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第一眼看见张明明的作品,就被那出奇的感性率真所感动。影子、叶子、光照……这些被人遗忘的日常之物,在宣纸上“野蛮生长”,充满了随机性,又有着类似摄影的痕迹。

与张明明的采访,约了多遍,如同他的创作一般,也得讲求天时地利,“天晴我要上山画画,雨天估计也得入夜后才得闲”。听起来,张明明的艺术创作更像行为艺术,到处在游走,安静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感应自然界和纸、墨的种种关系……他用自己最直观的感受来诠释每一件作品。

张明明说:“我很依赖这样的生活方式,这里有我的自由,绘画的自由。”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1)

· 《玉龙山行》摄影 2021年

01

把自然当老师

将万物最美瞬间留在宣纸上

“今天是2021年6月28日,明天我又要离开北京这个城市,去完成我的创作了,奔向山海是保持我热爱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夏天总是会给我很多的希望,万物都在生长,在未来的100天里,我将与自然同频共振,把它们最美的瞬间留在我的宣纸上。”在采访前,我看了一段张明明离开北京时的记录视频。

看得出来,大部分作品都是他在大山里完成的。或者说,他是个依赖着大自然而活的艺术家。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2)

· 张明明习惯于与自然同频共振

“山川悠远,不遑朝矣。从小生长在山里,我的生命如草芥,渺小但坚强。我跟花草学习,把自然当老师。向往和它们一样能自由生长的可能性。

每一次游走在山间,看到四季更替的节奏,看到一叶凋零时被天空中闪亮的金光照射着,而这每一片叶子上的光却都不一样。当我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住所,吃完晚饭洗个凉水澡坐在山间时发现这里的夜晚是如此宁静,那些蛙声和虫鸣在夏风中仿佛一首首优美的交响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一次次的体验,恰是我艺术创作中最宝贵之处。”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3)

· 《野》 180x97cm 宣纸墨彩 2020年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4)

· 《紫气》 138x69cm 宣纸墨彩 2019年

张璪有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古人是在真山水中获得真实的自身体验后开始进行创作的,画本身就是对自然的一种总结。当代画家大都浮躁,少有能够深挖到晋唐艺术的高古禅境中去的,少数能得形似,而能得其神者却万里挑一。张明明正是其中极少数能得山水性灵的画家

生于重庆,生活在北京,习惯了在大城市夹缝中生长,却又钟情于草木山川,人文的、自然的,两者相互碰撞更显得真切难得,影子、落叶、日光、夜色、天籁,这些最平常的词汇,在他笔下多了一番鲜活。

此时此刻的张明明正在重庆玉龙山里捧着宣纸穿行,寻找一处与自然共鸣的地方。作品有时需要在强光下迅速完成,有时需要一夜的停留,如何进入创作,如何把作品交给自然,怎样把握再创作的时机和方法,这些都犹如与自然相处的法则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5)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6)

· 张明明的艺术创作与自然同呼吸

02

有思想的实验水墨

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作程序

其实从最早走进画室开始到现在,张明明一直都没有做过其他跟艺术无关的事情。用他的原话来说:“我就是想画画。”

从2011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到现在,张明明一直在用水墨做实验性绘画,但他开始学的其实是环境艺术设计,中途又转到油画系。

“我在大学期间学的是油画专业。因为水墨这个感性的材料吸引了我,所以我要大胆尝试。雨水,阳光,空气,温度,墨韵,宣纸。这些再自然不过的事物交融在一起成了我的作品,我把自己惊讶了!这是他们说的天人合一,作法自然吗?重要吗?”张明明喜欢水墨的虚实结合特性,“每一个事物都是有生命的,生命离不开水,而水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材料,只有这种敏感的材料才能将物质的生命体验、生命过程记录下来。”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7)

· 《春光》138x35xcmx4 宣纸墨彩 2020年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8)

· 《聆风》 138cm× 69cm 宣纸墨彩 2020 年

张明明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作程序,大多数都是在户外行动写生的一种状态。

将不同浓度的水墨随机铺洒在宣纸上,任其在阳光、温度、风等一些自然的力量下“野蛮生长”,水墨、宣纸、万物融合在一起,自己在发声,自己会说话,这便成了张明明的绘画。

不同于传统的创作,张明明摒弃了传统水墨创作的“用笔”而选择多媒介的方式寻求着一种视觉转化,比如拓印,在有形与无形、虚与实,以及光与影的碎片化结构中,独特的水墨元素似有秩序般地与大自然的力量组合成一幅幅抽象、半抽象的画面。

以自然为生活留印,以水墨为自然留迹,张明明的作品不再是精描细琢地描绘风景的本身,而是在宣纸上用笔墨表现他自身的血肉和身心。透过一枝一叶,我们能看到一个将全身心的能量投射到画面上的张明明。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9)

· 《草不秋》 60x60cm 宣纸墨彩 2020年

03

遵循于内心

向往自然就是向往自由

张明明笔下标志性的影子、叶子等融合了传统笔法和现代创新,与自然万物交相辉映,亦蕴含了画家对于摄影及影像的浓厚兴趣。看似当代的观念和图式表征之下,仍然贯穿着传统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核。

“有人说‘中国人的天堂有山水,西方人的天堂是花园。’在桃花源记里陶渊明虚构了一个在时间之外的山水田园世界,这是中国人的天堂,也是中国人的山水观,山水与田园是最能引起中国人的归宿感。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山水画几千年历史。孔子的‘山水比德’赋予山水以人化道德美,完成人的自然化回归。‘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把艺术与道德自然而然地融合会通。山水的精神则是自然精神。

张明明执着于所观的现实,遵循于内心的世界,不效仿于某个具体的大师或古人,不拘泥于传统的陈规教条,一切都是心平气和的精心摹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心性流露。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10)

· 《沧海》180x97cm 宣纸墨彩 2020年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11)

· 《连枝》 138x69cm 宣纸墨彩 138x69cm 2021年

明彻本心,方见精神。我们以为张明明创造了奇迹,恰恰相反,他说:“是艺术拯救了我自己。”

“因为创作,我才有机会在这里找到这些平日里不曾领略到的风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希望你也能有机会感受到这一切。我很依赖这样的生活方式,这里有我的自由,绘画的自由。”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12)

· 《无极花》 450x620cm 宣纸墨彩 2019年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13)

·《乡野》 138x69cm 宣纸墨彩 2019年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14)

· 《纵横》 138x138cm 宣纸墨彩 2019年

张明明是个认真的艺术家,正如同他为了这次的采访认真准备了好几天。所以我们每每看他的作品时,总能感受到一股真切,很自然、很空灵、很有韵味。

“作为一个创作者,能看到这些美好的画面,我要谢天谢地,借自然之力画画,风吹,日晒,雨淋。事物将自己的影子留在了我的画布上,人籁不如天籁,我爱它们,更爱我在山间自由穿梭的经历。每一次创作历程都丰富多彩,游在天地间感到更充实,向往自然就是向往自由。”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15)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16)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17)

· 张明明户外行动写生,穿梭于大山各处。

天晴了,张明明又扛着他的宣纸钻进了大山,去寻找令他动容的那片落叶、那一缕光影。

绘画一切还要从一个木桶说起(扛着宣纸游走大山)(18)

摄影 2018年

【艺术家简介】

张明明,重庆永川人,201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居北京。

个展

2016年 “重庆森林” 上海喜马拉雅中心·人文空间

部分群展

2021年 青·春 全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云南文学艺术馆

2021年 格致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成都

2021年 繁星计划 树美术馆 北京

2020年 墨相万千 台湾艺术教育馆 台湾

2020年 春回大地 宝龙艺术中心 上海

2019年 幻觉记忆—四人展 新星星美术馆 南京

2019年 去蔽- 青年艺术家联展 太和艺术空间 北京

2018年 东方来信 -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杭州

2016年“山水社会——测绘未来”喜马拉雅美术馆 上海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