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细则(三大运营商加速推进携号转网)

4月22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三大运营商处获悉,明确将携号转网列为今年的一项重点任务,该服务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细则?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细则(三大运营商加速推进携号转网)

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细则

4月22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三大运营商处获悉,明确将携号转网列为今年的一项重点任务,该服务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出。

作为一项惠民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曾提出将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并规范套餐设置。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评论称,携号转网可以促进企业竞争、推动运营商提升服务,并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权。但也有专家表示,在流量降费、双卡双持的当下,携号转网能直接促成用户转网的可能已经大为降低,并且推动携号转网也面临着结算系统不统一等技术难题。

1

年内正式推出

所谓“携号转网”,顾名思义就是携带现有号码迁转到其他运营商的网络中去。比如持有中国移动号码的手机用户,转入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享受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提供的网络运营服务,但保留原有的号码。目前,携号转网主要包括固定号码携带和移动号码携带两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携号转网,工信部也重点启动了相关工作。三大运营商纷纷响应国家政策,明确表示将携号转网列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并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推出。

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已建立了“携号转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公司各方面资源,保障并督促项目顺利推进,尽快完成网络建设和系统改造准备工作。

中国电信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将按时、保质完成年内正式提供携号转网服务的工作目标,努力做到“按时通”,包括重点做好网络建设改造、IT系统建设改造,通过大量的测试确保“携号转网”后各项业务的通畅使用。

中国联通方面同样积极筹备,目前正与华为和中兴等企业开展合作,预计4月30日采购好相关设备,到7月底基本完成网络系统的改造升级。

资深通信业观察人士钱立富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携号转网打破了手机号码对用户的束缚,使用户可以更加自由选择运营商的服务,同时,携号转网也在倒逼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从根本上看,携号转网是利好消费者的。

2

转网难题依旧

事实上,携号转网并非一个新概念,早在2010年,携号转网就开始在天津和海南试点推行;到2014年,江西、湖北和云南成为第二批试点地区。目前,携号转网主要在上述5省市地区试点运行。

钱立富对记者表示,携号转网是当下通信业的一大热点,但真正操作起来仍面临技术层面的难题,比如,要打通三家运营商的结算系统,难度就相当大。“目前运营商对号段是独立掌握、运营,比如135、138 等开头的号码是移动号,186、189 等则是联通号,携号转网后,现有号段的规则就将被打破,运营商内部在呼叫流程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更改”。

另一方面,不同运营商网络覆盖有所不同,部分用户在转网后可能会遇到信号差、无法接收短信等情况,这也为携号转网带来了阻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携号转网一直在提,但落地过程漫长,核心原因在于运营商本身动力不足。“对于运营商来说,携号转网很有可能造成客户流失,以往手机号码是运营商,尤其是用户数量占优势的运营商企业维系高端用户的利器,但现在不换号码就能更改网络服务,这就瓦解了维系高端用户的基础。基于此,运营商在推动这项变革上,动力一直不足。”该人士表示。

资深通信专家付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称,随着运营商流量资费越来越低,国内智能手机又能支持双卡双待,携号转网的需求已经不如以往那么迫切,直接促成用户转网的可能已经大为降低。携号转网的最大作用是刺激运营商继续降低费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吸引或留住用户。

3

推进试点工作

4月22日,《国际金融报》向中国电信一家营业厅咨询携号转网的落实情况,该营业厅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有关携号转网的通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内部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目前上海还没有开展携号转网相关工作。

据了解,目前全国试点主要集中在天津、海南、江西、湖北和云南5省市。从3月底开始,三大运营商已经在为携号转网的项目工作招标(包括短信中心、短信互通网关、短信在信网关),从进度看,5月份各家都会开始携号转网的第一步工作。

目前,在携号转网方面,运营商仍有较多规定,比如合约机,未解绑VOLTE服务,188、157、170/171(虚拟运营商)号段开头,校园卡,家庭套餐用户,宽带绑定的号码等都不能办理携号转网。

业界认为,按照政策要求,携号转网将愈发走向自由化,减少各种条条框框,随着政策的推进和运营商的重视,未来携号转网只需要满足三方面条件即可,包括没有拖欠运营商费用、属于自己的实名电话卡、参加相应运营商的套餐已经结束。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