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励志夜读(博爱夜读五公里的路)

青少年励志夜读(博爱夜读五公里的路)(1)

久别重逢的他们欢声笑语,洒满整条小路

青少年励志夜读(博爱夜读五公里的路)(2)

青少年励志夜读(博爱夜读五公里的路)(3)

青少年励志夜读(博爱夜读五公里的路)(4)

夏日的夜,繁星满天,清风习习。中巴车在乡间小路上飞驰。

肖军的母亲发来信息。“快到了打电话,我骑车去接你。”

肖军回复:“妈,不用来接,下车了我坐摩的回。”

母亲回复:“这么晚了,哪还有摩的,再说了,坐那个多不安全呀,我可不放心。”虽然车站到家只有五公里,但那段小路不通车,肖军每次休假回家都是母亲骑电动三轮车去接他。

肖军答“实在不行,我跑步回去呗,不就五公里嘛!”

母亲坚持说:“你爸也想早点看到你,他和我一起去。”

倏忽间,一股酸楚掠过肖军心间。如果是以前,父亲一定让他自己想办法回去,绝不会让母亲接,更不会自己主动提出一同前来。想到这些,回家心切的肖军恨不得让车子飞起来。

脑海中不断浮现父亲和母亲在乡镇车站等候的身影。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肖军终于看到站在三轮车旁的母亲,正急切地张望着驶近的车。

车门刚打开,肖军便第一个冲下车,向父母奔去。 “爸爸,妈妈!”

父亲倚靠在车厢板上,满脸笑容。说 “臭小子,又结实了不少,这次回来待多久啊?”

“这次休假有一个月呢,您不是一直想去看看大海吗,儿子来安排,包您满意!”肖军说着把行李搬到车上。

“上车吧!回家再说。”母亲示意肖军坐上车。这辆电动三轮车是母亲的专属交通工具,下田、买菜、接送父亲看病……

肖军和父亲面对面坐着。父亲瘦了很多,皱纹也深了,但脸上却绽放着开心的笑容。久别重逢,他们的欢声笑语洒满整条小路。

这条五公里的小路是肖军回家的路,距离虽然不长,却是父母无数个日夜望穿秋水的“长路”。想到这些,他内心不由得濡湿起来。

假期的第三天夜里,父亲突发高烧并伴有下肢抽搐。母亲不忍心唤醒在隔壁沉睡的肖军,不停地给父亲擦拭身体。物理降温效果不好,最后只能请医生来挂上了吊针。肖军早上醒来时,父亲的高烧已经退了,下肢也恢复了知觉,母亲却一夜未合眼。

肖军忍不住责怪母亲:“这么大的事儿,为什么不叫醒我?”母亲却说:“你平时任务重、训练多,肯定没睡过几个安稳觉,难得休假回家,我就想让你踏踏实实的睡个觉。这些事我都习惯了,能处理好。”

母亲轻描淡写地说着,却让肖军心里五味陈杂,满是愧疚。他不敢想象,父亲中风一年多的日子里,母亲独自应付过多少这样的夜晚,经历过多少无助和惊慌,才变成今天这般的沉着冷静、坚强果敢。

肖军带着父亲母亲第一次坐飞机,去看了大海,去游了长江等好多地方。父母开心,他就安心。可快乐的时光终究短暂,虽然他们默契地不看日历,但归队的时间还是如期而至。

归队那天,大雨下个不停。父亲不停地叮嘱肖军,鼓励他。母亲则默默不语,准备着行李和雨衣。

肖军对母亲说。“我来骑车吧。”母亲摇摇头,笑着说:“我天天走,路熟,还是我来。”知道拗不过母亲,他不再坚持。

路上,母亲不停地回头叮嘱:“你一定要好好工作,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不用太担心家里,有妈在你尽可放心啊。”

身后的肖军泪水伴着雨水,无声地流淌。五公里的路程因为大雨,比平时多用很多时间,但可以多陪母亲一会儿,哪怕多一分钟,他都是满足、幸福的。这条五公里的小路,一头是他忠诚守卫的“大家”,一头是他魂牵梦绕的小家,记录着漫长的思念和等待,也见证着平凡而朴实的守护。

作 者:马庆民

主 播:木泠

制作人:温小佳

出品方:中国红十字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副总编辑:莫寒梅

总 监 制:王鹤 张瑾

总制作人:王超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耿艳菊 张拓宇

稿件统筹:冯爱惠

新媒体统筹:张立光

平台管理:王晓肖 唐佳玉

来源:《博爱》 图片:网络

编辑:王晓肖

青少年励志夜读(博爱夜读五公里的路)(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