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寄生虫食物会有什么危害(食物中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寄生虫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隐藏在食物中的寄生虫,在我们不经意间就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食物中有哪些寄生虫以及这些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下面我们呈上一段采访,来了解一下当代大学生对寄生虫的了解。

通过以上的采访,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们对寄生虫的概念还不是特别完善。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们将会带大家了解一些常见的寄生虫,并给大家带来一段关于寄生虫的科普小视频。

1.旋毛虫

旋毛虫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体内,多见于生猪肉、熏制香肠中。主要侵害人体肌肉,可引起眼部病变。 食用野猪肉、豺肉、獾肉、熊肉、松鼠肉、田鼠肉等野味食的人会大大增加感染旋毛虫病的风险。

吃了寄生虫食物会有什么危害(食物中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1)

旋毛虫的肉虫寄生于肌纤维内,一般形成囊包,囊包呈柠檬状,内含一条略弯曲似螺旋状的幼虫。

2.囊虫

囊虫是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脑、脑膜、脑室内,会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脑囊虫病。人吃了含囊尾蚴的生的或半生的猪肉或牛肉后,幼虫在肠道内发育成绦虫,使人患上绦虫病。囊虫病轻者可能毫无症状,重者能使病人痛苦万分,甚至死亡。

吃了寄生虫食物会有什么危害(食物中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2)

囊虫又叫囊尾蚴,“米猪肉”就是指含有囊尾蚴的猪肉。

3.弓形虫

弓形虫被称为地球上“最成功”的寄生虫之一。因为它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恒温动物,比如人类、猪、牛、羊、猫、狗、鸟类等等。人类在食用了未经煮熟的或被感染的肉类,食用或者饮用被感染弓形虫的猫排泄的粪便污染的水、食物等;输血或器官移植(非常罕见),母婴传播。被弓形虫感染的孕妇可能会传染给胎儿感染弓形虫后,绝大多数人和动物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出现,但随着它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被带到全身各脏器,在脑、肌肉等脏器内形成包囊,当包囊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发热、食欲不良、葡萄膜炎、黄疸、呕吐、中枢神经紊乱、胎儿畸形、流产、死胎等症状。

吃了寄生虫食物会有什么危害(食物中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3)

4.姜片虫

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片形科姜片属,属肠道寄生大型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内可引起姜片吸虫病,偶见于犬和野兔,通过强大的吸盘吸附于黏膜或者植入黏膜中。菱角、荸荠、茭白、水芹等水生植物容易被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的囊蚴污染,生吃被污染的水生植物就可能引起姜片虫感染。姜片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

吃了寄生虫食物会有什么危害(食物中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4)

片形科姜片属,属肠道寄生大型吸虫。

5.肺吸虫

人感染肺吸虫后可出现咳嗽、咯血、痰带腥味、呼吸困难等症状,侵犯脑部时还会出现共济失调、癫痫或瘫痪。

吃了寄生虫食物会有什么危害(食物中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5)

6.肝吸虫

肝吸虫主要引起肝脏损伤,表现为肝区隐痛、肝脏肿大、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能发生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

吃了寄生虫食物会有什么危害(食物中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6)

7.管圆线虫

管圆线虫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的可致残甚至致死。

吃了寄生虫食物会有什么危害(食物中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7)

以上是一些关于寄生虫的图片和文字的简介,下面,我们要观看一个科普小视频,来进一步了解寄生虫的危害。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些预防寄生虫危害的方法:

1、不吃生的食物:最好是把食物完全煮熟之后再吃,这个是预防寄生虫病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寄生虫不可能在高温的环境下存活,只要把食物完成煮透就可以杀死寄生虫,吃生的食物是最容易导致寄生虫感染的。

  2、厨房用具生熟要分开:平时切东西的砧板和菜刀要注意分开,切熟食的砧板和菜刀一定不可以切生的食物,因为生的食物上会有寄生虫及它的虫卵,如果切生熟食的砧板菜刀不分开,就很容易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3、勤洗手:我们的手要经常接触各种东西,这样很容易就会感染病菌和寄生虫,因此平时一定要在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饭前一定要洗手,家长还要记住,平时不要让小孩子咬手指。

  4、不要到池塘游泳:游泳的时候很难避免会喝生水,池塘的水含有各种寄生虫,如果到这些地方游泳很容易会患上寄生虫病。

  5、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大家平时要注意家里的环境卫生,经常打扫杀虫,养宠物的家庭要特别注意,要经常给宠物消毒杀虫,这样就可以避免感染宠物身上的寄生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