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家长能接受孩子的平凡)

关于能否接受自己的孩子未来是否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一直都是被大家热议的话题。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夙愿,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成为芸芸众生普通的一员,即拿着普通的薪酬,从事着再普通不过的工作。

虽然不愿意承认也很难接受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平凡的人。

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家长能接受孩子的平凡)(1)

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863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6%的受访家长能接受孩子将来是个平凡人,65.1%的受访家长认同做好本职工作,平凡生活也能出彩。

近日在今日头条问答上关于你能接受的未来很“平凡”吗?又如何界定平凡一问展开了讨论,80%以上的父母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孩子未来很平凡,并且认为平凡不是一件可耻的事。20%的家长表示不能接受,理由是如果孩子未来平凡了,他如何面对自己曾经的努力。

一、平凡的界定

平凡在百度百科的界定是指平常,普通。平凡的近义词为平庸、普通、一般。平凡的反义词是非凡、特别、出众、杰出、伟大。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认为,平凡这个词背后反映出了一种单维度的评价。“评价孩子有很多维度,比如成绩、人际交往、特长、艺术和运动等。但当我们说他是特别优秀或者特别平凡时,往往是给这个人打了一个分、排了一个序”。

因此,平凡并不代表一事无成。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场战斗中,我们还看到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也在为打赢这场战役添砖加瓦,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光与热。作家周国平先生也说过:“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二、父母对孩子寄予适度的期待

1.了解孩子。

有很多家长说,这问题不是太简单了,我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孩子是我养大的,我能不了解我的孩子?相信大多数家长是对孩子有一定的了解的如性格特质方面等,随着孩子的成长,可能需要我们提前去评估孩子到底可以做什么,每一个个体都的独特的,我们的孩子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而不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谓是绞尽脑汁。从早教开始,就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钢琴班、绘画班一样不落。幼儿园当然要上双语的,从小学到高中,要么是名校,要么就是私立学校,生怕孩子哪一点不如别的小孩。

2.接纳孩子。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帮助孩子找到这根最适合自己的树枝,远比拔苗式地去挤“少数聪明人”的独木桥要来得高明。不一定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成绩怎样、收入达到什么水平,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特点,接纳孩子,并结合孩子的兴趣特点做一些积极的期待。

3.帮助孩子。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适度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孩子的成长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支持。可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待孩子的不同发育阶段的需要,从而提供适度的帮助。

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家长能接受孩子的平凡)(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三、我很平凡,但我独一无二

有家长担心如果孩子未来平凡了,他如何面对自己曾经的努力。董卿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对于孩子教育问题时说过:“若是现在你不逼他,将来就是生活在逼迫他”。关键是要“逼”什么呢?逼孩子成为一个自律、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

接受孩子的平凡并不代表是放纵,任由孩子发展。

而是作为家长,有义务从小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通过观察孩子的天赋与特长,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接纳孩子,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度的帮助。当孩子对学习有负面情绪时,家长应该采取同理心倾听方式,体察孩子情感。注意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自觉的爱上学习这件事。

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家长能接受孩子的平凡)(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