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财经解析(雪球直播节科技赋能产业周期之工业互联网)

雪球财经解析(雪球直播节科技赋能产业周期之工业互联网)(1)

自7月19日起至8月13日,为期一个月的2021雪球直播节年度盛典活动重磅上线,此次直播节百位影响力的顶尖投资机构专家、财经行业意见领袖以及雪球站内人气用户将跟投资者分享未来十年的投资机会。

以下内容选自华夏基金冠名的——2021雪球直播节科技周

主题:科技赋能产业周期之工业互联网

嘉宾:@江左lu郎19801 雪球2020年度十大新锐用户

时间:7月26日20:00-21:00

嘉宾:一年的时间又跟大家见面了,不是因为最近股票涨得好所以就来做直播了,而是雪球刚好是科技周,邀请我过来做关于科技题材的直播,没有股票涨跌的联系。更何况大家去年买云计算方面,也仅有一小部分股票是赚钱的,其他的都是亏的,这是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是我经常跟大家说的,我谈个股比较少,因为我本身不专业,我是纯业余的投资人,我也不是什么基金经理,出那些研报,所以如果大家跟我的逻辑理论买一些股票赚到钱的话,相信肯定也是你们的能力,如果不小心亏钱的话也很正常,因为股票市场70%的人都是在亏钱的。

我就强调这几点,雪球也一直在跟我们强调,尽量不要推荐个股,所以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做投资以来那么多年,获得比较好的收益,我的一些经验的分享,或者我认为逻辑理念的分享。好,我们正式开始。

我今天说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产业周期,第二部分是我的长周期理论的思维,第三是讲比较细分的部分,就是工业互联网的部分。

第一部分产业周期,我经常在雪球分享当中跟大家说,我是把中国的经济周期、产业周期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商品周期,是早于地产的周期。其实我本人从事的创业方向跟科技是没有关系的,如果真说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产业方面的经验可能就是地产,因为我创业十年都是跟地产相关的,我深刻的认识到地产十年的红利周期,大概是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让很多60、70、80后的很多人赚了很多钱,而且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这个周期结束的时候,我也写了很多文章告诉大家,这个红利周期可能结束了。

第三个产业周期就是我经常跟大家说的人口红利周期,我为什么要说产业周期,因为做投资的人都清楚,不管是巴菲特、芒格还是谁,他们都在说一个问题,就是做投资一定要去鱼多的地方。哪里鱼比较多呢?其实跟任何一个国家的国运,我们说的国运,它的产业周期在哪里,那就是鱼最多的地方。

比如2009年到2019年,不管是创业地产还是跟地产相关的,还是投资跟地产相关的股票,只要在这个产业周期内,其实都不会差到哪里去,都可以赚很多钱,这就是我们说的鱼多的地方。大概在2014年到2015年的时候,有一个人口红利周期,这是我一直说的第四个周期,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周期重叠的一个周期。就像2014年、2015年,人口红利跟地产周期结合的地方。

从2014年、2015年开始到2017年,地产板块高潮了之后其实是往下走的,接过这一棒的是消费和医药或者医疗服务,就跟人口相关的。现在我认为2019年、2020年也是消费和医药高光的年份,科技有接过整个周期的大的方向,也挺像2016年、2017年的。所以我们先明确鱼多的地方到底是哪里。

有人经常会说你怎么这么确定这些周期呢?第一个参照这些历史,做股票的都知道,在这个产业周期内哪些股票是收益最高的,地产周期一定是那几只股票,然后消费人口红利的周期内,2014年2015年开始,今年也6年到7年的样子,已经有一些分化了。今年也就是白酒、医药,医疗还在强势,其他都在往下走,那可能跟和后面讲的有关系。

这个思路一定要改变,有的人研究钻研的方向是不一样的,那带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散户投资人,首先我们叫弱者思维,你各方面的能力是不如那些的,没有很好的消息、没有很好的业绩,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没有。那你就抱一条大腿,哪一条大腿最粗就抱哪一条。

你去啃那些财务报表,去看研报,这些东西我认为都是国家大的产业周期之后的那些事儿 你研究好了产业周期之后,再去研究那些东西是可以让你锦上添花的,但如果你只啃那个东西,你最终就会很纳闷,这个公司估值那么低,股价为什么还这么跌?然后业绩一出来翻脸就业绩不好,然后你在那边可能才猛然觉得,原来这个产业这个公司的红利吃完了,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认为研究产业周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认为2019年、2020年人口红利的消费和科技重叠在这一年。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得出来呢?所有中国经济的发展,都跟政策是直接相关的。我就说我最最熟悉的地产行业,我大概是2008年开始从事这个行业,2009年刚好就遇到这个4万亿和次贷危机,开始把地产作为一个支柱性产业。很多人都说政策有的时候压制地产,其实大的方向没有变的情况下,只是说当时压一下,后面更是反弹的。2014年2015年的时候,其实房价并不好了,整个地产的投资收益也一般,很多地产产业链,万科也好、格力好,它整个的估值其实也并不高的,股价也涨了,但是也没有那么凶。

所以说你会发现,政策什么时候把地产直接定性了,叫“房住不炒”也好怎么着也好,定性完了之后,这个产业的红利其实就已经结束了。人口红利这一块,其实是不需要产业有更多的支持,国家政策有更多的支持。因为消费是自发的行为。当七普的人口普查结果出来以后,很多东西就彻底验证了我的一个观点,我认为很多红利已经不再是大众消费和耐用品消费增长的蓝海了,已经进入严重内卷的时代,所以这个地方的鱼已经不多了。

又回到刚才的问题,鱼不多的地方,你去我们通常说的粪坑里去扒粪,千万不要去做这个事。因为我们投资人,而且是一个散户投资人,那么牛逼的一些人才,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上市公司那些牛逼的人,他都无法改变这个东西,我们投资人更加无法改变这个东西。我们唯一能拥抱的其实不是公司,我认为就是周期。这是我对产业周期的理解,而且我接下来所有投资的原点,其实都是出自于这个角度,我认为这是投资的那个真正的1,1后面研究成什么样子,后面我会讲, 就决定有多少个零。

你各个方面的才华、消息面、技术面、啃报表的,长期逻辑、理念的这些都可以让你决定这个1后面有很多零,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首先不能说洗脑吧,就是自己给自己洗脑,一定要给自己洗脑,要改变这个观念。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东西太大而化之,这个东西怎么讲呢?一个政策紧跟什么产业,也有很多人遇到说我之前做了什么,是国家支持的东西,最终一地鸡毛,比如2014年、2015年炒的那些小股。

那是因为还是没有产业周期这个概念,我讲的是产业周期,四大产业周期里面任何一个周期你只要抓住了,其实都可以赚很多钱。而那些市场上瞎炒作的一些小周期,我们是不会碰的。因为那些东西不是我说的这个产业周期,它的持续性是很有限的。

任何几个月、一年这个持续性的,我们其实很难参与。大部分的产业周期都是以3年5年甚至10年为一个节点的,你完全有时间参与,而且你完全有时间止盈,这就是我们研究产业周期的意义,因为复利的时间够长,所以就更适合我们,这是第一个部分,就是产业周期。

产业周期一定是跟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的,都是产业政策先行、国家政策先行,然后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往这方面聚集,然后就会有很多公司吃到这个红利。吃到红利那业绩肯定就好了,业绩好的话回报投资人肯定是更好,肯定是这样子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是第一个部分产业周期。

大家比较关心的第四个产业周期就是人口红利,我觉得我在公众号和雪球文章中已经分享了很多次,我认为这个大的数量的红利已经没有了,可能是质量的红利,可能是少数人的消费红利,我把它列为白酒、医药服务和医疗服务这几点,可能还有医美之类的这些,我认为还是还是有鱼的地方,因为是少数人的消费,这是我接下来会讲了另外一个理念。

所以科技赋能产业周期,这不是正在,其实已经在了,从2019年贸易战开始,政策已经完完全全的倾斜的往这个方向,政策先行符合这个概念,同时产业链蓬勃发展。所以其实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走出去的这个企业,还有就是国产替代的,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部分,就是长周期。

其实市场里的机会是有很多的,科技赋能产业周期我分为这几个部分,一个是光伏、新能源,新能源不有锂电嘛,芯片然后是云计算。第一个部分光伏和新能源那不用讲了,这个东西我也没参与,没参与根本原因的话就是跟我的长周期理论是违背的。我的长周期理论第一个要排除的,其实就是周期股。有的人会说光伏和新能源真的是周期股吗?如果按照我的长周期理论来定的话,它确实是,但是可能有一个细分的公司或者产业,可能会跨越这个周期。但这个东西真的都是马后炮,都是事后了,我认为是这样。

那我觉得还是要遵循自己的一些理念,哪怕错过其实就错过了,很多光伏新能源涨了10倍20倍的很多,错过去就错过了。什么是长周期理论,我今天要再跟大家阐述一遍,就是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要持续。

它区别周期股的短周期的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短周期大部分是“开张吃三年 三年不开张。”其实这对投资人来说是比较崩溃的,因为你要跟踪的东西太多了。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样,我们能抱的大腿,其实不是公司 ,周期股可以让你上天,也可以让你摔到地上去,就是这样的问题。所以不参与它,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投资理念的问题。

持续为公司创造价值,其实光伏也好锂电也好,这些都是因为需求因为供求关系产生的周期,我认为都是短周期。比如ABCD几家公司生产的东西,因为市场需求特别大,特别是你发现,有很多公司现在在上一个新能源和光伏的产业链,不是说它没有壁垒,我很难讲,因为没去研究这个东西,至少很多人去上的时候你就发现,它的下游产业链需求很旺盛。今天我买你的东西是因为我需要,等到哪天消费有点饱和,或者B公司出的几个更低的时候,其实这个公司是没有黏性的。除非你有很强的技术方面的壁垒,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技术壁垒其实是不大可靠的东西:你能颠覆它,我就能颠覆你,你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所以大家可以参与光伏和新能源,我认为这个空间还是大的,但是只是不是我们研究的东西。因为光伏可以走出去,就像我们认为可以用我们的特高压的技术输出能源,叫能源安全,我们终于站在能源安全的制高点,同时你会发现新能源这一块的替代是非常大的,几百年的上百年的汽车产业链都没有,汽车工业都没有,我们终于在这个时候起来了,跟华为的5G是不相上下的。我认为这些东西市场是没有没有问题的,这两个方向都没有问题,芯片半导体那更不用讲的,这两个都是国产替代。

所以你发现无非就是走出去和国产替代,我们在科技赋能产业周期的四个细分部分,我又分出了这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再用我的长周期理论进行筛选,我可能把一些认为短周期或者是周期股的部分再给它切掉。芯片半导体的细分领域真的非常非常多,研究后你会,因为台积电是属于制程这一块的,可能会成为粘性很高的复合长周期理论的,其他的大部分都是以产品,或者是产品更新为主的某个产业链、某个环节。所以说怎么样去细研究呢?真的很难,但是我相信很多很牛的人可以做。

所以我把目光再往下锁定,从去年开始,然后就锁定了这个端口云计算,很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总体来说的话,这个涨幅是最低的最小的,甚至你做这一块的话可能是亏损的,这是要跟大家实话实说的。但是今年这一段时间,7月份一个月,我最大的一个持仓重仓的个股涨幅非常好,让我今年的收益都30了。但是跟以上的这些板块比的话,那就是太弱了。

我分享的这些东西可能会帮到你,也可能会误导你,所以你就是去分辨,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通过过去的一些实际案例,或者自己去思考、打开思维的空间,之后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我选择了国产替代部分的工业互联网,它是云计算的分支部分。它为什么会成为我选择的一个重要方向呢?第一个就是我们再回顾一下产业周期,它到了科技赋能产业这个大周期,然后长周期的理论,所以我给了它70%的仓位,或者云计算70%。

到了这个产业周期,同时还是我的长周期理论,因为它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因为它做的是我们通常说的云计算。我经常在说,它是赋能整个产业周期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经常跟大家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是我们是属于产业链比较中低端的部分,我们赚取的附加值是很低的。同时我们的GDP是世界第二,跟美国比,他们的人均产值是我们的5倍,我比较了一下,其实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云计算的部分。

云计算这个部分,我们的上云云化的企业上云率,只有他们的零头,我们可能是8%,他们是70%、80%的样子。我们顺着这个结果往回去找原因的话,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企业或者我们的公司,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水平是很低的,我们的效率和效益是很低的,这跟我们企业发展的阶段有很大的关系。就像一个人长身体的时候,在长身高的时候,还在长的时候很难去讲各方面协调,合理膳食、健康的这些东西,等到我们无法再往上面去,营收这一块无法再发展的时候,美国的GDP虽然只有很小的增长,但是它的企业效益其实一直在提升的。

根本的原因就是内部的优化越来越强,所以我认为我们这么大的体量,也跟中国十四五的政策出来有很大的一个关系,就是我们不再追求数字的发展,而是去讲质量的发展。质量的发展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云计算,就是持续为企业或者是为企业管理去优化内部,我们提升1%的营收其实很难,但是降低1%的成本还是完完全全可以做到的。所以我认为这个地方就是真正的蓝海,就是我们说的鱼多的地方。

这些也是鱼多的地方,但是它跟我的理念会有一些冲突,所以你说这个理念到底好不好呢?它可以让你排掉很多雷,很多周期股都排掉了,我也没做它,地产的一些产业链我也彻底放弃了,之前因为它创业也好投资也好,也赚了一些千。所以我认为云计算是有类似消费股和医疗服务的一个特质,它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它的客户黏性是很强的。

白酒和医药医疗服务可以涨价,为投资者、投资人创造更多的利润,营收不增长,增长小增长或者是创造利润,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很重要的就是它跟客户的黏性是很强的。刚才说的周期股的替代成本是很低的,云计算跟客户的黏性是很黏的,它的替代成本是非常高的。你一旦锁定客户,因为它提供的是一种服务,你就很难替代它,不是像卖一些软件一次性的卖完,定制软件卖完就算了,还可以盗版你的软件。

真正的工业互联网是要数据流程、交互,同时要实时的一些东西,客户、管理一系列的,我只能讲一个大概,因为我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一旦它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今天明天后天,今年明年后年持续创造,它就给了普通投资人很好的介入时间,和长期持有的时间,就为我们创造很强的复利提供了最好的基础,这就是我说的从产业周期到长周期这个理论,到工业互联网,为什么它值得我们去投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跟美国相比,跟我们的产业周期比,跟我们上市公司的市值比。上市公司的市值刚才忘了讲了,美股云计算的市值已经过了30万亿。今天微软的财报出来,那么大体量还有那么好的增长。

那么高速发展十几年的美国云计算还仍然的增长,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空间其实是刚刚开始的,而且它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参与。美股大概30万亿有了吧,至少了。因为云计算分支也很多,整个算起来,A股的市值其实很低,才几千亿,再加上没上市的阿里云、腾讯、华为,还有其他的一些云厂,整个加起来就是1万亿,最多2万亿,跟我们GDP的比重和一系列的对比,其实这个东西是完全不符合的,是有很大的空间去发展的。

所以我们通常说鱼多的地方,我认为这就是鱼多的地方。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政策上要做工业互联网,要做大数据要做云计算,要做物联网。所有的这些政策开始的,其实大多是从产品开始的,很重要的一个开始就是芯片的开始。前段时间物联网芯片,有些公司业绩特别好,其实就是终端的一些需求的增加。所以我这三个部分已经说完了,这是我一整套的,我认为从去年开始转做云计算,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过的这个逻辑思维,长周期思维,而且我认为可以做蛮长时间的,三年五年十年甚至都可以做,大的方向不变,就可以往这个方向来做。

另外主仓位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参与人口红利的这些很好的方向,也可以参与科技赋能周期、光伏、新能源、芯片。经常有人会说涨多了还能参与吗?其实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就像跌多了还能不能抄底是一个概念,这些思考的原点都是错的,一定要确定抓住那个思考原点的1,不能老是这个后面那些零。我啃报表那些零,跌多了那个0是不是搏个反弹。其实这都是1具备了之后再去做那些0。

很多人弄反了,我也是很后面才明白这个道理,在雪球聊天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说起这个问题。涨那么多了,往后看的时候,高估值还是高估,低估的没有成长了,那会不会涨呢?谁也不知道这个事情。但是我觉得产业周期护航的这些公司高增长,市场的资金就会偏好它。所以我们拥抱的其实是产业周期下面的,市场资金的偏好,是这么个问题。

先讲一下我的投资大的层面的一些对宏观层面东西,也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些收获。经常跟我在雪球互动的粉丝朋友应该很清楚,我说的东西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新意。想学东西想了解一些东西的话,都是我反复在说的。有的人学了,有的人犹豫,今天也是通过直播的形式,统一再跟大家理了一遍。大家有一些问题或者怎么样可以发上来,看我能不能解答。

广联达是最好的,根据美股的一些SaaS来说它是最好的,毛利率、复订率、客户黏性等等,都是。它唯一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产业空间的问题。个股还是少讲,很多人说不讲个股我听你干嘛呢?我也不知道。这个怎么说呢,说个股就会涉及到一个涨跌的问题。因为我去年讲个股讲特别多,大部分都熬不到他收益的那个部分。你比方说讲宝信是我主要的仓位,今年7月,一年的时间才突破去年的高点,很多人都坚持不了。所以就存在这么一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把自己投资的主要矛盾给拎出来,这样的话你才有持有的可能,不然的话真的很难的,一只股票高光的时间其实很短的,三年可能高光一个月,这一个月可能把三年的涨幅都涨来了,根本的原因逻辑就是前面说的那些逻辑,看你能不能坚持住了。

对,这个蛮多的。因为SaaS公司是有自己的基础架构的,SaaS的前身其实就是定制软件,太多的人没有研究美股,大部分的人都是以这个统一去说,比方说美股科技股,美股科技股十几年这样的涨幅,其实就是云计算带着整个科技股去涨,其实芯片半导体的波动还是挺大。特斯拉也就是去年这么大的这个涨幅,之前都要传破产了。

这就是后视镜看,跟自己的逻辑理念不一样的地方,后视镜去看的话任何一个公司都是能参与。但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去聊真正形成自己投资理念的,那一定不是后视镜去看的,后视镜去看的话任何公司都是可以投资的。

SaaS公司特别是国产软件这一块,它一定是国产替代,芯片现在是国产替代的方向。很多人忽略了国产软件这一块的替代,这也是华为今年重点去推的一个点,鸿蒙这个系统还处在开始阶段,是C端。这也是我一直在跟大家聊的,就是C端和B端,其实工业互联网是基于B端的,B端更容易去做产业链的国产替代,C端的话有一些个人的偏好个人的喜好,你很难去完全的强制推广。但如果是B端的话,不管是数字经济的数字城市,还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那么大的使用,我们是世界工厂,它去做整个工业互联网的话,这种基于B端的推进,它的产业化的规模会更大,而且更容易形成垄断和寡头,这是我说的这个问题。

C端的话其实比较杂了,就像移动互联网一下子爆发了,移动互联网为什么腾讯、阿里估值这么低?有很多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政策反垄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基于人口的发展红利已经在减弱,所以它把很多触角伸到了不该伸的地方,因为它要榨取最后一部分的人口的增长,就是触角要伸到任何一个角落,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投资不赚最后一个硬币,其实也是这么个道理。当这个产业走上红利结束的时代,其实就是博弈的时代。当公司已经博弈的很厉害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好的投资介入机会。如果真的对这个产业非常有兴趣,有一些投资的经历,经典案例可以让你们去了解理解的,就是新兴频道只有一个月亮的时候你再去买它,这就是拼杀的结果。

SaaS是不可能被卡脖子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做云生态的公司,大厂是做整个生态的,其实SaaS是软件级服务,做云生态的公司其实它是不做软件的。就像开发商建好了一个大的写字楼,然后有了物业,招商进来之后提供这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其实它的功能就是招进来这些公司,而这些公司就是为创造利润,它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而已。做平台的公司再去直接下水捞鱼的话,我目前看是没有这个案例的,这是我回答刚才那个朋友的提问。

所以SaaS不存在这么个问题,广联达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空间的问题,不是云计算的问题,也不是SaaS的问题。所以基于这一整套我刚刚说的这些东西,选股也要选一些基于基本面的,哪些是确定性的公司,那我选的话就遇到一个,这个雷就是去年一直跟大家说这个小身板数据港,应该大部分,不是大部分是所有人,包括现在也是亏钱的。

后来我在回顾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的写球置顶其实就在说这个问题。我的最早的宝新的仓位只有60%多,现在已经涨到接近80%,数据港从15%掉到5%了,今天我看到只有5%的市值。所以说基于任何的理念,你都会踩到雷,所谓的踩雷的话,你是不是能承受这样的雷,任何一个公司,我们基于这样的投资理念,可能一下子买进去就赚到钱,也可能会很快的还给市场。然后通过市场情绪的酝酿,通过公司管理不好、业绩的下滑,或者产业一系列的问题,情绪恶化到最低的时候,这个公司的股票会出现非理性的一些表现,当然也可能是正常的一些市场的反应。

所以我认为经过这些的话,我依然按自己的长逻辑的理念来做,同时我会更好地把分仓做好,一定要去给确定性最好的这些标的最大的仓位,千万不要去做一些赌博性的,我们说的弹性特别好的公司,它可能会给你更多更好的回报,但是它的不确定性也很大,这是我的理解。

王也,我在雪球里跟你互动还挺多的,我也知道你的情况。我认为你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个1没确定好,如果你那个1确定好的话,以你的心态,我认为长周期的那个1确定好了,以你的持股心态和理解、经验,那你是很厉害的。因为那个1没确定好,后面有多少0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有些朋友也关注一年了,但是坚持做这条线的人比较少,不多。

雪球当中说云计算说的最好的苍老师,最近他美股的配置会多一些,他的波动非常大。去年今年他又持有金山云,其实真的很难。也不找任何借口,确实推荐的个股当中存在很大幅度的下跌。但是如果咱们选的是一致的主仓位的话,其实收益还是不错的,有30%几的收益,就即使中途介入也有70%的收益,这是我说的问题。常在河边走,特别是A股,岂能不踩雷。微盟、有赞也跌惨,是的。去年风光了一年,今年包括年前也涨幅特别大,但是我认为还是那么个问题,基于这些政策先行的互联网大厂,产生的这些生态,都会估值重塑,或者杀逻辑或者杀估值,微盟和有赞都是。

它一定是跟腾讯的估值来走,腾讯都腰斩了,腾讯的估值都是历史最低了,那可不是这样,阿里也是这样数据港也是这样,它都是生态的产业链,说不好听都是寄生虫,你的主子整个的估值都在下降了,其他人肯定是跌。宝信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广联达也不存在这个问题。其实广联达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空间的问题,大家不是太看好它做的那么大的空间,用友也是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今年之前,云计算的涨幅很多都是10倍,少也是5倍。

说说茅台,说茅台是最傻的行为,不会说,说多了其实都不对,可惜我觉悟得太晚了。其实散户的经历都是一样的,只有彻彻底底的交了学费,亏了钱,痛到深处,然后就开始深刻的思考。有些人退出了,不趟这个浑水,有一些人开始思考。有些思考是上帝要发笑的思考,有些思考是思考到深处了,怎么样在A股,在中国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做投资,思考到这个深度了,那基本上踩雷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即使踩到雷也是很小的雷,是你仓位的这个雷。

所以我说如果不是阿里和蚂蚁金服遇到这么一个情况的话,数据港的估值不会这么杀的,毕竟因为它的坯子是在那边的,这也是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就像你微盟做有赞,做基于腾讯和阿里的产业链的这些公司一样的道理,他们都杀成那样的估值,那它产业链呢?肯定是这么一个问题了。

腾讯不好说,我一个最大的总结其实就是,我也在雪球上分享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很多人当跟我说到这个1在改变的时候,很多人都去思考很多后面那个0,不停地去看基本面,不停地看它除了那个1之外的东西,去思考,然后鼓励大家去抄底。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就是你会发现当那个1有一些变化的时候,我们就要去思考抄底是什么时间,以及我们要不要抄这个底,这才是根本的逻辑。

你说的是对的,其实宝信最近的涨幅,第一个是它的业绩预告,其实大家是看衰的,它突然预告说有30%到40%几的业绩增长,这部分业绩增长都是,这还不能叫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只是它的预期,它的信息自动化,工业软件这部分的产值的增加。因为去年业绩的增长,很多都是靠保智云的落地产生的利润,今年是没有ID落地的,就是数据中心的这一块,还有那么好的增长,说明原有基础的这一块增长是无忧的。

这也是我们说的既然你是产业链,你靠的那个大树够不够,够的话其实就可以保证你很好的增长。它现在又有一个新的PLC的,就是我们说的工况的领域的一个东西,这个释放的空间也很大的,一旦这个做成的话,它可以跨行业来做一些事儿。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有一些公司背靠大树,就吃这个大树的红利,吃到一定程度的话就开始萎缩。有些公司先靠这个大树吃红利,然后自身就比较争气,去拓展一些其他领域的活。比方说数字中国、数字城市这一块,这个空间也是非常大的。你会发现报表当中会有一些逐年增加的这一块的业绩,说明它已经产生了自己的一些内生增长。同时它礼拜一的时候宣告了这个技术的平台上线,也是内生增长的一个很大的方面,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它就是跨了很多领域了,这就是它内生增长的部分,自己正气。

其实最早的时候,我觉得用友很大的空间,也是参照港股的金蝶,但是金蝶整个的估值下来。今年互联网的应用科技这一块,其实云生态这一块的话,不管是SaaS还是PaaS这个领域,都是基于云生态。云生态估值的重塑,对其他的不管是有没有业务关系的,不管是不是寄生关系的,都会产生估值的变化。就是我们说的资本市场的这个偏好,所以现在资本市场就是偏好光伏、新能源、芯片,他们认为这些东西空间蓝海是无限大的,先做一波再说。所以这个是市场资金的偏好。被卡住头的这些云计算的领域,估值是受限。

能科股份?不好意思,我没有研究。

时间快到了,今天就跟大家说到这里。其实个股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学会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了渔的本领之后,相信大家捕鱼的能力都是超过我的,因为我的投资能力真的是很一般的。所以我是希望能跟大家分享大的逻辑层面的,学会了你们可以发现新的个股方向,我也不懂技术,我也不听消息,其他方面我都是比较差的。所以我相信就是你们可以做得更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