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8个世界著名效应告诉我们)

1、老鹰效应

老鹰一次可以生下四五只小鹰,但是老鹰每次所猎捕的食物一次只够喂食一只小鹰。根据老鹰的喂食习惯而非公平原则,它会把食物喂给那只抢的最凶的小鹰。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饿死,抢的最凶的小鹰存活下来。人们把这种适者生存的现象称为“老鹰效应”。

老鹰效应正好也解释了老鹰为什么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因为它们的这种喂食习惯,最后存活下来的小鹰也是最强壮的,代代相传,而老鹰这个种族也就越来越强壮。

2、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都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的存在正好刺激了那些沙丁鱼走出舒适区,而且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吃掉。

3、丛林法则

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被称为“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充分体现在动物与动物、人与人、团队与团队之间,竞争永无止境。

4、马太效应

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我们把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两极分化可以形象地用二八定律来解释,比如世界上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而且这个差距将越来越大。

马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8个世界著名效应告诉我们)(1)

5、犬獒效应

藏獒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家庭护卫犬或牧羊犬,由于藏牧民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藏獒必须能承受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具备耐饥劳,抗瘟病的生存能力,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藏民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选择。

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这种现象被称为“犬獒效应”。

6、零和博弈

参与博弈的双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而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的总和为零。

这就是“零和博弈”,即参与者相互进行博弈,无论参与者数量多少和实力大小,他们之间博弈的结果总是:一些参与者胜出,一些参与者败北,而他们所赢得和输掉的筹码总和,必定都是零。

7、奶头乐理论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80%人口将不必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避免被边缘化的80%的人口与20%的精英之间的阶级冲突,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方法之一就是制造“奶头”,“奶头”即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等,用这些“奶头”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思考能力、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这就是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8、内卷化效应

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没有发展增长、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水平稳定、不断重复,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缺乏应变能力,这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行为,被称为“内卷化效应”。而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结果必然是止步不前,与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没有竞争优势,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