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在日本上映的结果(名字叫日中战争)

《八佰》之所以能在日本上映,并不是日本人开始反思历史,承认侵略事实,而是这部电影根本就没有打在日本的痛处。

因为大部分日本人的战争观认为,这场战争是为大和民族赢得生存空间的“正义”之战,是如樱花般凋零的武士精神的终极体现。

比如《八佰》中,日军顽强的冲锋、敢死队赤膊上阵的悍不畏死,只会让日本观众心中暗爽,看吧,这才是我们大和男儿!

八佰在日本上映的结果(名字叫日中战争)(1)

而反观《八佰》里的中国军队,除却正规军英勇作战,还有不少镜头描述了小人物们从贪生怕死,到最终自我救赎完成蜕变。

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诸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可以接受一个坏人在最后变成一个好人。

但是在日本文化中,如果一个武士有怯懦的表现,迎接他的可能就是切腹谢罪了。

同样一个人物,我们看到的是真实战争中人性的多面,而日本看到的是,武士精神被亵渎。

所以,在文化基础不同的两个意识圈里,《八佰》很难在日本体现出导演原有的想法,很有可能出现“对牛弹琴”的可笑情况。

八佰在日本上映的结果(名字叫日中战争)(2)

那么问题来了,隐藏在日本人心中对这场战争真正的刺是什么呢?

日本人讨厌的二战电影,不是他们失败了,认输了,而是那场战中,日本人人性丑恶一面的揭露!

你试试把描述731细菌部队的电影《黑太阳》放在日本上映,恐怕不仅会被骂死,还会被彻底抵制。(这部电影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啊,千万别看)

因为这才是他们要回避的意识形态,就像他们不否认攻占南京,只是不断粉饰和弱化南京大屠杀。

八佰在日本上映的结果(名字叫日中战争)(3)

知道了这一点,再看《八佰》在日本上映这件事,就更觉得是个笑话了,你中国人想表达的,人家日本人根本就看不见,自动就屏蔽了。

另一方面,我想对国内抗日神剧的导演们说:“丑化敌人就是丑化我们自己”,难道我们13年抗战,打到娃娃兵都不得不上战场,最后战胜的就是一群小丑吗?

日军真实的作战水平是非常高的,因为人家从一开始就是冲着培养战争机器为目的,并且用军国主义疯狂洗脑。

在单兵作战能力上,日军甚至比美军要强,首先其负重能力最高达到40公斤,这是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的。

而其射击水平更是堪比低配狙击手,《八佰》的导演管虎在采访中说,他的爷爷是八路军,曾经说他牺牲的战友全部是头部中弹。

八佰在日本上映的结果(名字叫日中战争)(4)

抗战老兵还对日军有个别称,叫做“三枪日军”,即通过三枪就能判断出我们的位置并进行有效杀伤,第一枪找到大致方向,第二枪就能进行还击,第三枪命中。这还不算各种火炮、坦克、飞机甚至毒气弹。

回到电影话题,虽然我不看好《八佰》在日本上映,但这不失为文化交流的一种尝试,尤其在讳莫如深的二战历史中。

通过电影的表现手法,体现民族精神,并告诉全世界,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不可战胜。

八佰在日本上映的结果(名字叫日中战争)(5)

期待在上映后,日本观众的点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能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关注、留言,给予成长的力量

#电影《八佰》宣布日本上映##《八佰》日本定档##电影八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