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景物描写摘抄(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里)

高尔基童年景物描写摘抄(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里)(1)

《寻找家园》之所以获得广泛好评与交口称赞,首要的是作者身世的坎坷,是其思想的深刻,是书中故事的曲折回环,跌宕起伏。是对时代的揭示、控诉,是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探寻,是对人类个体的尊重与精神家园的寻找。但同时,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高尔泰炉火纯青的散文技巧。他是用五彩的画笔书写纷繁的人间百态与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人北岛说:“读高尔泰的这本《寻找家园》,常惊讶于其文笔之好,灵气飞扬,五彩缤纷。写他在江南小镇高淳县淳溪镇的童年生活,像传统的年画那样鲜活、明艳,仿佛一伸手,便可以触摸得到。绘画出身、在美学自成一家的高先生,有用画面讲故事的特殊才能,于是那些晦涩的经历,变成了清晰如画的场景……”

是的,高尔泰的散文有极强的画面感,有着精到的景物描写与细节描写。这些描写,有的自然、本真,有的则经过了灵魂的“过滤”,带有与作者同喜同悲的主观色彩,并且有历史的延展性。是的,美丑都是主观的,这正契合他的美学主张。

高尔基童年景物描写摘抄(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里)(2)

描写老家时,高尔泰的手法很自然轻灵,层层递进:“淳溪镇位于小南湖西岸,没有城墙,但有城门。出东门就是湖,越过岸边大片大片的野菱菰蒲白芦红蓼,可以望见湖上繁星点点。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望见湖边那影影约约的一发青山……”“河上有一座七孔石桥,叫襟湖桥,桥栏上的石狮很生动。桥头有一寺塔,叫聚星阁。飞檐十二,凌空欲去,更生动。……”《梦里家山》一文不长,不到三千字,但这样的精细描写处处皆是。读这样的文字,有一种看照片看山水画的感觉,也有一种身临其境、心临其境的心情。并且从他所勾勒的画面中,我也幻化出我家乡的山水景观来。

在《祖母的摇篮曲》一文中,高尔泰是这样描写他们一家逃难到大游山脚下所住的“一栋孤零零的茅屋”的:“屋是土墙,茅檐极低,遮住了木棂小窗的一半。里面很黑,但是冬暖夏凉,黑暗中有股温馨,我喜欢。屋在斜坡上,后面是山,前面可以望得很远,直到蓝色的天边,我喜欢……”一连三个“我喜欢”,为自然之美注入了主观的、人文的景色之魂。

高尔基童年景物描写摘抄(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里)(3)

在《别无选择》中,高尔泰如此描述兰州:“兰州是一座古城,伊斯兰风格的房屋,大都是用泥土建筑的。从城边的皋兰山上望下去,除少数新建的灰色楼房外,千门万户一色苍黄。有点儿像中东阿拉伯市镇,又有点儿像美国中部桑塔菲那样的印第安小城。日夜奔腾的黄河,咆哮着沿城流过,把浩荡河声散布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立体的能让人了然于心的兰州。

在《幸福的符号》中,高尔泰写道:“……碰上日出,贴着长长的直直的地平线,暗红色的太阳又大又圆,好像并不发光。但我们这个荒凉空寂、凹凸不平的星球表层,却出现了许多浅蓝色的阴影。”日出我们见过无数次,有时还专门去著名的景点看日出,但我的眼里,除了太阳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暗到明,我没有看出和感悟更多,而在画家尤其一个落难的画家眼里,日出就有推物及人,令人感怀的内蕴与力量。

在《生死》中,高尔泰写道:“傍晚醒来,落日苍茫,车到一个小镇,郊外散落着一些农家的土屋,炕洞里冒着秫秸和干畜粪的浓烟。烟不上升,在大野上凝成长条的沉云,逐渐溶解在暮霭之中,使暮霭混浊而有焦糊味儿,昏黄里透着晚霞的夜紫。若有若无地可以望见荒草的丛莽,成排的白杨,黄沙簇拥的地埂。虽然都毫无绿意,却使我十分感动。”这段文字,有光有色,有棱有角,有血有肉,有情有感,以生动的景色描写,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主观感受。

在《运煤记》中,作者展示了高超的写景能力。高尔泰是这样描述他们避雨的山洞的:“洞在峭壁上,朝着河,不深,但是大,背风。上面突出的岩层,恰似廊檐,可以挡雨。”“雨来得很突然。一下子都是潮水一般的声音。好几股黄色的小瀑布,从岩檐前飞流直下,游荡着投入河中。河面昏茫一片,雨打出重重白烟。”“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兴致勃勃地干起来。时方八月,蒲公英撒着满地银球,浓绿的荆棘丛中,野枸杞已经成熟了,嫣红欲滴。东一丛西一丛的红柳,正开着淡紫色的小花。咆哮奔腾的河水,透过疏落的花丛,闪着耀眼的光芒。一只山鹰在天上盘旋,太阳照着上游的河面,光辉灿烂。”

高尔基童年景物描写摘抄(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里)(4)

多美的景色啊,令人陶醉与向往。难以想象,如此优美的文字,竟出自一个被劳教的右派分子之手。我们不得不相信,文明能蔑视黑暗,高贵能鄙视卑污,心灵的美好能战胜现实的丑恶。

在《走向生活》中,高尔泰这样描写他被解除劳动教养后,风尘仆仆从靖远经白银赴兰州途中的景物:“晌午时分,道路穿过一个村庄,几十栋低矮的,有着乌黑廊檐、木板小窗和马鞍形屋顶的土屋,横七竖八挤在一起。”“院墙很矮,墙上当年的标语,都已剥落成一些模糊的色斑。墙边许多大树的树墩,吹去尘埃,年轮依稀可辨。想当年黛色参天,浓荫垂地,何等雄伟;五八年倒树炼钢,万叶扫空,虎卧龙颠,又何等壮观。现在高炉已废,村上又栽了不少小树。我来时杏花初开,白杨也绽放出鹅黄色的嫩叶。篱边墙头,装点出动人的春色。”“日落时分,到达靖远城下的黄河边,浊流湍急,声如郁雷。对岸土城逶迤,暝色里不见一个人影。城上徘徊着暗淡的霞晖,缺处可以望见城里的灯火,东一丛,西几点,交织着一圈圈朦胧的光晕,像灰色土纸上模糊的水渍。”

韩愈在遭贬时写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其中有“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透露出韩愈的悲苦。彼时的高尔泰,虽某种意义上获得了人生自由,但前途未卜,他需要自谋生路,而出路何在呢?他的处境,绝非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大好前程,他的心里,也只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诘问。但是,即便如此,他以画家的敏锐,仍然捕捉到了自然的美,人文的美,心灵的美,自由的美!高尔泰如诗如画般的情景描写,具有教科书性质。作家、诗人、画家、学者,甚至如我般只会写几句杂文的人,都应该诵读,学习,效仿,以让我们的作品具有更多的美感,更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的人生具有更多的自由色彩与价值。

高尔基童年景物描写摘抄(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里)(5)

牛撇捺,一九五七年出生,甘肃皋兰人。退休职员,业余文史爱好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宁夏杂文学会会长。著有《牛撇捺文集》(八卷)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