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鲁国人物(春秋人物故事七)

丧事是鲁惠公和其妾仲子的。

春秋时期的丧仪之礼相当繁琐。无论《仪礼》还是《礼记》,有关丧仪的部分都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春秋时期鲁国人物(春秋人物故事七)(1)

梦回春秋

《春秋》记载“秋七月,天王使宰咺xuān来归惠公、仲子之赗fèng。”

天王,指的就是周平王。天王是对在位之王的称呼。有种观点认为如果称为“王”,是讥刺的称呼,只有对僭越称王的才会用“王”,而不是“天王”。比如楚,封爵为“子”,应该称“楚子”,称其为王就是讽刺。

没有三传解经的话,还以为是鲁惠公和仲子都死了。其实不是的。

春秋时期鲁国人物(春秋人物故事七)(2)

这是鲁隐公元年七月的事,那么鲁惠公的死必然是上一年的事,因为改元必定跨年。那么鲁惠公死了至少也是七个月以上的时间。按春秋的礼制,诸侯死五个月下葬,鲁惠公最少也是在两个月前也下葬了。下葬过了这么久,周平王才派遣官吏来慰问赠送,是不合礼仪的。

《左传》记载当时的礼仪“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春秋时期,天子死七月而葬,诸侯全都参加葬礼。诸侯死五个月而下葬,同盟国的国君都来参加葬礼。大夫死三个月下葬,官位相同的官吏都来参加葬礼。士死后一个月下葬,姻亲的亲戚都来参加葬礼。

春秋时期鲁国人物(春秋人物故事七)(3)

赗,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吊问丧家要助以财货。《公羊传》“车马曰赗,财货曰赙,衣被曰襚。”《穀梁传》的解释大致差不多,只是另外又指出“贝玉曰含hàn”。含,就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贝等物。

周平王派来吊问的人是谁呢?宰咺。宰,是官职。咺,是名字。这样的称呼不合规矩,天子派来的卿大夫不能直书其名。那么为什么这么写?为尊者讳,其实是暗指周平王行事不合规矩。三传观点一致,都觉得周平王做事不合规矩。

春秋时期鲁国人物(春秋人物故事七)(4)

《左传》认为“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这是一个不合乎礼的地方。就是助丧之物要赶在敛尸未葬时送,吊问死者家属就是那些生者,要赶在举哀的时候。惠公都死了那么久,周平王才送赗就是失礼。想想也是,就现在的角度看也是不伦不类。

还有一个失礼之处就是“豫凶事,非礼也。”豫,是指事先致礼。什么事之先呢?这是指给仲子之丧致礼。问题是仲子是隐公二年十二月才死,这还有一年五个月呢。不能因为觉得仲子可能会死就提前趁着给惠公送赗连仲子的一块儿送了。

春秋时期鲁国人物(春秋人物故事七)(5)

《公羊传》解经格外细致入微。仲子不是鲁惠公的嫡夫人,按理说没有资格因为她的死告之诸侯。但是鲁隐公却说了,为什么呢?为了表示将来桓公要继位,那么国君的母亲之丧就要告之诸侯。从《公羊传》的解经来看,那么难道是鲁隐公在仲子未死时就告丧的?那么不对的是鲁隐公,从这一点上说就不是周平王的错了。

另外,《公羊传》说,经的原文是“惠公仲子”而不是“惠公及仲子”那么仲子和惠公就不是并列的,是暗指仲子地位卑微。周平王让宰咺一个人兼送惠公和仲子两个人的赗,这就是不合礼的。“兼之,非礼也。”

春秋时期鲁国人物(春秋人物故事七)(6)

《穀梁传》的解经这里出现了一点问题,和《公羊传》有冲突。《穀梁传》认为,仲子是鲁惠公的母亲,鲁孝公的妾。就是把仲子的辈份提升了一辈。《公羊传》中仲子是惠公妻妾,桓公之母。《穀梁传》认为“赗人之母则可,赗人之妾则不可。”周王可以给诸侯的母亲送赗,不能给诸侯的妾送赗。所以周平王送赗的行为不合礼。

我个人认为《穀梁传》有点说不通。就算仲子是孝公之妾,那么必定是孝公死了,惠公才能继位,不可能是孝公活着惠公就继位了。也就是说仲子之前的身份是孝公的妾,而随着儿子惠公继位为国君,难道不是她就成了诸侯的母亲了吗?她死时的地位是诸侯的母亲,周平王送赗违礼吗?

春秋时期鲁国人物(春秋人物故事七)(7)

沅汰,《沅汰博物馆》主编,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

《高澄传》、《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龙凤传奇》等。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