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的名人(关注重大历史事件)

大河网讯(记者 臧小景)“202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历史试卷,总体来说全卷结构简约,覆盖面广,知识分布合理。试题设计新颖灵活,突出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关注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多为开放性题目,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6月25日,河南中招历史考试科目结束,记者邀请到郑州外国语中学名师黄松奎对试卷进行点评。

外国教育史的名人(关注重大历史事件)(1)

郑州外国语中学名师黄松奎

具体来说,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广泛使用图文材料,稳中有变

整张试卷可以说“无材料,不成题”。试卷大量运用新材料,所有题目都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材料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文字材料的运用,这是最多的一类,也是历史学习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二是大量图片的运用,提倡图中学史,包括各类图片、表格等,比如21题中考查清明上河图和罗马大竞技场。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小短文试题由往年的25题调整为23题,考查杨利伟和王进喜两位时代人物,体现时代风貌、民族精神。

这些题目考查的重心是对不同类型史料的处理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等基本能力,通过识读准确判断出对应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出相关的特点,使历史学习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符合和贴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突出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理念和历史的学科特点。

二、突出最基础的主干知识,对教材各版块内容高覆盖

题目中所涉及的仍然是最常规的重要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概念、线索等。如:甲骨文、伯利克里改革、太平天国运动、遵义会议、英国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等。 但每一个题目设计的角度都非常新颖灵活,大多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切入,以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比较、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更加注重对能力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选择题都是材料型选择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再结合课本知识得出正确答案。而非选择题问题的设置更加灵活深入,要求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延伸、把握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学生准确理解题意,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总结归纳形成答案,几乎找不到现成的可供抄写的语句。整份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材料提炼能力、知识整理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考查。

命题立意:试题设问关注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比如22题用1921—1949年数轴上的事件体现党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体现了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再比如23题考查两位英雄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25题经济全球化的材料题,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的趋势以及中国贡献,体现了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等。

四、关注周年热点、紧跟时代潮流

近5年来非选择题第22题一直考查的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核心知识:近代化探索,而今年这一题却考查了1921—1949年之间的党史,用1921—1949年数轴上的事件体现党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因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举国欢庆,这是今年最大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古代史试题分值的大幅提高,尤其是23题考查的时代精神,其实这一考查在2020年的选择题红旗渠的开凿(体现艰苦创业精神)已经有所体现,今年再次强化,符合弘扬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主题。另外,太平天国、长征等涉及周年热点的试题也大量出现。

除此之外试卷还注重乡土历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区域特色和宝贵精神遗产的命题素材。如第21题考查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桥梁,注重对开封地方史的考查,这种命题手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家乡等身边大事,使得整个试卷凸显出浓厚的时代信息和乡土气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