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离开刘备的真实原因(徐庶回马为什么推荐了诸葛亮)

徐庶离开刘备的真实原因(徐庶回马为什么推荐了诸葛亮)(1)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的戏码,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或运筹帷幄,勾心斗角。在这诸多英雄中,有一个人的事迹却颇值一书,也许他算不得英雄,却让人毫不反感,因为他有弱点,有感情,很像我们这些普通人。

他就是徐庶,诸葛亮的同学,也是影响了诸葛亮命运的人。徐庶是颍川人,没有什么背景,比起曹魏阵营中有名的颍川望族荀、钟、陈、郭家略有不及。少年徐庶竟是个刚勇任性,嫉恶如仇,言出必践的游侠形象,为朋友报仇后,白垩涂面,披发而走,又被党伍解救,从此潜心弃武,折节学问。

记得《古惑仔》电影中,陈浩南有个白发苍苍的奶奶,他除了讲义气之外对奶奶也极为孝顺,只是带着小弟砍人时仿佛从来没想过奶奶会担惊受怕,而寒门出身的徐庶,仗剑豪侠,又交游广阔,俨然就是个铜锣湾浩南哥。也许正是因为那一时冲动,自愧不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徐庶才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母亲的恩义教诲当作最珍贵的东西吧。而拜师求学后的徐庶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成了水镜的门生,卧龙的知己,他从未觉得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狂言,甚至觉得,推崇这位老同学仿佛就是自己的使命。

徐庶投奔刘备的过程历史并未详细记载,但说了一句“先主器之”,这个“器”就同时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及徐庶果有真才实学。《三国演义》中的再创作对徐庶出场描写得非常精彩:徐庶化名单福,效仿古人在路边击铗而歌以动尊听,“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登场自带背景音乐的男人,很有高士风范。自荐家门后又拿刘备的坐骑卢马做文章以试探这位老板是否真的德名远播,真是直来快去,不改做游侠时犀利的风格。

徐庶离开刘备的真实原因(徐庶回马为什么推荐了诸葛亮)(2)

从后来徐庶破阵取城的一系列策划来看,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战术家,但对于战略非其所长,这可能也是他为何自认为不如诸葛亮的地方。后来就是人们熟知的经典桥段——曹操作伪书寄给徐庶,以徐母相要挟将徐庶诓骗至许都。徐庶侍母至孝,只得离开刘备,走马荐诸葛,到了许都才知道被骗,被老母训斥,更悲壮的是,徐母为了令儿子明志,毅然自尽,从此徐庶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某所以与使君共图王霸之业者,恃此方寸耳;今以老母之故,方寸乱矣,纵使在此,无益于事。”在别人看来,徐庶有始无终,甚至有些卑贱懦弱,方寸乱了事就不能办了,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一个真正活生生的人,他的情,他的孝,他的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心中的悲痛,鲜有人知。那个原本以孝治天下的大汉王朝早已分崩离析,所有人都热衷于功名霸业时,没有人会体察一份孝子的真挚性情。

然而真正令大多数人费解的是,徐庶原本得到了一个回到刘备身边的机会,非但可以为母亲报仇,更能与挚友孔明一起辅佐明主,他却还是拒绝了刘备的挽留,只因为“老母已丧,抱恨终天”,为了给自己留最后一点尊严,他选择了默默消失,看来他的心真的死了。

正史中的徐庶,并未展露什么惊世之才,是在刘备逃亡过程中,老母被曹军俘虏。徐庶为保全母亲性命,才不得已离开刘备,也可以说是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刻做出了这个尴尬的选择,只显得更对不起刘备,但依然不妨碍他作出了无愧于自己良心的选择,他的离去虽不合时宜,却光明磊落,也成就了刘备仁德之名。

徐庶离开刘备的真实原因(徐庶回马为什么推荐了诸葛亮)(3)

沉默在极少时候,也是一种力量。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相比于诸葛亮位极人臣,鞠躬尽瘁,徐庶最终也只做到了一个执法的御史中丞而已,一生可谓如流星划过天际,尚不及夕阳余晖,却是三国画卷中的一抹异彩。曹操爱好美色而害死了长子,刘备只顾逃亡而撇下了发妻,孙权谋取疆土而断送了亲妹,曹丕手足相残,袁氏兄弟反目……几乎所有人都为了权力红了眼,黑了心,唯有像徐庶这样的人做出了不同选择,对于朋友,他可以拔刀相助;对于同窗,他可以倾心举荐;对于至亲,他可以放弃前程。在乱世中,他一直在守卫着情义人伦的最后乐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忠,与友交而信,传而时习……徐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谋士,他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至情至性,不慕荣华。

作者:行云织梦,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为影视剧作品《三国》剧照,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