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嘎乡农村旧房改造(培植家庭文明的厚土)

布嘎乡农村旧房改造(培植家庭文明的厚土)(1)

鲁特老人教孙女做传统游戏。

“嘎达布其”汉译为“门槛”, 这个祖国北疆的边境小镇,自古以来是中蒙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通道。走进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这里不仅有绿浪起伏的自然之美,更有人文深厚、民风淳朴、家风良好的精神之美。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近年来,嘎达布其镇结合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以“弘扬最美家风、建设最美家庭”为目标,以寻找“最美家庭”为抓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细、落小、落实,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走进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户鲁特老人家中,老人手中正拿着一件骨制品教孙女做游戏,并讲述着游戏的来源,“这根骨棒就是一根拴马桩,两颗骨节子就是两匹马,相传这是成吉思汗最喜爱的两匹马……”

在老人的家摆放着十几件民族手工艺品,这些都是老人亲手制作的。今年71岁的鲁特老人是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巴彦都兰嘎查的牧民,老人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轻一代的蒙古族孩子已经远离传统的游牧生活,但是传统蒙古族文化不能丢。我制作这些手工艺品的目的,就是希望年轻的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

鲁特老人17岁的时候,在原呼布钦高毕苏木的草原服务站学习过机器剪羊毛的技术,从此开始喜欢接触各种器械,并学会了开拖拉机、修理汽车等技术。

2002年进城之后,老人不再从事牧业生产,闲暇之余就喜欢上了制作手工艺品。他先从做马鞍入手,对每一个部件都精细雕琢,做出的成品得到子女的一致赞赏,这更激发了老人的兴致,就趁热打铁又制作蒙古包模型。之后,老人的手艺越来越娴熟,又制作一些鼻烟壶、 镶嵌石头的蒙古袍扣子、戒指等。每做一种手工艺品,老人都给孙女讲述它们的用途和来历。

2012年在嘎达布其镇成立20周年的那达慕上,鲁特老人带着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参加了民族手工艺品大赛,其中蒙古包和蒙古象棋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东乌珠穆沁旗综合高中还邀请老人给学生们上民族工艺品课。鲁特老人骄傲地说,“能够让孩子们传承发扬蒙古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非常高兴。”

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户、 和谐家庭示范户、诚信家庭示范户、重教育文化示范户……如今,嘎达布其镇草原吹起了家庭文明之风。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习惯与品德养成,更多是靠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3个孩子的母亲萨仁图雅这样认为。

53岁的乌兰图雅是嘎达布其镇尚德嘎查的牧民,在她的家里,很难见到一件崭新的家居。乌兰图雅和丈夫不仅把自己的3个孩子供出了大学,还资助着3个贫困牧民家的孩子读书。乌兰图雅说:“让孩子懂得勤俭和助人,这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如今,她的3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乌兰图雅的言传身教,教育的点滴在孩子们的身上已结出令人欣慰的果实。他们在人生的征途中,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阵地。”在嘎达布其镇党委书记海柱看来,从这些典型模范户家庭,不仅看到了该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的成果,更感受到了他们所激发出的“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正能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