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要写少年闰士这篇文章(鲁迅为什么要写)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一个悲惨命运的女性,很多人认为祥林嫂是一个特别爱唠叨的女人,而事实上她是一个勇于抗争的女人,她几次从挫折、困境中试图走出来,却因为旧社会旧思想上的围墙太坚固,她兜兜转转,悲惨凄凉中结束了自己悲惨的命运。

鲁迅为什么要写少年闰士这篇文章(鲁迅为什么要写)(1)

话剧祥林嫂

《祝福》里的祥林嫂的的丈夫小她十岁,她二十五六岁,而她的三十多岁的婆婆,大概可知,他是一个童养媳式的人物,就如沈从文的《萧萧》那样,萧萧从小没有母亲,寄养在伯父家,她出嫁时十二岁,小丈夫还不到三岁,断奶还不多久,她每日的工作就带着小丈夫,帮家里做事。

旧社会里穷得快饿死的人家,便将女儿给稍好一点家境的人家做丫环或者童养媳,这样的人家也说不上多富就是不至于饿死的地步,能靠自己的劳力活下来,有儿子就趁着饥荒用小小的口粮讨来半大姑娘既可以像保姆一个带大小丈夫,也可以像丫头一样使唤算得上一个劳力,等儿子大了就结婚变成儿媳妇,可以省掉一笔彩礼,祥林嫂估计就是这样的一个童养媳妇。要不然她婆婆怎么会给儿子娶一个和自己相差不大岁月的儿媳妇呢。况且在那时,普遍结婚早,也不会有穷人家养女儿到二十五六岁才出嫁。

鲁迅为什么要写少年闰士这篇文章(鲁迅为什么要写)(2)

1978年电影版祥林嫂形象,祥林嫂准备祭祀的鱼,那时的祥林嫂是有活力的一个正常人

她的丈夫太小结婚后也没有生育子女,却不幸早死了,婆婆年轻,小叔子年少,她这个二十五六岁的寡妇没有儿女,在那样的旧社会,万没有婆家人养着她的理,于是她便偷偷跑出来去别人家做佣人自己养活自己呗,这对于清末的封建社会的祥林嫂来说这需要何等大的勇气。她内心中的果敢和抗争让她走出了这一步吧。

鲁迅为什么要写少年闰士这篇文章(鲁迅为什么要写)(3)

电影版《祝福》里的鲁四老爷和夫人

她找到一个专给大户人家荐仆人的中介卫婆子,在那时去富人家做下人,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做的,跟现在也是一样,去别人家做家政服务也需要中介家政公司或者熟人介绍,毕竟登堂入室需要值得依赖的。这样她来到了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工。起先鲁四老爷一听她是寡妇就皱眉嫌弃,也许是因为年底祭祀事多,人难找也或许是鲁四夫人发了善心留下了她。她靠着山里人的纯朴勤快,吃苦耐劳,把原先要请短工的年底祭礼工作,打扫、杀鸡宰鹅的活,她一人抵俩全包了,很快讨得主家的欢心和倚重,她也得到了鲁镇人的称赞,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的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一个在家庭失意的女人在工作上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她是满足的,口角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鲁迅为什么要写少年闰士这篇文章(鲁迅为什么要写)(4)

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做工,靠着自己的勤快吃苦获得主家认可,

这样一个吃得了苦、身强体壮的女人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是不难的。然而她的命运却不是掌控自己手中的,而是男人手里的,在封建社会男人主宰着女人命运,出嫁前是父亲或者兄弟、无亲兄弟还有叔伯堂兄弟,出嫁后是丈夫,丈夫死了还有公婆和小叔子、大伯子,特别是婆婆对儿媳妇有着无上权威,正如《孔雀东南飞》和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那样只要婆婆不喜欢儿媳妇甚至可以叫儿子休掉,总之女人的命不是自己说了算。

不到四个月,祥林嫂在河边淘米,见到一艘乌棚船,脸便失了色,船上是她的婆婆带着丈夫的两个堂兄弟,两个做惯粗活的山里男人,捉住了她拖进船,她还没来得叫喊已经被捆绑起嘴也被塞住,她的婆婆才下船和主家说,她是偷跑出来,婆婆并未同意,今天来就带她回去。自然主家无话可讲,便将三个多月的工钱付给了她婆婆 。祥林嫂被带回去自然不是享福的。她精明的婆婆岂可白给她一粒饭吃呢?原来她的小叔子要讨老婆,需要一笔彩礼,婆婆家贫便将主意打在她身上,以八十千文钱将她卖到更山沟沟里的一个猎户家,拿了这钱付了彩礼给小儿子讨老婆,办婚宴酒席还剩下十几千文钱,这笔买卖很划算。

祥林嫂是一个女人,自小接到人生剧本就是女人要做一个从一而终的贞妇,在那样的旧社会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哪怕那鸡狗都死了,也要守着到死,这种贞节观在几千年浸染下已经印进了骨子里,就像清华北大成立才不到一百年,识字与不识字人都以考上清华北大为学童的最大祝福一样刻在基因了。现在有人不让她演这个角色了,她自然不愿意的。她一生只有这个节妇的角色,她为节妇这个角色而活,她抗争着,在轿子里哭呀,喊呀,在婚礼上要几个力大气粗的男人女人摁着叩头拜亲。甚至不惜以死相拼,撞在案角上头破血流,她这样的招数在那些走街串巷的媒婆眼里见惯不惯了,再激烈的抗争,都有化解的法子,抓两把炉灰敷住头破的血口子,抬到新房里过了一夜,这一切便成了。

她的抗争显得那么愚蠢和徒劳,细想又有多么悲凉,因为被禁锢了,用现代的话术来说,因为被PUA了,所以想做从一而终的贞妇,所以去抵抗了。思想的被毒害被束缚了,哪怕是对自己好的,也无从分辨了。她成为猎户的妻子,继而成为阿毛的母亲。放下贞洁烈妇的思想束缚,她的日子好过的,山里的人少自然少了很多事非,她确实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又没有婆婆,她的老公是猎人,有了儿子,生活似乎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鲁迅为什么要写少年闰士这篇文章(鲁迅为什么要写)(5)

祥林嫂被婆婆卖到山沟里,生了一个儿子,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

但生活终归和她开了一个玩笑,结婚不到二年,她的第二任丈夫就病死了。她是勇敢的,带着二岁的儿子她没有再嫁人了,靠着自己的勤奋也还活得下去,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她的儿子没病没灾偏偏被狼叼了去了。

“我真傻,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狼来了没有一口咬死孩子,小孩没有哭喊,地上也没血迹,小孩到死手里还提着篮子,也或许她的儿子不是狼叼了去。这让我想起了沈从文《边城》里的秀珍,她也是一个寡妇,族里里的人为了霸占她的田地,便捉住她,罪名是通奸,将她五花大捆了,脖子上吊上一扇石磨沉了塘,然后把她女儿送了人,田地房屋都被族人分了这叫吃绝户。

这种事在中国古今不鲜见,哪怕到了2022年的今天以为男女平等不会这有种老黄历了,却在抖音上有不少,有将没有儿子的人家,女儿一出嫁便将房子和田地占了去。广西某地叔伯侵占出嫁侄女的房子和田地多年,遇拆迁有大笔赔款,便私相瓜分,出嫁的侄女几次索要,叔伯以出嫁女没权分娘产为由拒绝,最后侄女起诉法院才得以获得拆迁款。时至今日,那种封建男权至上的遗毒像瘤子一样顽固。更有甚者,在某贴吧,有人盯上城市里只有独生女的富户,娶了独生女来当媳妇好吃绝户,盼着独生女的妻子在岳父母百年之后继承所有财产,更有急功近利者婚内毒害谋害妻子以图霸占其房产的,人性的险恶更甚以前了。

鲁迅为什么要写少年闰士这篇文章(鲁迅为什么要写)(6)

祥林嫂的唯一的儿子死了,没有依靠,如同浮萍没办法依附于任何财产之上,她丈夫的哥哥来收房子,将她像垃圾一样扫地出门,就像那房子原本就是属于他一样,只是暂时借了人住,现在不想让人住了,便二话不说赶了人出去了。

祥林嫂第二次出现在鲁镇,与第一次出现时没什么差别,还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所不同的这一次,“眼角了有泪痕,眼神有了悲意,脸上也失去先前的红润”。鲁迅好像在说,看,祥林嫂就是旧社会礼教下这个模子里压出来一个人形成品,因为用了两次,虽则颜色没变,但多少有些损坏了了。

原先就对第一次失去丈夫的祥林嫂不满的鲁四老爷,更觉得她不祥了,她死了两任丈夫和儿子,克夫克子是一个没有福气的人,那年末的祭祀自然不可再让她沾手。相较第一次来鲁镇四叔对祥林嫂的肯定,这次的嫌弃无疑对她是一种不小的打击。更何况她做事没以前麻利了,更添了几分嫌弃,只是因为招工不容易 ,就继续用着这个心碎的女人。

鲁四老爷就像一个风向杆,像一面旗帜。鲁镇其他的人也跟风对她的悲惨命运也并没有同情,反而带着冷漠的表情,人性的泯灭和麻木,对比自己更弱更悲惨的人,向来是没什么同情的,反而是寻着一丝优越感一般作贱人。先前对她不见得有多温厚,现在更是冷冷的。连笑容都冷冷地,甚至听到她讲述自己儿子被狼叨了去时,脸上多了鄙薄的神气却偏要挤出眼泪来陪着她哭,还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的,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

以前读到这里,总觉得鲁迅先生很刻薄,偏要用温厚的话不经意地讽刺人,像仙人球的刺一样尖利地刺入肉内却不见痕迹偏又生生的痛。“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泪”,他如此描述鲁镇的那些老女人们精于戏作,眼泪掉下的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明明是看戏的心,却要演得情真意切的关爱。也许太久没有人安慰和关注了,祥林嫂得到这些不真切的关心,便次次地要重述一篇儿子的死,讲得次数多了,“就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一点泪的痕迹,”这真是绝妙的讽刺,她们厌烦了不再陪演,甚至连观众都不想当了,而主角还在厌其烦倾情演出。

更绝妙的讽刺是柳妈,说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所以腊月新年只做洗器皿的工作,”不杀鸡鸭鹅,但她却杀死了祥林嫂,所谓杀人先诛心,同为卑贱的仆人,理应同病相怜,因为祥林嫂被主人嫌弃,在年关最忙碌地时候,祥林嫂却不能上前帮忙做事,只烧火,对于同样只能洗器皿的柳嫂来说,她却心理不平衡的,她在洗器皿,祥林嫂却闲着看天空的飘雪,叹息,还念经一般念叨她的阿毛,柳妈即便再善也会不爽,“她诡秘的说,……你嫁了两个丈夫,将来到阴间,那两个死鬼男人还要来争,阎罗大王会把你锯成两半。祥林嫂听到这里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柳嫂你最好到土地庙里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鲁迅先生用了“诡秘”来形容柳嫂。用“恐怖”来形容祥林嫂,这是非常值得回味的,这就像有个外人对你耳语说,你爸爸的保险柜密码是12345。柳嫂这个善女并不善良,反而很阴毒,把祥林嫂推到了死在边缘。她怕祥林嫂死后在阴曹地府受苦吗?她嫌祥林嫂现世活得不够苦,于是便散播了出去了,于是鲁镇的人又有了新的谈资,又来逗她,“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唉可惜了,白撞了一下”于是她额上的疤成了她的耻辱的记号。

鲁迅为什么要写少年闰士这篇文章(鲁迅为什么要写)(7)

祥林嫂把所有的工钱捐了门槛,不但没有消除罪业还被赶出去当了乞丐。

祥林嫂是惊惧的,她第二天早上,急切地去了土地庙求捐门槛,庙祝起初不同意,看她急哭了才勉强答应,她结算了所有的工钱十二个鹰元去捐了,她的工钱是五百文一个月,鹰元是清末的洋币,她三、四月的工钱才能换一个鹰元,也就是说她用三、四年的工钱捐了一条门槛,回来她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主人四婶说自己捐了门槛,以为自己的身上的罪孽已经消去了,便坦然的去拿祭祖的酒杯和筷子,四婶慌忙大声阻止,她的梦破灭了,她的钱全捐了,她的罪依旧在,她懵了,她立在原地,直到男主人来上香叫她走开,她才走开。

从庙祝起初的不同意,到四婶的不为意,再到四叔依旧的态度可以看出根本没有捐门槛消业障这一说法,有可能是柳嫂胡诌调侃,而祥林嫂却以为真,钱花了,罪孽还在,她还是一个克夫克子的不祥之人。死后到阎罗王面前被劈成两半,在世还要继续遭受讥讽和嘲笑,生还要受罪,死后还要受罚,她犹如困兽找不到出路了。

第二天眼睛凹陷下去,精神更不济了。更变得胆小怕人,慢黑,见人哪怕见主人也惴惴不安,她活得像一只白天出穴的小鼠,要么发呆像个木偶人,半年不到头发花白,总是丢三忘四,而她的年纪其实才三十多岁就像一个老妇人,人死后见阎罗王被劈成两半成了她心中的千斤锥,一直一直往下坠,坠到无边的黑洞里。她不能正常干活了,被主家赶了出去了,她无家可归了,天地间也没有她一片立锥之地,最后她终于穷死了,在又一个新年祭祀时节。鲁镇的如往年一样准备祭祀求,在炮竹声中祈求祝福,祥林嫂的死犹如秋天的落叶孤冷地落下了。

祥林嫂不是没有抗争过,但最后都是徒劳,这是吃人的封建礼教,一切都在伪善的外衣下将她的价值压榨净尽后连最后剩下没有价值的渣滓。也许被父母卖给婆家,夫死被婆婆以八十千卖掉,在鲁四老爷家做廉价劳力,最后不能干活被赶出来成了一无所有的乞丐。鲁迅先生用冷静地笔墨娓娓道来,就是向读者展示一个勇敢抗争的女性如何被吃人的礼教一步步吞吃掉的,从祥林嫂、阿Q、血馒头、孔乙己……皆是此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