纯白有蜡质感,把透明的水质感表现出来。在当时以鱼作为装饰或绘画题材,除了寓意吉祥、象征丰衣足食外,还有另外的含义。庄子观鱼于濠梁曾感叹:“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鱼成为自由的寓意。

最珍贵的秦式玉器(中华国宝陕西玉器)(3)

玉凤牌饰

清(1644—1911)

长2.5厘米,宽2厘米

1970年西安市征集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牌饰雕飞凤,长喙、长眼、高冠、顶羽后抿上卷,颈羽下垂飘起,两只相对展翅回首,在空中旋舞,长腿盘曲,长尾随之飘浮。在羽翅前雕一朵流云,表示风在云间飞翔。凤鸟为百鸟之王,飞禽中最美丽者,飞时百鸟相随,是祥瑞的象征。常见以风为主的图案有"凤凰于飞"、"鸾凤和鸣"、"百鸟朝凤"、"凤鸣朝阳"等,寓意夫妻恩爱,高才逢时,象征皇后权威等。上述的一对玉飞凤,就有恩爱夫妻,比翼双飞的寓意。

清代的玉器制作在明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特别是在乾嘉时期,玉料充足、制玉作坊增多。同时出现很多名匠,使之玉器产品巨增,民间使用普及。这件玉飞凤牌饰,就是民间使用的装饰玉器。在雕刻上,以阴线勾勒,用刀精细,几乎不露痕迹。凤凰是人们喜欢的飞禽,以鸟喻人,飞翔中回首的凤鸟,神态安然,使人联想到,百花引来凤凰,带来百鸟,莺歌燕舞,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件小小的玉雕充分显示了艺术工匠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高超的琢玉技术,可谓巧夺天工。

最珍贵的秦式玉器(中华国宝陕西玉器)(4)

玉双獾坠饰

清(1644——1911)

径6.1厘米

1978年西安市征集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镂雕双獾对卧,长嘴大眼,长耳后抿,长尾柑互压在对方的头下,口共衔一长绶带,构成完整饰件。獾与"欢"谐音,寓意双欢。长绶带的长绶与“长寿”谐音,绶带挽结,为吉祥长寿,这在清代的纹饰与雕塑中常见应用。双欢可谓夫妻恩爱,幸福美满,或父母二老互助友爱,相互体贴,永结同心,欢度晚年。这种具有世俗化的纹样,是当时玉器纹样的显著特征。原因是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封建社会经济极度繁荣促使商业发达,市民阶层扩大,玉器为普通百姓使用,作为佩戴的装饰品,双獾牌饰是当时的代表作品。

双獾牌饰采用传统的阴刻、阳刻、浮雕、圆雕镂雕,其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双獾相向而卧,似戏玩争夺"结带",互相对称构成近环形。为了牢固,镂空的尾腿与共衔的长带有机的连接,使双獾巧妙的构成一体。双獾躯体柔软圆浑,精神饱满,四肢劲健有力,虽是戏嬉玩耍,但其野性未羁,鲁莽凶猛的本性不折不扣的体现出来。獾兽长嘴,鼻孔粗大,双目眈,大耳欲立,可以看出内蕴刚气,随时可爆发。由此可见艺术家所雕的獾兽不仅谁确的表现外形,更主要是将神态刻画出来。这是艺术家善于观察大自然,重视"写生",特别是对动物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雕琢塑造心手相应,把捕捉的动物瞬间动态与自己真切的感受加以概括、剪裁、使其艺术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更加美丽动人。

最珍贵的秦式玉器(中华国宝陕西玉器)(5)

玉夔龙牌饰

清(1644——1911)

长6.6厘米,宽3.8厘米

1981年西安市征集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龙呈立卧状,圆日竖耳,宽鼻大口,长曲体为"S"形,前足站于腹背上,尾卷曲,回首向后观望,身施卷云纹,此兽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它是仿商周奴隶社会中的装饰纹中的怪兽,经过演变而构想的·种龙。玉白而细润,质如羊脂,故称羊脂白玉。

夔龙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商周时期,夔龙多在青铜器、玉器、骨器上装饰应用,它与饕餮一样,是一种传说中的怪兽,是综合各种动物的形象而想像出来的特异动物。是原始社会拜物教的残余及部族图腾崇拜之物,商殷尊此异兽为"神",是奴隶社会君权和神权合一的象征,是殷人统给各部族的象征,是奴隶主国家统一的象征。殷人“率民以事神”,便使这个神化了的夔龙形象在人们的思想上占重要地位,并在重要器物上使用。在周初、中期广为流行,到周代晚期大大减少,以后趋于消失。商周时期是中国奴隶文化从鼎盛到衰落的时代,艺术风格庄严神秘,充满神话般的幻觉及宗教的色彩,给人一种威慑恐怖的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夔龙也发生了变化。

玉夔龙牌饰是仿商周时期的纹饰镂雕,与商周时期的又有差异。第一,造型严谨与抽象淡化,古朴与浑厚的风格没有了,摆脱了几何形的拘束,具有世俗化趋向,玉夔龙站立回首,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有了动感,那种宗教性恐怖意境大人减弱了。第二,商周的玉龙呈"C"形,头与角、眼、口及体爪都有自己的特征,如眼有臣字形、菱形、圆形等,但该玉夔纹却具有清代本朝风格。第三、出于雕刻使用的工具不同,留下的痕迹与雕刻的线条碾凹痕都明显不同。技艺精巧,表面碾磨光亮,形象生动活泼。此塑龙仿古而不泥古,属精品。第四,玉质不同、该玉夔龙牌饰为羊脂白玉,属高档新疆和阗玉。这对我们研究清代仿古玉器是一件很好的实物资料。

最珍贵的秦式玉器(中华国宝陕西玉器)(6)

白玉带饰

清(1644——1911)

宽3.5厘米,长4.5厘米

1982年西安市征集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带饰为长方形、正面雕刻江河波涛翻滚,岸边山坡上行走·人,身穿交领宽袖长袍,腰系带,款款慢步走向小桥,路旁绿树成荫,河彼岸在云雾巾有宫殿楼阁。背面中部下凹,两边有穿孔,可系于带上。白玉,质地细腻,无暇疵。

此带饰为"压地"碾琢,凸出阳纹线条,如同白描画 ·样,但是"画面"很小,构思设计不能尽情布置画面内容,层峦叠嶂更受限制,一般的山水水景画都是近景为山林,远景为"淡色"山群,间架确定后,再相机生发其他景物、以完成章法。而雕刻艺术家在这小小玉带饰"画面"上,构思布局妙巧,行人、山坡、小桥及大树错综变化,隔水相望楼台宫殿,如海市蜃楼。这是艺术家对山水画的布局有着深刻理解,对于雕刻功力有着足够的自信,其效果是一幅壮阔而强烈的景观,加深了对欣赏者的感染力。

这幅雕琢玉"画",与中国山水画一样,讲究虚实相映,开拓境界,丰富画意。它将疏木坡岸、浩荡波水与云气楼阁之景交融为一体,因而令人感到气象壮阔,意境深远。更为特殊的是在“画”的主要部位,即中心处没有用一刀,而表现浩翰江水,令人心旷神怡。对于近处的山石、坡路处理及二树一桥用刀甚少,有意表现得规整而单纯,由此增加波水宽阔景观。彼岸楼阁云气掩映自然,合于自然界中变化,有断有续,非断非续,云气空漾,倾刻间顿成异观的“神景”。给人咫尺千里的感觉,尤其是画中出现一人行走,使得整个"画面"增添了浓烈的生活情趣。

最珍贵的秦式玉器(中华国宝陕西玉器)(7)

玉螭纹佩饰(鸡心佩)

清(1644——1911)

径5.2厘米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佩饰近圆形,中有孔,而雕一对螭龙,云雾缭绕爬行其间,龙体时隐时现,似在空中腾云驾雾行走。玉质细腻,色纯白,即羊脂玉。

佩饰又称蝶,俗称鸡心佩,历代均有仿制品。蝶,《说文》云:"摧射决也,所以拘弦"。从考古发掘出土品与传世品看,早在商代安阳殷墟"妇好"幕中曾有出土,其形为圆筒状,便于戴在拇指上。到战国时期演变成外轮廓呈盾形,近片状,变为已不是扣弦的佩饰品,在河南洛阳中州路战国墓曾有出上。到汉代又发展为盾形片状镂雕佩饰、上尖下圆、左右有铁雕出廓的螭与流云、早期的镂雕出廓纹饰中有耳、成为男女通用佩饰。南北朝时期的蝶与汉代特征近似。到了宋代,仿占玉之风盛行,出现很多仿汉代玉器、形纹饰加繁,其上螭纹与各兽穿插纠缠、颇为生动,体态饱满,但较汉代的蝶形佩,却乏劲健之气。到明清时期,株形佩仍然流行,从皇室到民间均有佩戴,其纹饰为盾形片状,镂雕纹饰或繁密或简单,也有在上施浅浮雕纹饰。如康熙时期的鸡心佩,长方矮角形,中心有一穿孔,上端尖锐,下端弧圆形似鸡心Ⅳ,器身通体雕流云纹。

清代仿古鸡心佩不仅在造型与纹饰上与汉代鸡心佩相似,而雕琢技法上也采用汉代的游丝毛雕法,达到乱真程度。清代还出现拉弓扣弦的扳指,原是满人用骨制圆筒状器,入关后用玉制为玩物,或素面,或雕纹饰,这与佩饰没有渊源关系。这件玉螭纹饰近环形状,是由蝶佩饰演变而来。

佩饰上浮雕螭纹与云纹,出了廓外,爬行的螭龙在云间露头、前爪,尾部与身躯被云遮盖,此形象为其瞬间的动态。云朵轻轻飘流,螭的姿态雄健,以常见的动物形态为蓝本刻画螭龙,带有神话般意境,具有真实形象却又显得生动活泼。

最珍贵的秦式玉器(中华国宝陕西玉器)(8)

玉鹦鹉片饰

清(1644——1911)

直径5.5厘米

1978年西安市征集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连珠纹环内雕一鹦鹉,圆日,勾形喙,长尾下垂,回首振翅,一足立于横木上,另一足系一长带,长带搭绕于横木上。白玉细腻质纯。养鹦鹉是当时达官贵人富商的事,闲情逸致,表示高雅富有。鹦鹉羽毛柔丽,五颜六色,加之能学人说话,令人喜爱。以玉雕刻鹦鹉是吉祥之意,挂在身上作为装饰。此连珠圆环与其内的横木为系锁鹦鹉之用,受了惊动的鹦鹉,蓦然振翅欲飞,然腿上的系带使之无可奈何,故鹦鹉又作转颈回首之态,在横木上来回跑动,以提防意外的"袭击",其意含蕴回味,神情逼真。支架圆环上的连珠颗颗工细,长长的系带,缠绕在横木上,精妙入微。鹦鹉,全身的羽毛,纯洁色白,毫无疵瑕,曲尽其妙,可谓巧夺天工。从而可以看到雕刻家观察物象的细致入微雕刻写实表现的传神精切,在雕刻中抓住主要的环节与刹那间的动感,及高超的镂雕技艺。

由于皇室的重视及民问赏玉之风盛行,玉器生产发展很快,琢玉工具也日趋完善,其造型种类丰富多彩,雕琢技艺精益求精,表现于法复杂多样,集玉器为鉴赏、装饰、实用于 ·体,使玉文化发展到高峰。当时的玉器作坊遍布全国,皇家制玉有十多处,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下,玉器玉器作为商品发展很快,品种迅速增多,出现很多制玉名手,玉坠玉牌盛行,琢刻的纹饰也很精巧,比以往各代更加精巧纤细,磨光度高。玉鹦鹉牌饰是佩带在身上的挂件,在民间十分流行、代表了当时的制玉技艺及民俗风情。这件玉鹦鹉牌饰,从其特征与雕刻刀法技艺看,属清代乾隆以后产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