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核心(广州强基础)

“投资广州”系列观察①

编者按

这是一场城市与企业家、投资者的“双向奔赴”。

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暨首届全球独角兽CEO大会(以下简称“投资年会”)将于8月30日举行。连续八年举办,这场重量级的投资年会已成为广州一年一度向全球释放“湾区引力”的重要窗口。

今年以来,广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机遇,锚定全年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注册(落地)项目869个,同比增长48.8%。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经济大市更要扛起担当、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促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

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一系列投资布局落实,一连串基础设施落细,攻城拔寨、发展向前、真抓实干支撑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担起广州责任、展现广州作为、作出广州贡献。

广州核心(广州强基础)(1)

塔吊铁臂挥舞,一根根高30余米的圆形灰色巨型立柱拔地而起,伴随4000吨的钢结构花瓣拼装工程作业,车站“云山珠水、木棉花开”的外观显露雏形……

按照规划,广州白云站将打造为一座世界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特大型火车站,将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的全部普速客车,预计2023年底竣工,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火车站之一。

广州核心(广州强基础)(2)

城市内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提升城市能级,对巩固城市地位、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州把推进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围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发展安全韧性,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城拔寨”行动。

今年上半年,全市78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5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983亿元,推动航空、航运、轨道交通等领域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发挥稳经济、促增长的“压舱石”作用。

大枢纽

陆海空协同打造对外开放门户

未来,通过南沙港区,更多的泰国榴莲快速上市——仅泰国榴莲一项,每年就约有5000个货柜从南沙港输入内地,物流成本降低后,榴莲价格也逐步回落。

近日,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完全投产后,南沙港区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可超过24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广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益波说,南沙四期项目投入运行,将与南沙港区集装箱一二三期码头协同联动,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码头集群,提升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承载力提供强有力支持。

货如轮转,发展不停。伴随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行,广州海港、空港和铁路港设施扩容提质、强能赋能已被提上“十四五”的工作日程,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广州核心(广州强基础)(3)

向海而兴——准确把握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战略定位,广州以南沙港区作为核心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将广州港这个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国际大港打造成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到2025年,将努力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标箱,进一步巩固广州港作为世界大港的地位和影响力。

聚势腾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总投资544.2亿元,包括新建四跑道、五跑道、T3航站楼、安置区、场外排渠、空管工程场外台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按照要求,工程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届时,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4亿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将达到600万吨。

轨道串城——一个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60分钟交通圈”加快形成。未来,加强广州与湾区城市地铁对接,实现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相邻城市中心直达。形成对外轨道衔接通道28条,协同高铁、城际,实现广州与湾区各城市中心60分钟直达,其中至佛山、东莞30分钟可达。

广州核心(广州强基础)(4)

《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4026万人次,单一机场吞吐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全球前十;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2447万标箱保持正增长,稳居全球第五,广州港货物吞吐量6.51亿吨,保持全球第四;铁路枢纽年旅客发送量8963万人次,广州南站稳居全国第一。

广州北南纵深超过100公里,陆海空联动,依托“顶流”枢纽交通设施协同,围绕珠江口串联世界级都市带、产业带、港口群、机场群,潜力无限,空间巨大。

大平台

连点成面畅通经济要素流动

按照计划,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今年完工,将把跨江之路用时缩短至2至5分钟。

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片区与广州国际金融城两大重点功能区之间,全长约2.07千米的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穿江而过,连通新港东路与黄埔大道。

广州核心(广州强基础)(5)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需要突出重大产业平台这个发展之基。从珠江南岸北眺,广州国际金融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汇金中心、广州金控、广发银行等项目绘就起城市向东的崭新天际线。今年以来,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起步区已引入广州金控、广发银行、太平洋保险等12家金融机构,东区已引入澳门国际银行、酷狗音乐、尚品宅配等龙头企业。

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广州构建临空经济区、临港经济区、国际金融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平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宽空间、强化支撑:

科技创新轴北端点:在经历了19小时的鏖战后,中新广州知识塔项目地下室结构全面封顶,这个以 “知识”命名外观设计为三叶草形的塔楼,将成为中新双方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的重要载体。今年上半年,广州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的“进度条”再次刷新,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超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值超过4200亿元,经济增长“稳中向好”。

广州核心(广州强基础)(6)

科技创新轴南端点:坐落于南沙东涌的巨湾技研总部及生产基地正式动工,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40亿元、产能可达8Gwh,完全投产后可为12万辆新能源汽车实现配套,年规划产值预计达72亿元。距巨湾技研总部不远,正是《南沙方案》选取的三个先行启动区之一的庆盛枢纽区块,这里将利用轨道快速通达港澳的交通枢纽优势,通过区块带动组团、组团带动全域的思路,支撑南沙建设成为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片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片区、空港片区、南沙科学城片区共118.783平方公里区域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实现政策联动、产业联动和功能联动。广州市商务局介绍,推动自贸试验区和联动发展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投资贸易自由便利、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深度合作等重点领域的联动创新步伐,有助于广州联动发展区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畅通,立足“大循环”,打通“双循环”,打造发展新格局。

“广州是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之一,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典型经济功能区,非常符合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发展要求。”广州空港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三期围网工作,机场综保区中区内航材、医药分拨中心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相关政策陆续落地也有利于推进航材、医药分拣、退货流程,为跨境电商企业节约场外仓储、分拣成本,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业发展。

广州核心(广州强基础)(7)

大格局

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近日,省、市重点项目增天高速整体用地取得自然资源部批复。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成为今年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开工的新建高速项目之一。

作为增佛高速公路一部分,增天高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重要联络线,也是广州北部连接河源、佛山等地重要通道,加强珠三角和粤东粤北城市的联系。

《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大湾区九市间日均出行量662万人次,同比增长3.3%,占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间总出行量的75%,都市圈层面,广佛肇占了大头达到42%。城市的形态和功能在逐步重组和演进,纵观全国各地,以龙头城市引领的都市圈建设提速升级,成为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和增长极。

广州以都市圈为引领,通过推进重点项目,落实“核 副中心”动力机制,强化“一核”主引擎功能,牵手“一带”打造新时代发展主战场,携手“一区”打造生态经济新标杆,促进全省形成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广州核心(广州强基础)(8)

强化“核”主引擎带动功能:广州与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大湾区城市召开跨市重点事项协调工作会议暨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专项指挥部第二次会议,七市主要领导再度聚首商讨如何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广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牵手“带”推动广湛深度合作:广州支持湛江打造广州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加大广州产业转移湛江力度,引导更多广州企业关注湛江、投资湛江,推动双方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湛江市发改局与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分别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携手“区”广清一体化迈上新台阶: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广清一体化建设,继年初集中动工、投产39个项目后,广清产业园日前又迎来14个项目签约入园。着力打造清远鸡等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清远与广州江楠农业集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推动连州菜心产业扩量提质发展;与岭南商旅集团合作,建设粮油加工产业园。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引领作用,因势利导、持之以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广州核心(广州强基础)(9)

从广佛同城到广清一体化再到广州都市圈谋划建设,范围越来越大,辐射面越来越广。从城轨开通到多条高速公路对接建设,从引进一批企业到建起合作产业园等多个经济载体,广州与周边城市产业分工日趋紧密,合作发展红利不断显现。

打好特色牌、协作牌,以重点项目为引子,以互联互通促进要素流动,携手兄弟城市打造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辐射带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无疑是担起广州责任、展现广州作为的题中要义。

【策划】陈邦明

【统筹】朱伟良 陈思勤 黄舒旻

【采写】 南方日报记者 朱伟良

链接

广州,迎客忙

广州,夜精彩

广州,“厚”实力

【作者】 朱伟良;黄舒旻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