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古代小故事(吕洞宾与黄粱美梦)

“”黄粱梦“”最早出自唐朝沈既济的《枕中记》,就是成语黄粱一梦的出处,逐渐演化成了道家的传说。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与人合作的元杂剧,写的也是吕洞宾做梦悟道的故事。随着朝代演化更替,吕洞宾成为民间传说中最有人气的人物之一。

吕洞宾古代小故事(吕洞宾与黄粱美梦)(1)

成语出处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唐·沈既济《枕中记》)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出成语“黄粱美梦”。

故事情节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吕洞宾已经是21岁的清俊青年。他聪敏过人,才学满腹,决意赴长安应试,这是官宦人家子弟必走的从仕之路,只有求得一官半职,才能日后封妻荫子,尽享荣华富贵。

吕洞宾生性喜好清静,离家之后晓行夜宿,饱受旅途劳顿,已把赶考的兴致去了一半。这日来到一家客栈,拴马卸鞍,径直进店,要了一间客房住下。房内有一位道人,袒胸露腹,披发赤足,言谈爽直,相貌古怪。道人听说吕洞宾意在仕途,便哈哈一笑,说:“这还不容易,

我给你个官职,显耀显耀你的门风!”说完顺手拿过一个枕头,给了吕洞宾。

吕洞宾酣然入梦,梦中他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官赫位显,不可一世,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又两娶富贵人家女子,温柔乡里竞风流,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不料40岁后的一天,他突然被皇上罢官抄家,顷刻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只落得孑然一身穷困街头。风雪中又看见一队人马穷追不舍,索要他的性命。吕洞宾吓出一身冷汗,骤然惊醒,只见店外自己拴的白马仍在嘶鸣,古怪道人就在身边望着他,才知是南柯一梦。

道人哈哈大笑道:“我蒸的黄粱未熟,你的四十年荣华梦可结束了。”吕洞宾顿感疑惑,欲问原由,道人接着说:“只有让你从梦中知晓一心求官的下场,你才会有学道的意念。”吕洞宾叹道:“仕途如梦,我今方知不可留恋啊。”言罢倒身便拜,问道人尊姓大名。道人说:“我名钟离权,字云房。”言罢悄然隐去。

吕洞宾幡然醒悟,决定放弃应试,养身修道。

吕洞宾古代小故事(吕洞宾与黄粱美梦)(2)

吕洞宾古代小故事(吕洞宾与黄粱美梦)(3)

永乐宫

永乐宫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永乐镇,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年)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年,宫殿内部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原建于运城地区永济市芮城县城西南20公里黄河之滨的永乐镇,据载,镇东北兴仁巷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故乡.吕氏死后,乡里将他的故居改为"吕洞祠",金未改为"纯阳道观",后又改称"大纯阳万寿宫".1954年,因为国家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永乐宫连同墙上的壁画,完整地搬迁到距县城北2.5公里外的古魏城遗址上.永乐宫是金元时期全真教派的三大道观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