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货夹带怎么分辨(科普掺杂私货)

私货夹带怎么分辨(科普掺杂私货)(1)

近日,知名动漫科普up主“赛雷话金”的视频在网上引起关注。在视频中,up主在探究“让中国人别吃海鲜”话题争议时,意外扒出了某些别有用心的境外NGO机构,打着环保和科普的名义,通过与境内自媒体“合作”的方式,投放加有意识形态“私货”的视频内容。(6月19日 红星新闻)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在这一天以“谷岳”“陈一佳”为代表的意见领袖,以科普的名义来呼吁中国人不吃海鲜,同时无形之中给中国人扣上了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帽子。在up主“赛雷话金”的视频中揭开了科普视频掺杂“私货”的真面目,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那么这个“私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私货”一词属于网络环境下出现的词汇,指的是在在原本的事物基础上夹杂了一些与此无关的内容,有可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有可能是一段广告,也有可能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等等。科普视频夹杂私货,指的是在视频中传递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之所以会出现“私货”,一方面与自媒体的行业监管失范有关;另一方面,居心不良的团体或机构以金钱诱惑来利用自媒体,也会导致自媒体在内容生产过程中掺杂“私货”。

对于生产内容的自媒体来说,最为关注的是账号所属平台的流量和数据。整体来看,唯利至上、缺乏责任感、缺少行业的约束是目前很多自媒体正在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生产团队的能力水平不一,在面对“私货”内容时一旦缺少鉴定能力,就会十分容易被别有用心者牵着鼻子走。在这次“让中国人别吃海鲜”的话题讨论中,部分境外NGO机构故意抹黑中国,欲挑起国内的矛盾与争端。这就需要平台媒体加大对于意识形态内容的管控。

对于接收科普视频的公众来说,当心被“私货”背后的操纵者牵着鼻子走。互联网的开放与便捷也为居心叵测的“私货”操纵者提供了平台,无论是现在我们讨论的“让中国人别吃海鲜”话题,还是之前打着女权旗号的“女拳”,都能看到“私货”的影子。网民需要擦亮眼睛,仔细审视我们周遭的互联网环境,正确看待互联网中偏激的言论,防止被“私货”洗脑。

文/刘丽婕(河北大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