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朝鲜版图(004决战朝鲜一)

大家好,我是芦荻。

阅读是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让我们一起聊聊阅读,聊聊人生,聊聊生活。

一战朝鲜版图(004决战朝鲜一)(1)

三八线

1、波茨坦会议

清:1945年7月17日,请记住这个特别的日子。

芦荻: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一场由美、苏、英三国首脑举行的会议在此召开。杜鲁门、斯大林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交部长们,参加了这场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清:太平洋战场打了四年,美军虽然把战线推到了日本本土。但是,日军悍不畏死的作风,令美军伤亡惨重。一想到,在中国东北以及日本本土,还有数百万的日军正打算严防死守,美国领导人杜鲁门嘴里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有苦难言。为此,哪怕牺牲一些利益,他也要把那个叼着烟斗的苏联人拖下水。

芦荻:最后,苏联红军同意配合美军一同对日作战,而战后的朝鲜将由美、苏、英、中四国托管。由于美国对日本的抵抗程度估算不足,表示在未解决日本本土之前,不考虑进入朝鲜。所以在此次会议上,四国并没有商讨朝鲜具体的托管问题。这也为后来的朝鲜分裂埋下了伏笔。

2、三八线

清:1945年8月9日0时,在成千上万的信号弹划破夜空的同时,一百多万的苏联红军组成三个方面军,向盘踞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发动猛攻。苏联正式对日宣战!

让人没想到的是,主要是美国没想到。短短一天后,日本政府和军队竟然就崩溃了。日本政府准备投降了!苏联军队势如破竹,直向朝鲜而去。

这个消息一出,惊得正为自己把苏联拖下太平洋战区这个泥潭而得意洋洋的美国目瞪口呆,眼睛一下就红了。

美国之所以急红眼,不仅是自己的军队还没有进入日本本土,预备登陆朝鲜的军队还在千里之外的冲绳岛。更让他们担心的是,如果被苏联攻占了朝鲜,一向有便宜就想占的苏联也会向日本本土插上一脚。事实上,苏联也是这么干的。之后不久,苏联驻日联络官向美国驻日司令麦克阿瑟提出让苏军占领北海道,但被拒绝。

如果对日作战的大部分胜利果实被苏联人摘取,这是任何一个美国政客和将军都无法接受的假设。要知道,太平洋战场,可是美国的主战场,浴血奋战四年,付出无数无法估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却成就了苏联,成就了共产主义。如果这是真的,恐怕美国总统杜鲁门和他的内阁成员都得辞职以谢美国人民了。于是在苏联发动攻击的当晚,美国召开了紧急会议,紧急制定了朝鲜划分方案,并立马提交给斯大林。

根据方案,三八线以北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三八线以南是美国的势力范围。

这条著名的分界线,在几年后,将见证中国在世界东方的崛起!

一战朝鲜版图(004决战朝鲜一)(2)

为什么是中国

3、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空运

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老大哥苏联,在出兵东北时没有通知延安。

芦荻: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可以看出在当时,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他们都是倾向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取得中国的实际政权的。

相比起,苏联的半遮半掩,美国态度更加的明确直接。当时美国驻延安观察组负责人,对毛泽东说:“你们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解散自己的政府,到国民党蒋介石政府里去做官,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清:尽管同为共产主义的苏联在中国未来的走向方面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毛泽东等中共高层领导人们心里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情绪。但是,从这个消息中,他们察觉到了一场巨大的机遇:抢占东北。当时的东北,拥有旧中国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于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立即召开了七届一中全会二次会议,然后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并开始抓紧调动与部署。

芦荻: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作为落后方,想要弯道超车,必然要走一招险棋。这招险棋,即使我们后来的读者,也为当时的情况捏一把汗。如果,我说如果,这招棋出了意外,可能中国的历史就彻底改变了。

清:为了把那批参加会议的高级干部们送回根据地抓紧完成中央的部署任务。

毛泽东请求美国观察组,派运输机来接美国跳伞的士兵的时候,顺便送几个干部到八路军总部。这个请求被当时不知情况的美军飞行员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这天,当一架美军旧飞机停在了延安的机场,二十多个背着降落伞的人登上了飞机。当时,正路过机场的黄华无意中看清了这些人的面孔,急坏了。顾不得跟上级请示,他连忙跳上飞机,自告奋勇当翻译,想要万一出事时有人能跟飞行员沟通。

因为这批人,实在太重要了。如果出事,可能中国的历史都会改变。

这二十多人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薄一波、陈赓、杨得志、邓华......

直到飞机平安落地的消息传回,延安的中共领导人们才把提到心口的那口气给吐了出来。

清:这次空运,为中共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节约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人一下飞机,就开始指挥上党之战,这是内战的首场战役的胜利。

林彪抢在杜聿明之前,进了东北,把十多万隶属不同的部队组织起来展开统一作战,抢占了大批日军留下来的物资。

陈毅接替罗荣桓,开始统一指挥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

4、来自远方的友谊

芦荻:1949年5月,一个身负着重大任务的外国人从中国东北匆匆入境,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香山别墅。在这里,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热情又隆重地接待了他。

清:毛主席会见的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密使。金日成派他来,是寻求中国的支持。

1948年7月12日,在麦克阿瑟的支持和授意下, 南朝鲜成立了“大韩民国”,长期流亡美国的李承晚当选为总统。

为了应对南韩的局势变化,北朝鲜在一个多月后也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任内阁首相。

朝鲜正式分裂。

随着美苏退出朝鲜,北朝和南韩开始谋求统一,在三八线上的军事冲突不断。手握美式装备的南韩军队处于优势,令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忧心忡忡,于是向苏联和中国寻求帮助。

芦荻:毛泽东了解情况后,当即做出决定,把人民解放军中的两个朝鲜师,连同武器装备都移交朝鲜,对特使说:“一旦情况需要,中国会派军队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

清:之所以毛主席这么爽快地答应朝鲜的请求,一方面是出于政治局势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偿还朝鲜人民对中国的帮助。

20世纪初在日本侵占朝鲜后,许多朝鲜革命人士来到了中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一起并肩作战抗击日本,对中国的革命做出了许多贡献。

芦荻:

比如:“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首脍炙人口,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它的谱曲人就是朝鲜人郑律成;

在红军攻打长沙时,军团长彭德怀和一个名叫武亭的人一起使用了这门全军第一门的山炮,炮击了洞庭湖上的日本军舰。这个名叫武亭的人,也是朝鲜人。此外,他在长征途中也对党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张国焘闹分裂的紧急情报,就是武亭星夜传送出来的。

清:解放战争时期,几万在华朝鲜人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意被林彪组成了两个朝鲜师。这也正是金日成派使者来索要的那两个师。

5、攻占海南、放弃攻打台湾

芦荻:虽然毛泽东表达了对朝鲜人民的支持,但是,一开始毛泽东等新中国领导人们并不打算出兵援朝。

因为这个时候,新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统一全中国,赶紧让这个经历了百年磨难的国家的人民群众走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清:而且重要的是,中国国内并不太平,西藏、两广、海南和台湾等地区,还处于国民党的势力控制范围。兵强马壮的东北野战军挥师南下,刘邓的中原野战军转战西南。除了必要的守备部队,当时的新中国根本没有余力派出军队支援朝鲜。

芦荻:最困难的是攻占海南和台湾。当时的解放军根本没有海军,也没有空军。

清:金门战役的失利,也让当时新中国的元帅将军们明白,没有海军、空军的掩护,想要凭军队士兵的血性和人数,靠人命填海,无异于异想天开,等于是让士兵直接去送死。

芦荻:就连拿下海南,当时的解放军许多将领心里都在打鼓,没有信心。多亏了韩先楚将军力排众议,用自己的性命立军令状,亲率军队抢滩登岛,血战三天拿下了海南。

清:其实拿下海南,在网上争议很大。有人说,韩先楚将军太莽撞行事,破坏了粟裕大将攻打台湾的计划;有人说,既然海南能攻下,那么当时的台湾也能攻下来,应该把攻打台湾下来再支援朝鲜。

芦荻:历史没有如果,没有假设。我们能知道的就是正是韩先楚将军的坚持,海南岛才成功被解放。而未来在朝鲜战场上,韩将军也再立奇功,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其实,当时新中国更想收复台湾。收复台湾的决心有多大?

特意成立了海军和空军,准备配合渡海作战;任命粟裕大将为攻台司令员,特意把三野第九兵团抽调出来,从守备转为为渡海作战进行训练;为了解决攻台的后勤保障,毛主席专门去访问苏联,寻求苏联的援助,购买用于渡海作战的飞机和舰艇。

芦荻:但因为种种原因,粟裕认为攻打台湾的时机并不成熟,最后主动取消了攻打台湾的计划。粟裕也因为积劳成疾,病倒了,错过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机会,成为晚年的粟裕的遗憾之一。

不过也正因为放弃攻打台湾,让新中国得以抽调出兵力支援朝鲜。并且最终赢下了这场立国之战,让新中国真正屹立在亚洲东方。

清:也因为中国的参战,让恼羞成怒的美国派出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让台湾成为中国几代人心中的遗憾。一饮一啄,谁能说得清呢?

两位元帅的对决

芦荻:如果罗斯福没有逝世,麦克阿瑟就不会如此骄狂自大;如果麦克阿瑟听从总统杜鲁门的建议,就不会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如果麦克阿瑟,不插手中国台湾事务,不轰炸中国边境安东,新中国或许就不会顶着压力抗美援朝。

清:毫无疑问,麦克阿瑟是世界级名将,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尤其是在罗斯福逝世,又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后,他在世界的声望,在美国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连美国总统杜鲁门,想要与他会见,都得坐飞机绕地球半圈,乖乖到麦克阿瑟指定的地点等候。

芦荻:这样一个无人掣肘的人,又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美国太平洋战区的司令,掌握着美国一半以上的军队,可以说是世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也不为过。所以,在他指挥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时候,瞧不上中国也情有可原。

清:讽刺的是,直到他被杜鲁门免职,他都弄没清楚他在战场上的对手是谁。

芦荻:这不得不提到抗美援朝的第一任司令彭德怀元帅。在很多影视剧中,把彭德怀元帅塑造成“张飞”一样的角色,但其实,彭德怀元帅虽然性急如火,可是打仗的时候十分注重情报的收集工作,并根据对手调整自己的作战策略。

清:有个例子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爆发前(指新中国还未参战),正主持西北经济建设的彭德怀元帅,已经派秘书去找朝鲜的地图,并每天了解朝鲜的战况,还组织参谋对麦克阿瑟的性格进行研究。据说,还亲自找了一本麦克阿瑟的传记阅读,直到他胜利归国,一直都带着。

所以,在临时接到自己被任命为人民志愿军司令后,彭德怀二话不说接受了命令,并且一到朝鲜战场,就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场的战局,顺便把麦克阿瑟送回了老家,从此跌落神坛。

芦荻:所以,回到美国以后的麦克阿瑟,终于清醒过来,成为了坚决反对与中国发动战争的美国人。

清:一饮一啄,妙不可言。

清: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来讲一讲彭德怀元帅是如何把麦克阿瑟一步一步打落神坛的,再会!

芦荻:感谢各位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