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舞弊事件(各路人使尽浑身解数)

引言

自古以来,科举考试便是成功的道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虽然科考严苛又复杂,其行走之路艰难,但是只要能够走到底,那么等待你的便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机会,而且以后的人生一定就是荣华富贵,自然那也得是你兢兢业业为国家,为朝廷干实事,不搞破坏,不干坏事的前提基础之下,一旦成功,所有的抱负皆可有所展示,所有的热血也皆有发泄的场所。因此真的有人会为了这样明晃晃的利益诱导,而去搞各种小动作,搞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只为能将最后的状元名头拿到手里。

科举的舞弊事件(各路人使尽浑身解数)(1)

而且这样的作弊手段不止是在古代才会有,似乎只要是考试,涉及到争出个你一我二的场面,一定都有隐私,到了现代,只会手段更高明,层次更丰富而已,而对于古代,虽然没有这么发达的科技做支撑,但是它也有那个时代的作弊手段,比如夹带,比如贿赂,比如请人帮忙等,花样百出,层出不穷,功名利禄的诱惑不是谁都可以玩抵御,考场内的舞弊就是考试制度的一种衍生物,一直都伴随着科举的开始到结束。

科举的舞弊事件(各路人使尽浑身解数)(2)

一、夹带手法

这种考试作弊方法可以说是最低级的一种,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毕竟在古代众多人口当中,不是谁都有一两个认识的官员可以做后台,也不是谁都有权利左右考试的结果和内容,更不是谁都能请得起帮忙人员,保证得了其他人比自己还厉害。所以很多身份普通的人最常用且只能用的舞弊方法便是夹带了。所以对其设的政策中,搜查夹带之物也是官防的一大关卡,进考场前都设有卫兵,目的就是为了搜查这样跟考试有关的一切物品和文集。

科举的舞弊事件(各路人使尽浑身解数)(3)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论规则设得再严苛,夹带的现象在科举考试的现场中仍然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常见的方法是将经文藏在衣服鞋子里,或者是直接写在衣衫上或是身上的某个部位,有时也有写在所必带的文具上,只要是能写的地方,能做隐藏的地方都可能会有写,所以对此,也有规定,应试者的衣服鞋袜必须是单层,皮衣服要去掉布面,毡衣要去掉布里子,砚台不准过厚,笔管要镂空,茶壶要泥瓷等。

科举的舞弊事件(各路人使尽浑身解数)(4)

二、贿赂手段

俗话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在金钱至上,权利至上的时代,似乎很多人都经受不了钱财和利益的诱惑,只要有阶级之分,有地位之别,那就会有行贿的现象,为达到一些靠自己达不到的目的,金钱同样也可以使考官失去公正性,也能使利欲熏心的考官们肆意妄为,毕竟天高皇帝远,能管到他们的人远在天边,也有古人曾道出过当代科举考试的现象:“今之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

科举的舞弊事件(各路人使尽浑身解数)(5)

可见,行贿之事在考试场上是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和现象了,历朝历代都明令禁止这种行贿受贿的现象,哪怕是现代社会,我们国家都严禁杜绝这种现象,反腐反贪污,但是总是有人经不住诱惑,以身试法,朝廷对于这种贿赂的处理也是非常严格的,一般都是斩首,并没收财产,父母妻儿流放,但是在这样严苛的管制下,总还是有贿赂的案件层出不穷,法律的威慑还是抵制不住一些人利欲熏心的心。

就像《旧唐书》里记载的关于一件宰相受贿的事:“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监临受贿,盈尽有刑。”

科举的舞弊事件(各路人使尽浑身解数)(6)

结语

不仅仅只是有夹带和行贿这样的作弊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目标的利益太大,为了成功,各种手段都会使尽,只为了能够争取到最后的资格,因为一旦成功,便是享不尽的荣耀和富贵。也许有的人只是为了能够希望有展示才华的地方,但是总是不乏这样那样的非君子的人只想争得头名,取得荣华富贵的机会,也许目的不是为官后造福百姓,但是总是不乏这样的人会去扰乱考场秩序和规则,挑战法律的权威。从而以特殊手段将不属于自己的能力所能得到的收获去担任那样的职务,不但是给国家和朝廷添堵,更是挡了多少文人墨客发展的机会,所以也不免有人会抨击这样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和学识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参考文献:

《旧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