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较(非全日制研究生)

近日以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就业过程中遭受与全日制学生不同待遇,导致不符合报考资格、不享受同等待遇的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非全日制研究生从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招生,今年应该是绝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的头一年。面对就业中的种种不公平待遇,今年后续政策如何,对后面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会产生巨大影响。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较(非全日制研究生)(1)

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字之差,为何待遇等差别这么大?

这就要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设立开始说起来。

小编首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定义: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为响应产学结合适应时代需求而提供的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考研)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进行学习的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较(非全日制研究生)(2)

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授予学位证和毕业证,与全日制研究生证书的区别在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字样。

可以看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的是实行完全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培养和毕业标准

理论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国家教育部曾发文件明确表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

按理说,国家已经出面站台,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定位给出了明确答案,那么,为什么在考公、事业编、考教师、大型企业等仍然对非全研究生有一定的歧视呢?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较(非全日制研究生)(3)

这主要是来源于人们的惯性。

其一:在2017年以前,凡是带有非全日制模样的学历,一般指的都是夜校、电大、自学自考、函授、在职学习等学习形式,其入学难度、培养方式、毕业要求都与全日制学生不可同日而语,当时绝大部分的企业、单位都是不认可非全日制字样的。

其二:而对于2017年之后进行的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改革,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宣传不到位,甚至很多高校负责招生的部门都不理解政策,解读模糊。这就导致了普遍的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

其三,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昂贵,不享受助学贷款和国家的奖助学金,这本身在教育部层面上就是对非全日制学生的歧视,制定政策的部门尚且如此,何况是不明就里的用人单位和各大企业?

其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本意是促进产学研结合,面向企业的技术需求,定向培养研究生等高端科技人才。这本意是相当好的,对国家产业转型和实际需求都是好事。但是,没有考虑到中国大学的实际情况。事实上,很多高校里,老师的研究与生产实际脱节,而且研究生是不够用的。这就导致了不得不按照全日制的模式去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最终培养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不能实现定向帮助企业这一愿景。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较(非全日制研究生)(4)

所以人们也会发出疑问,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完全通的培养模式、学的知识完全一样、做的工作完全一样,为什么非要一个叫全日制一个叫非全日制?人们会产生一种定式思维,既然名称有差异,那肯定一个好一个差。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编认为还是应该分流培养,凯撒的归凯撒,佛祖的归佛祖。主管部门应制定踏实的政策,督促各大高校、各研究生导师,严格按照定向培养的模式,把研究生送到企业去,踏踏实实的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样非全日制研究生还能拿到一些薪资奖励用以抵充不得评选奖助学金及贷款的政策差异。此外也解决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问题。

不要把一项为了促进科技发展的好政策,发展成了导师们薅羊毛的最佳拍档。不要把为企业培养的技术人才,变成导师们实验室里搬砖的劳工。

当然,对于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导师,国家也需出台政策给与鼓励和项目、经费的支持。不然没人愿意招收非全日研究生,毕竟在导师们眼里,面向企业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远远不如自己实验室里搬砖的研究生给自己创造的价值大,而且导师自己还要搭进去很多经历、经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