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

庐郡 ,最忆是巢州

江淮之间的古镇,粗略可分为四个层次。一、兴盛于明清时期的;二、肇迹于两宋时期的;三、发轫于汉魏时期的;四、滥觞于先秦时期的。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1)

狭义地看,以“舟车辐凑、商贾云集”为表征的“市镇”,大约是不早于宋的。所谓千年古镇,其实一般是以见于载籍的“得名”为起点,来计其“镇龄”。即便如此,有的也只是历史接近1000年。如果,将衡定的标准再抬高一点点,以2500年为界,则达标者可谓古镇中的“活化石”了。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2)

柘皋古镇,即是经过历史长河的千淘万漉而迄今依然清雄的一例,镇龄大于2500年,弥足珍稀。王之道《早发橐皋》、《和张序臣合肥驿中诗》皆提及柘皋,其中两句甚佳,可以刊石。其一,春秋遗迹旧山川,鲁破吴亡久寂然;其二,鲁会一时归寂寞,吴吟千载发清雄。两句传达的历史信息至少有两点:一、这里是鲁、吴会盟之地,类似《将相和》里的渑池。二、柘皋是南宋以后定名的,北宋时名“橐皋”。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3)

比“橐(音沱)皋”一名更为古老的,是“矤叴(音射虬)”。这俩字,见于包山楚简,甚至早于《鄂君启节》里出现的“居鄛”。然其义颇难释读。但,如果允许望文生义的话,还挺有意思的——

矤,可能与“㢵”“弽”“韘”诸字通假,作“弓箭”解。古人制弓,檀、柘为良材。而“橐”字,可能未必指的是神童项橐,或别训为“箭袋”之意。如此,则“矤叴”“橐皋”“柘皋”皆与弓箭有关,是一脉相承的,源流可辨。“拓皋”一说,或为后人杜撰。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4)

叴,高气也(《说文解字》),金刚怒目的样子。《前汉·地理志》“临淮郡叴猶县”,《正字通》注曰:“汉叴猶,今之泗州。”古泗州约在今天的皖东北及江苏盱眙县境内,距离柘皋的地理距离并不太远。今肥东境内,汉初曾置“浚遒县”。“浚遒”何义?亦难训诂。如果允许师心自是的话,不妨斗胆揣测,“浚遒”本作“韘叴”,源出于“矤叴”。韘,又通“渫”,可能汉初时衍讹为“浚”,后来再改为“逡遒”。“浚遒”之本义,可能是指水边的部族。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5)

综上,似乎“叴”字另有一解,其意涵或许相当于“夷狄”之类,是先秦时期(或尚古时期)中原对于江淮间部族的称谓。“矤叴”的构词法,约略等同于“东夷”“淮夷”,其主体是“矤”,以“叴”为后缀,以示区分。

矤之名,或表明这一部族最鲜明之特征是善射,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这样的记名,是“周文化中心论”的产物。事实上,孔子就是一枚很倔强的老头儿,很在意“夷狄”与“诸夏”之界限的,有一种天然的文化上的“傲慢与偏见”。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6)

傲慢归傲慢,他老人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说,孔子在楚国受挫后欲游吴。而柘皋时乃诸侯分疆的边邑,又地当驿路,于是便成了过化存神之地。至今,柘皋镇尚保存着众多与这位先圣有关的古迹,流播着动人的传说。

这里的一墩一台,一桥一港,犹如过雨残荷,虽尔衰落,仍嫣然有态。“昔仲尼,师项橐”——稚子能诵的章句,其故事发生地就在“柘”里。左近的回车古衖和肥东撮镇,亦有孔子的行迹。撮镇还有项橐“拆城”的传说,颇类《两小儿辨日》。呵,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橐皋之行,对于向来有着求是精神的孔夫子,应是印象深刻的。至回车之际,他的“傲慢与偏见”或许早已消弭于无形。

公元前483年,“(鲁哀)公会吴于橐皋。”(《春秋·哀公十二年》)是年,孔子已是暮年,郑重将此事著于史册。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7)

此前的公元前537年,吴楚之间发生鹊岸之战。这一时期的吴国国力是不断上升的,巢湖或尚未成湖,可能是一条自然流淌的河流(古庐江?),又或者是卑湿的草泽?今天身膺国家5A风景区的三河古镇,彼时应无市聚。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8)

与孔子差不多同时的伍子胥,或许也曾行次柘皋,有民间流传的“伍子胥过昭关”故事为证。

柘皋的地理区位,造就了其灿烂惊人的文化积淀。

如果说,战争是历史在下雨,则环巢湖地带犹如黄梅时节的锋面。三国时期,锋面推移至东关一带,孙吴相地而建濡须坞。宋金交兵,锋面又偏移至柘皋。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双方在此互鹐,史称“柘皋之战”。此战,历史影响深远。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9)

古镇犹木,从此柘皋这株古树留下了沧桑感具足的节疤——一种刚毅的展示。

柘皋地灵。其山川之貌,如羚羊挂角,却又有迹可寻。在肥西方言里,柘皋被念作“寨高”,一听而有雄强之感。镇西北的清水涧附近有寨山,镇东北的包家坊附近有大寨山,两麓之涧水蜿蜒而来,汇于市镇以南,遂称柘皋河。“柘”河,复迤逦汇入巢湖,古称石梁河。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10)

柘皋的街衢巷陌,有巍然重镇的气象。镇外,碧水萦抱,仿佛有了一道天造地设的护城河。镇内,晚清李相国家族的古当铺,画阁团团,俨然一古色古香的旧县衙。事实上,建国之初,柘皋还真做过一段时间的县治。

古镇之南,有青阳与峏二小山,势如青狮白象,把守水口。中流之下,石脉潜通——石梁之得名,或昉于此。按旧时堪舆的说法,这是极佳的形胜,是利于阜财解愠,利于培士养正的。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11)

如果说,浮槎山和东黄山婉若游龙,则峏山可拟作骊珠。如此格局,浑如“二龙戏珠”也,堪称雄劲。与其说,柘皋隔壁的烔炀也呈“二龙戏珠”的风貌,毋宁说是“双禽戏水”——毕竟,烔炀要更偏于秀丽些。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12)

柘皋人杰。从这里走出的国士乡贤,何可胜道哉?不必说杏林春满的峏山杨,军民咸悦的金朝兴;不必说百世清芬的李慰农,金声玉振的杨亮功;即一亦能高咏的阚家蓂,便皎如玉树临风前了。其雅人高致,岂逊色于林徽因哉?

巢湖柘皋在什么地方(环巢湖古镇柘皋史话)(13)

柘为木名,桑科柘属,别名甚多。巢湖西岸,有时呼作“痄刺”。淮河以北,应是称为“黄桑”。萧县皇藏峪的原名,即是“黄桑峪”,似可为证。历史上,柘木名贵,有“南檀北柘”一说。草木染里,“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李时珍《本草纲目》)。想来,陈桥兵变时赵匡胤的黄袍即此所染。

柘树的瘦果颇有观赏性,由此想到烔炀一带有培植盆景的小气候,倘能潜心培育一些柘木盆景,或将成为地方特色。

柘为地名,漓江之滨有柘木镇,中原大地有柘城县……但是,若论名声最著者,恐怕是北京的潭柘寺了。而今而后,吾愿柘皋可以取而代之。因为,老树著花无丑枝。也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最忆是巢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