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汉魏大道规划(汉魏洛阳城东西向大道重现天日)

新华社郑州9月22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考古人员日前首次发掘汉魏洛阳城西明门至青阳门大道遗址。考古证实,这条宽约34米、长约2.5公里的道路,始建于东汉时期,历经曹魏、西晋、北魏,500多年间曾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洛阳汉魏大道规划(汉魏洛阳城东西向大道重现天日)(1)

这是汉魏洛阳城西明门至青阳门大道遗址中的北魏道路车辙遗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供图)

汉魏洛阳城有着600多年建都史,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时期等多个朝代的国都或王都。西明门至青阳门大道是汉魏洛阳城南侧的第一条东西向道路,与内城最重要的南北轴线铜驼街交汇。

为配合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大遗址保护工程,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对西明门至青阳门大道和铜驼街道路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这是我队首次对城址南部区域开展考古发掘,不仅摸清了道路的位置、走向、结构等信息,也了解了地下遗存的保存状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重要线索。”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涛说。

洛阳汉魏大道规划(汉魏洛阳城东西向大道重现天日)(2)

这是汉魏洛阳城西明门至青阳门大道遗址中的多期路土车辙叠压现象(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供图)

据介绍,考古人员经过前期勘探,选取多个解剖发掘点,并最终将遗迹串联起来。令人惊喜的是,道路剖面呈现多期路土叠压痕迹,多层路土上密集分布着东西向车辙痕迹,最下层路土下叠压有汉代典型的瓮棺葬和砖棺葬以及大量新莽时期货币。

洛阳汉魏大道规划(汉魏洛阳城东西向大道重现天日)(3)

这是汉魏洛阳城西明门至青阳门大道遗址中出土的钱币(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供图)

“500多年的都城史被浓缩在了剖面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晓涛介绍,通过分析路土中夹带的陶片等遗物,可确定这些路土上至汉代、下至北魏,也就明确了西明门至青阳门大道的沿用时间,与文献中汉魏洛阳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都城的记载相吻合。

在一处解剖发掘点的最下方,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砖砌水道,宽在1.5米至1.6米之间,据推测应为汉晋时期道路的路沟或排水设施。

洛阳汉魏大道规划(汉魏洛阳城东西向大道重现天日)(4)

这是汉魏洛阳城西明门至青阳门大道遗址中的砖砌水道遗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供图)

目前,考古人员仍在对遗址进行发掘整理。据介绍,发掘成果将被纳入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未来,道路的格局将被模拟重现,部分发掘现场将进行原址展示。

洛阳汉魏大道规划(汉魏洛阳城东西向大道重现天日)(5)

这是汉魏洛阳城西明门至青阳门大道遗址中的多期路土车辙叠压现象(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