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

澳大利亚是一个奇特的国家。

这奇特体现在面积高达769.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居然只有2600万人。

这用地广人稀来形容都是抬举澳大利亚了,用不毛之地都不过分。

因为单论人口,我们不少城市的人口规模,都跟澳大利亚不相上下。

重庆市,常住人口3212万。

上海市,常住人口2489万。

中国城市中,人口超过两千万的就有四个。(重庆、上海、北京、成都)

澳大利亚人口这么少,为啥咧?

答案是因为地理条件影响,地处南半球的澳洲,领土都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缺水是常态,也让动植物在澳洲非常稀少,弄的可被人类利用的面积不多,除了沿海地区适合生存外,其它地方多是无人区。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1)

(澳大利亚地形图)

领土和人口,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性格和行事做派。

在我看来,小国寡民和大国寡民,其实在国际关系中都是很危险的事情。

小国寡民:如果经济发展得好,或许意味着相对富足的生活,但任何国际上的风吹草动,都足以动摇小国的根基。

当大国挖了小国产业的根,就等于断了它的财路。当大国博弈波及到小国,一个站队问题,就会引发灾难性后果。

同样,大国寡民也有这样的问题。

因为人口是稳固的根基,也是实力的体现,国家大了人口不够,就会有守不守得住的忧虑,进而变得焦虑,最后要么不断强化自身,要么找个靠山,缓解焦虑。

这大国寡民困境,就是澳大利亚追随哥哥(美国)和爸爸(英国)的根源。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2)

(澳洲风光)

但这么说稍许单薄,作为历史作者,还是让我们去历史中找答案!

澳大利亚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606年。

当时西班牙航海家托雷斯,驾驶船只经过了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海峡,第一次窥见了这片广袤的大陆。

同年荷兰人威廉姆·简士,驾驶着杜伊夫根号首次登陆澳洲,并在登陆后按殖民习惯,将这片领土命名为:新荷兰。

这命名之后,就是归属权之争啊!

荷兰人在登陆澳大利亚之后一百多年,英国人也来了!

公元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了澳大利亚东海岸,将他命名为“新南威尔士”,顺势插上了英国国旗。

那个时候的英国,正是构筑殖民帝国的关键时刻,也处于全球开拓的时代,所有人都指望在殖民地发财。

可澳洲在当时是不毛之地啊,现在都没啥毛,当时更是如此,除了少有的土著,人都没有。

这也让正经英国人避之唯恐不及,也让去殖民地的人,初开始都是罪犯。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3)

(英国殖民时代)

按发现的顺序,英国先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在哪里建立了十三州殖民地,也就是美国的雏形,后来才发现的澳大利亚。

因为有美国这个罪犯流放地在前,哪里的环境也更好,初开始,英国人流放罪犯的首选都是美洲大陆。

但随着美洲殖民地的发展,还有人口的增长,以及放任的政治政策和宗主国的经济压榨,让美洲殖民地也有了独立的趋向,并在1775年到1783年爆发了独立战争。

八年独立战争,美洲殖民地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全力帮助下,成功独立了。

独立了的美国,让英国失去了罪犯的最大流放地。

没地方流放罪犯了咋整?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4)

(澳大利亚湾峡)

英国人一寻思,澳大利亚不错,就流放罪犯去哪里吧。

于是,澳大利亚在1788年1月18日,迎來了第一批移民。

这批移民一共1530人,其中有736名罪犯,他們登陸的地方叫做“杰克逊港”,也就是今日的悉尼。

登陆八天后,英国人在澳洲宣布首个正经殖民地诞生,因此1月26日,也成了澳大利亚国庆日。

澳大利亚的雏形出现。

随后岁月,英国罪犯和自由移民开始移居澳大利亚,渐渐发展出以悉尼为中心,向内陆地区发展,不断扩长的态势。

一来二去,澳大利亚版图步步扩张,随之而来的当然还有当地土著人的厄运!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5)

(澳洲土著)

可以这么说,澳大利亚的诞生,是基于英国废物利用,让罪犯成为生产力的诉求!

这给了罪犯新生,也侧面助力了英国的国际博弈。

为啥我要这么说,且看澳大利亚的地缘格局就知道了!

当时的东南亚,正处于三国争霸的时代。

这三国就是荷兰、西班牙和英国。

当时的荷兰,占据了今日印尼,通过控制土著人口,弄商业贸易,实力很强。

当时的西班牙虽然江河日下,但依旧占据了菲律宾,凭借菲律宾和附近的岛屿殖民地,在东南亚区域话事权也不少。

印尼和西班牙的殖民据点,让英国担忧,所以才需要布局!

实事求是地说,英国在东南亚势力范围也不小,而且各个都很关键。

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宛如夹角让英国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不说,还遏制了荷兰人和法国人的势力,让这两个国家,在海上交通线都不得不求助于英国。

在前线用贸易航道顶住荷兰、西班牙,法国之后,英国人觉得还需要一个大后方。

这就是澳大利亚的角色定位,殖民前线的大后方。

澳大利亚,这个位于印尼后方,直接威胁荷兰殖民地的存在,就成了一个还算重要的棋子。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6)

(海上霸主)

从这个角度可知,澳大利亚登上历史舞台的定位很是尴尬。

第一:他是罪犯的流放地。

第一:他是对抗荷兰的大后方,是海上争霸的辅助角色。

这角色看似重要,其实并没多少战略价值。因为荷兰一直在衰弱。

荷兰越衰弱,澳大利亚的战略价值越低。

战略价值底了,发展当然就不会太上心,这也是澳洲人口一直维持在低水平的因由之一。

当然,战略价值低了也并非坏事!

重要性不高,边缘人角色,让澳大利亚在英国全球布武的时代,成了小透明,日子过得一直很太平。

这太平日子的成因,一直跟英国的强势,还有在亚太的布局有关。

英国强势,从维多利亚时代一直持续到了布尔战争之前。

这段时间的英国,是妥妥的日不落。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7)

(英国时代)

但德国的崛起,还有布尔战争的惨胜,让英国渐渐力有不逮,并且转变了国家战略,开始了扶持小帮手的时代。

于是甲午战争中,让大清朝灰头土脸的日本,在1902年签署了《英日同盟》条约之后,成了英国的远东帮手。

日本因为资源和技术的需要,开始了全方位依赖英国的时代。

资源,是英国从东南亚运来的,技术,是英国教的,资金,是伦敦金融城给的。

两国关系成了互助互补关系,日本的使命就是配合英国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这个时候的澳大利亚,依旧处于尴尬的境地,因为资源输出轮不到它,战略地缘,重要性也比不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尴尬的澳大利亚只能继续当小透明!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8)

(欧陆大战)

然后一战爆发了。

英国因为一场持续4年的惨烈战争,萎靡了,退让了,渐渐失去太平洋霸主地位。

基于此,才有了一战胜利后,日本在远东的咄咄逼人和美国势力在太平洋的扩长。

简言之,美国和日本的崛起,让英国失去了独霸的地位,不得不退守。

更可悲的是,这两个国家,真要论起来,一个是英国的儿子,一个是英国的养子。

两个儿子反了,英国遭殃了,退守了。

那么退守到哪里咧?英国人也有底线,那就是马六甲海峡。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9)

(战略要地新加坡)

马六甲海峡以北你们分了吧,但以南的地区我寸步不让。

随后,就有了二战前新加坡的要塞化出炉,英国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坚守新加坡,至少自己还能保有太平洋大半海域。

可谁曾想二战的战况,还有日本的疯狂,让英国人失算了!

中国大陆,抗战经年,欧洲大陆,杀得难分难解,太平洋上,也是暗流涌动。

当美国选择贸易禁运后,日本拼命了。

一出偷袭之后,美国人伤情珍珠港,随后不久,英国的远东噩耗连连。

香港丢了,东南亚也丢了,经营多年的新加坡要塞沦陷了,引以为傲的战列舰在日本航空母舰面前毫无抵抗之力。

1941年12月10日上午10点15分,一场海战爆发了!

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战列舰反击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在日本人的空袭之下,舰炮都没开火,就憋屈的喂鱼了。

日本用阵亡18人的代价,击沉了英国两艘战列舰!

打完之后,日本人还炫耀一般都丢下了一个花环,祭奠曾经的师傅英国人。

丘吉尔悲催地说:在整个大战过程中,我从未受过比这更直接的冲击。

丘吉尔明白:自己的远东堡垒没了!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10)

(沉没的战列舰)

同样,安稳度日的澳大利亚人也发现,宗主国英国,貌似不靠谱。

原因无他,英国的精锐,要么在北非跟德国人交锋,要么在本土防备德国人,就连舰队的主力也在地中海对峙意大利人,完全顾不上澳大利亚。

这状况之后,是日本人的兵峰降临澳大利亚之后的芒刺在背。

因为帮助英国驻守新加坡的1.5万澳大利亚士兵,在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沦陷之后,都被俘虏了。

更让澳大利亚人伤心的是,这1.5万俘虏,有5000人后来死在了战俘营,弄的澳大利亚后来疯狂报复。(后话)

新加坡沦陷后,日本人的轰炸机也在数天后光临了澳大利亚本土,诞生一百多年没有遭遇过战争的澳大利亚被轰炸了!

达尔文港被炸死243人,炸伤400多人,日军的潜艇甚至在悉尼港游弋。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11)

(日军在东南亚)

澳大利亚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威胁,懵逼了!

宗主国英国的应对,也让他们分外忧虑,不行啊,这爸爸貌似顶不住,咋办?

对日本人而言,无论偷袭珍珠港也好,跟英国翻脸也好,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控制一个稳固的资源产地,获得继续战争急需的石油和橡胶等战略资源。

占领了东三省的日本,不缺钢铁和煤,但却缺少石油和橡胶,这些东南亚都有。

这就是日本孤注一掷的原因,也是英国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事情。

按照英国的如意算盘,只有不让日本拥有战略资源产地,就足以遏制日本的发展!

这也有一连串历史为证。

甲午战争后,日本诉求中国的辽东半岛,最后在三国干涉还辽之下,才没让日本得逞,这件事明面上是俄、法、德出头,其实背后英国出力颇大,因为英国不希望日本拥有钢铁和煤矿的产地:辽东半岛。

同样的,日俄战争中,英国也遏制了日本的战略野心。

侵华战争时代的日本,一样遭遇了英国的软抵制,目的还是不让日本获得资源产区,只要日本没资源,就不是心腹大患。

但是日本彻底翻脸了,英国面子不给,美国都敢打,这事情就闹大了。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12)

(太平洋战争)

闹大了之后英国人突兀的发现,自己貌似收拾不了局面了!

陆军和海军都在对德战场,让英国远东力量空虚,新加坡没了,摆在日本面前的就是防备空虚的澳大利亚。

要稳固东南亚的统治,日本明白必须肃清英国在太平洋的最大棋子:澳大利亚。

而且日本人从实力上讲,如果肯付出,也是有能力拿下澳大利亚的。

这就让澳大利亚人担心了,恐惧了。

于是他们将求助的目光盯上了哥哥美国人,也让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迎来了一次巨大逆转。

我们都知道,作为英国自治领,澳大利亚跟英国是有特殊关系的,但是这特殊关系的维系前提,是英国人能保护澳大利亚不受外来侵略。

当你保证不了这一点的时候,自治领离心离德也是必然。

恰在这个时候,美国人渡过了太平洋战争初期的困难时刻,开始缓过来了。

他们将日本人赶出了菲律宾不说,也在寻找可靠的盟友,帮助完成对日作战。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13)

(二战澳洲士兵)

这寻找之举,被澳大利亚积极应承,说:自己可以当战略支点啊。

由此才有1941年12月27日,澳大利亚时任首相柯廷发表的文章出现:我们知道英国的困难,我们知道她面对随时可能的入侵,我们知道分散力量的危险,可是我们更知道舍弃了澳大利亚英国依然可以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决心不让澳大利亚陷入敌手。我们将用全力来构筑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战略。

记住这个时间点,1941年12月27日。

自那以后,美国和澳大利亚就达成了战略同盟,直到今日依旧。

然后,就是二战烽烟的继续。

在美国海军保护下,虽然澳大利亚也曾遭遇日本入侵,可日本力量有限,让他们面对强势美国海军时,选择了退让,也让澳大利亚本土逃离了战争的蹂躏和侵袭。

随后时光,澳大利亚成了美国的跟班。

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有它。

越南战争的盟军有它。

海湾战争也有他。

至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追随者。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14)

(澳大利亚军队)

是什么让这一切发生的?我们复盘下一战和二战的历史就懂了。

那个时代,英国霸权衰弱,放弃了太平洋,让东南亚成了面对日本的一线战场。

日本崛起和突袭,让澳大利亚受到惊吓。

日本,这个东方大国,给了澳大利亚一次严重警告,也让澳大利亚患上了焦虑症。

同样的。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

曾经的宗主国英国,失去了马来西亚,新加坡,荷兰也失去了印尼,周边全部都从曾经的殖民地变成了独立国家。

这些国家还都是亚洲国家。

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让深处太平洋中间的澳大利亚多了孤独感。

孤独感出现了,焦虑依旧在,使得澳大利亚有了一种被孤立心理,认为自己跟欧美离的太远了,太不安全了。

这不安全感又放大了焦虑,进而让澳大利亚死命追随美国的步伐。

同样的,东方复兴,也让他们担忧。

心灵深处的殖民者原罪,还有跟英美的血脉联系,让他们就算明白跟亚洲国家建立紧密关系才更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也会不顾一切跟随美国的步伐。

这就是我们虽然是澳大利亚最大客户,却一直不对盘的根源。

大国寡民的澳大利亚特别不自信。

澳大利亚最难的一年(身在亚洲心在欧美)(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