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呼兰河传豆瓣书评(台上人做台下戏)

最近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感触颇深。萧红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作家,在写作上,有对于女性命运以及生存困境自发的关注,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描绘着当时女性在父权社会阴影的生活。

萧红呼兰河传豆瓣书评(台上人做台下戏)(1)

作家萧红

《呼兰河传》中,萧红则以大红大绿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呼兰小城的风土画,以及用充满童趣的笔调叙述了幼年萧红与慈爱的祖父之间的种种趣味小事。在呼兰小城中,有走街串巷卖麻花的小贩,有不得已兼职接生婆的女牙医,有跳大神、 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还有一个“一切都是活的”大花园。花园里除了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的玉米、愿意结谎花就结谎花的黄瓜、愿意飞去哪里就飞去哪里的蝴蝶外,还有祖父与祖父的小跟班萧红。

然而,我还是看到了一座带有强烈原始色彩又有些落后的小城,在萧红的描写中,这座小城里除却祖父与花园,底色是一片灰暗的苍凉荒芜。其中,最让人痛心的,无异于爱笑的团圆媳妇儿被打着治病的名头,叫热水活活烫死的悲剧。从团圆媳妇被娶进门的那一刻,就不曾被当成一个人对待。她是像一件货物一样花钱买来的,因为长得太高要挨打,因为太爱笑被认为不知羞吊起来打,“三天两头打得人狼嚎鬼叫”。团圆媳妇儿是数千年父权社会压迫下的受害者,她被奴役、被无视、被当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唯独不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萧红呼兰河传豆瓣书评(台上人做台下戏)(2)

台上人做台下戏

我惊叹于萧红对于人性的把握,她谈娘娘庙的娘娘塑像被塑造得十分温顺,”至于塑像的人塑起女子来为什么要那么温顺,那就是告诉人,温顺的就是老实的,老实的就是好欺侮的,告诉人快来欺侮她们吧。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我们说艺术来源生活,大约如此。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家暴事件且不做评价,只谈这个暑假身边发生的事情。芬芬阿姨已经是十几年的老邻居了,丈夫是个赌徒。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对这个邻居叔叔是害怕的。因为他常年不在家,只有偶尔过节了才会回来,且每次他回来后,芬芬阿姨脸上身上就总要带些伤。芬芬阿姨有一儿一女,儿子打小格外调皮不好管。他爸爸把他送去了重点初中读书,但他因为打架斗殴被学习开除。被开除的那天晚上,芬芬阿姨的丈夫回来了,整栋楼都能听见女人的哭泣与求饶声。芬芬阿姨与我妈素日里交好,第二天她抽抽噎噎地哭诉,挨打是因为她丈夫嫌弃她连个孩子都教不好。对于芬芬阿姨的遭遇,我妈不是不同情,私底下却喃喃自语过”这也不知该怪谁“。我妈认为,一个女人平时也没工作,就在家带孩子,连个孩子都管不住确实不该。倘若说,团圆媳妇的悲剧是因为生不逢时,那芬芬阿姨呢?可见,从古自今,女子被欺辱是多么天经地义,连女子自己也不同情呢。

所以,呼兰城里的男人打老婆的时候便说”娘娘还得怕老爷打呢?何况你一个长舌妇!“可见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那戏台上,咿咿呀哑唱的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但戏台上的人不会挨打,戏台下的却要挨打。打了还不能得到同情,谁叫你连孩子都管不好。然而,孩子难道是母亲单方面的所有物吗? 萧红用神仙之间的男女关系揭示了这片土地上女性生存的困境,听起来可笑,却真实存在于每个团圆媳妇的生活之中。在我看来,萧红关注的不仅是呼兰小城里女性的生存困境,而是整个民族传统下女性命若浮萍的悲剧。

但是,无论如何,暴力总是不值得被提倡的。

推荐理由

《呼兰河传》是一本有温情、也有对人性思考的书。我们可以从里面感受祖孙之间家的温情,也可以看到萧红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环境描写也十分出彩,文笔诗意清新,小学语文课本中《火烧云》一课即出自本书。于我个人来说,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床头读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