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翡翠绿洲中学简介(寂静金河映明月)

序言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中学,简称良中,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香江翡翠绿洲中学简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香江翡翠绿洲中学简介(寂静金河映明月)

香江翡翠绿洲中学简介

序言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中学,简称良中。

良中,一座近百年传承之学府,一部厚重文化之史诗;两个世纪的春华秋实,一百年的斗转星移,孕育了遍天下的桃李芬芳;良中,为祖国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在整个廉江的教育系统中举足轻重,是廉东南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良中,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1924年)。在那动荡飘摇的危难社会中艰难发展,却始终坚持着播种文化的种子,传播革命的真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良中师生被分流到岐岭文通中学、廉江中学等校。但良中原址还在,魂还在。民族危亡之秋的1939年,良中重获新生。良中先贤继续为廉东南传播革命火种,莘莘学子为“驱除日寇,振兴中华”而奋臂疾呼,“良中学潮”震动南粤,彪炳史册。国家动荡,民族危难,良中数易校址。日寇的嚣张气焰,并没能够阻挠良中先贤坚定的办学之路。革命的火种在良中燃烧,令良中受倾轧而不倒,临困厄而铸魂。廉(江)化(县)吴(川)抗日第一枪在廉东南打响,无数良中英魂前赴后继!今日念此,肃然起敬!

三年内战,殃及良中,但薪火传承,良中不倒。先贤勤俭兴学,为廉东南教育大计而四方奔走,八面求告,为良中之崛起而呕心沥血。回顾良中百年办学之艰难历程,吾辈为之无限感慨与崇敬者,乃先贤们浇铸百年之良中灵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编良中校史,吾辈当铭记先贤勤俭办学,严谨治校之遗风,在中华民族吹响伟大复兴的号角中,良中人应挑起时代重担,光大良中人勇作社会栋梁之高尚精神,开拓进取、奋勇创新。构建无愧于时代之伟业,为良中百年华诞献礼。

谨以此为序。

第一章 创业百战艰难多

1922年,时任廉江中学校长的邹永庚先生牵头,成立“廉江县第三区职业学校”建校董事会,邹永庚任董事长。董事会成员有:江珣、江璠、江公琰、邹敏夫、邹武、陈汝霖等。

创办职业学校,是依据良垌素来以种桑、养蚕、缫丝为副业的传统,希望以此为方向发展,培养人才,提高科学技术,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为筹建学校,董事会决定以第三区公所为校舍起点(即良垌中学现址)。采用筹办廉江中学的做法,用捐神主牌位的办法向当时第三区辖内(今良垌、平坦、新华境内)的大姓祖祠或个人及镇内富商募捐集资。规定按捐资的多少排列神主牌位的座次。分为正厅,左厅,右厅,每厅按价由高至低分若干个等级来捐资办学。筹得一定资金后,董事会即决定建神主厅及校舍(神主厅位置在现今校园杨桃树后——编者注)。建校过程中,邹永庚先生亲自督办,不辞劳苦,多次奔走于廉江与良垌之间,邹老办学之心,令人敬佩。

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廉江县第三区职业学校”(良垌中学前身——编者注)于1924年秋季开始招生,邹永庚任校长。最初招收一班蚕业小学班,一班蚕桑专业班,约100人。邹永庚先生兼职不兼薪,不辞劳苦,每月定期从廉江中学返职校一个星期,并到高州聘请专家杨鸣来校任教,还与中山大学农种主任赵烈联系,由中大从江苏请一位蚕桑专家来校指导。职校开办了一年多后,对良垌种桑、养蚕、缫丝等方面的生产发展影响深远,直到今天,岐岭村一带的农业依旧是以种桑养蚕为主,与当年邹永庚先生创办的职业学校是分不开的。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社会更动荡了。良中核心校董邹敏夫、邹武、江珣、江公琰等社会地位受到反革命浪潮冲击,学校办公经费严重不足,被逼于1927年下半年停办。部分师生并入岐岭村私立文通学校,部分师生随邹永庚校长进入廉江中学。但学校的资金并没有完全断裂,校舍依然在,神主厅依然在,每年都有或多或少的捐资,虽然不足以支持学校的正常运作了,但捐资神主厅的子弟入学,依然可以凭“第三区职业学校”董事子弟的身份到私立文通中学或廉江中学就读。

良垌中学原址处于停顿状态存息十二年后的1939年春,由邹永庚之子邹伯苍及邹敏夫、邹武等以邹氏宗族在良垌圩筹建邹氏大宗祠为契机,牵头复办良垌中学。校名为:“廉江县立良垌初级中学”。

校名由当时廉江县长、良中校董之一邹武题写。原职业学校校舍继续使用,约4500平方米,同时向廉三区各地殷商富户及各宗族募捐,筹集资金扩建校舍1600平方米。并得到当时廉江国民政府的支持。时任县长赖武(字翰伯,茂名人),带头捐款。他的继任者梁麟(字瑞兴,茂名人),也带头捐款,且数额不少。到1939年校舍建成后,为纪念前两任县长,时任县长邹武(字述初,良垌湴塘村人,良垌中学校董之一。——编者注)在题写校名时,特辟两间课室门额上书“瑞兴室”、“翰伯室”以作纪念。平坦鹤山村的陈佩东为复办后的首任校长。

同年9月招收三年制初一新生2班90名。在陈佩东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的校风良好,学风端正。在1940年冬季举办的廉江县第一届智能比赛中,良中学子在国文、戏剧、歌咏、图画等项目中均名列前茅,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

虽然当时社会动荡,全国艰难抗日,但良垌中学名师云集,许多是从沦陷区来受聘的。如来自海南的有林百熙(教务主任)、欧继燊、周春茹等,来自广州的有沈逸兰、沈芸、杨舜华等,来自香港的有郭德成,伍文福、高希文等,多为英语教师。邹克定(创建良中校董邹敏夫之子——编者注)夫人冯德福女士(西南联大毕业,浙江人),也在良中教过英语。擅长画马,颇负盛名的画家邹少石(创建良中校董邹武之孙——编者注)亦在良中担任过美术教师,并于1941年冬在学校图书馆举办以马为主题的“少石书画展览”。

在此后的抗日战争中,日机轰炸良垌圩,良中颠沛流离。1943年至1944年秋,为了学生安全着想,学校先后迁往良垌的苑瑶埇村、平坦的会垌村坚持办学。在物质缺乏,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学校依然严谨办学,学风端正,师生斗志昂扬,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并于1944年秋在会垌村时扩充为完全中学,招收高中新生1班。

1945年春又迁往塘蓬与廉江中学、安铺中学合并上课。条件可谓艰苦卓绝,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桌椅等基本教学设施,同学们平时在一个祠堂门前的树荫下上课、学习,雨天则挤在祠堂里。上课时,学生每人自带一块小木板和一张小木凳,学习时坐在小木凳上,把小木板横放在膝盖上当课桌写字。尽管条件艰苦,良中师生仍然保持高昂的斗志,坚持开齐课程,延续严谨学风。另外,根据当前形势,还开设了“时事讲座”、“军事教育”等课,由当时赋闲在家的校董邹敏夫(曾任十九路军团长,抗日学生总队副队长——编者注)客串讲课,平时有共产党员教师陈醒亚,罗明等主讲。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良中由塘蓬迁回良垌圩旧址上课。但学校原区公所房屋被反动头子肖联鋆、谢永伦的第三区联防队所占据。他们时时向学生宣传反共思想,并残害进步师生。良中处于黑暗势力控制下,当时大批共产党员被关在地牢里严刑拷打(地牢位置在现在学校值班室——编者注)。针对反动势力,1947年春夏间,良垌地区中共游击队摧毁了良垌区公所,伤及学校校舍,学校被逼迁到廉城东街“长江酒店”为校址继续办学。到1949年冬,与廉江中学合并,原来的良垌中学不复存在。

建国前良中校长更迭情况,依次是陈佩东、黄立权、萧永康、黄彩、黄宝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