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导语:既不似《水浒传》那般将草寇视作英雄好汉而为之强行立传,又不似《三国演义》为窃国者侯的天下豪赌之局费尽笔墨,"三言二拍"以酸甜苦辣之笔触,对处于底层市井生活之中的盗寇极尽描摹,以世情百态书尽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这当中有逼不得已步入歧途的鸡鸣狗盗之辈,亦有慷慨仗义帮扶弱者的侠盗,"三言二拍"中的每一位盗寇都有着符合普通大众认知的面孔,可他们因何行盗为何为寇的理由却不尽相同,这其间的每一条线索都是作者呕心沥血所成。若要观其深意,须见下文详解。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1)

"三言二拍"实体书封面

一、 "三言二拍"中的盗寇形象

"盗"即偷窃,指用非正当手段营私或谋取名利的行为,亦可指人。古人有"窃货曰盗"的说法,并将之摒除在君子贤才的品行之外,更为后者所鄙。"寇,暴也",即通过武力手段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主体。两者合二为一则用以形容那些以武力等手段谋取名利的人,包括强盗、匪寇之流。

明朝中后期,社会手工业中逐渐出现以雇佣关系取代传统工役制与行会制的情形,作为劳动力的工人告别"男耕女织"的个体经济模式,并与作为生产资料的纺织机器相分离而受雇于拥有一定数量织机的工厂主,这势必使人口聚集,也促进了明朝市镇的繁荣。在五光十色的市井生活中,人们开始尝试逾越礼法的限制,离经叛道以张扬个性,由此绘就一幅布满人间烟火的写实画卷——"三言二拍","三言"指由冯梦龙执笔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与《醒世恒言》,"二拍"即由凌濛初所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2)

明代市井生活图景

1、 正邪两面的盗寇

"三言二拍"中的人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起于草莽的宵小之徒,也能抑强扶弱,打抱不平。在《喻世明言》的《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篇中,市井无赖出身的史弘肇终日游手好闲,做惯了偷鸡摸狗的勾当,因缘际会之下得入军营,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武将,并在与契丹作战中表现骁勇异常而功勋卓著。而作为史弘肇结拜兄弟的郭威,同样精通吃喝嫖赌,成日胡作非为,偷盗不在话下,还杀死了勾栏子弟,但这样的人却能够拳打恶霸,杀死强抢民女的官吏,以私刑主持社会正义。

如果说史弘肇与郭威是糅合了粗俗的市井气与豪爽的江湖义气的杂偷,那么劫富济贫的宋四公与赵正则真正是机敏精干的偷盗行家。在《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篇中,宋四公为了惩治吝啬抠搜且欺压弱小的张员外而将之府中的钱财搬运一空,并布施给贫民。在与其技术高于自己的师弟赵正有了一番较量之后,宋与赵等人联手以瞒天过海之术将盗窃王府财宝的罪名成功嫁祸给张员外,使后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初刻拍案惊奇》中则有取人钱财留人性命的无名大王,该匪盗三次打劫同一人,却在知晓了对方的生活困苦后将非法所获的财物反赠之,可谓盗骨柔情,令人啼笑皆非。此外还有偷盗完不忘留名"我来也",被捉拿后反将盗窃所得用以贿赂官府来重获自由的怪盗。而另一朵奇葩则是偷盗出身却为人散财乐善好施的侠盗,因行窃过后会留画一枝梅花而被称之为"怪侠一枝梅"。单论偷盗这种行为而将之归咎为错误十分简单,但对以偷盗来行侠仗义的这种较为复杂的情形却不能轻作定论,试想,缘何社会公义需要由一伙盗寇来主持呢?这必然是由官府失责而使律法威严不存所致。

此外,"三言二拍"中虽不缺亦正亦邪的盗寇,但也有专门作奸犯科的恶盗,诸如强抢民女的陆五汉、谋财害命的静山大王、屠人家属后逼婚的艄公以及杀人性命又诱奸良家女子的假和尚,甚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倭寇等等,无一不是见财、色起意,因贪行凶而恶贯满盈的匪寇。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3)

电视剧《怪侠一枝梅》

2、披着不同社会外衣的盗寇

无论在古今中外,盗寇都是令人不齿的身份。普通百姓或许囿于江洋大盗的威名而不敢妄议之,统治阶层则无此顾虑而将盗寇一概视为违法乱纪之徒要严加禁绝。寻常人家一定不会希望子孙后辈为盗为寇,即便以偷窃之术传家,也要披着合法的外衣。"三言二拍"中的盗寇不乏出身底层而以偷窃为职业的人,他们也许是不事生产的地痞无赖,亦或是迫于生计误入歧途的升斗小民,前者因为好吃懒做而不愿通过劳动获得合法收益,后者是被社会形势逼得难以生存而行盗,索性一错再错,可悲可叹。

底层贫民如此情有可原,但身为执法者却仍要行盗寇之事的贪官污吏则令人匪夷所思。且看《喻世明言》中直接擅权谋财的贾似道与杨巡道,《二刻拍案惊奇》中借强盗之手夺人财宝的柳州太守等人,哪一个不是披着公家外衣的盗寇呢?此外以僧尼之身行窃的人亦不少,清规戒律可平复不了这伙人想要谋财害命以搅乱红尘的冲动。但不管披着何种外衣,盗寇的出发点都是逐利,对金银财宝的需求受自身欲望所裹挟而无休无止,其身便只能永堕歧途。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4)

霍建华饰演的"一枝梅"

3、 "三言二拍"作者眼中的盗寇

冯梦龙与凌濛初虽然同为封建礼教治下的传统知识分子,但二人的际遇却不尽相同。前者虽然出身书香门第又才华横溢,但偏偏屡试不第入仕无门,直到六十岁才勉强混成知县。后者官运稍亨且颇有政绩,但结局是68岁时在农民起义军的围困中呕血而亡,可谓一生为朝廷尽忠。囿于时代藩篱的两位作者,虽然在盗贼身上着墨颇多,也愿意以细致的笔法去剖析这一群体的不同面相,深究他们的行为逻辑,但却始终不能跳脱出以统治者为尊的纲常伦理视角。

对处于艰难世道当中不得已而为盗的人或许有同情,对亦正亦邪却有情有义的侠盗或许有敬佩,作者们却始终认为这一游离于社会边缘的群体无益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应该受到社会制裁,而不是反思封建统治本身的缺陷。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5)

邮票上的冯梦龙形象

二、 "三言二拍"中盗寇形象的文学塑造

1、 外形特征

"三言二拍"并未花费大量笔墨来对非篇章主角的盗寇们进行外形刻画。事实上,故事中的角色亦并不完全需要以惊为天人的面貌描写来博取看客视角,那也不切实际,以市民阶层为创作对象的"三言二拍",着重突出的是长相平凡的普通人所遭逢的曲折斗转之生活经历,以常人的视角来诉说底层大众的悲欢离合,贴近人们的情感心理;以误会巧合的手法来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而激起人们的阅读欲。

一般性的盗贼无非是贼眉鼠眼的长相,不会引人好奇。只有对面靥如桃花般绚丽、身姿如柳枝般窈窕的妙龄少女或妖人,作者才会细述之,因为这种姿容妍丽的美是引起以盗贼为代表的故事中反派进行争夺的重要因素,其主要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三言二拍"中的盗贼要么无外形体现,要么则基于人物的不同境遇来对其进行刻画,这当中有油头粉面以色行骗的美少女;亦有长相可怖犹若病鬼的天生强盗,如面容怪异的静山大王与"浓毛赤眼"的申兰;也有因身材小巧而技术敏捷的怪盗,如"柔弱无骨,轻若御风"的"一枝梅"。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6)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角色

2、 语言特征

作者对盗贼形象的塑造不以外貌为主,则必以行为为重,这其中首要看语言行为。读者判断一个角色是不是反派,无非看他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表里不一的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三言二拍"中的盗寇大多出身于市井,说出口的语言则必然粗鄙陋俗,毕竟环境造就性格,而性格又影响行为。当然也有语言文质彬彬的盗寇,这要么是因其披着官吏外衣而习惯使然,要么就是出于伪装来达到哄骗人的目的。像怪侠一枝梅那样既不粗鄙又不虚伪的玩世不恭型盗寇则完全是个意外。

3、 性格特点

虽然"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毕竟林子大了什么类型的乌鸦都有。"三言二拍"中的盗贼们虽然不会超脱出人们对于这一群体的原有印象,但也算各有风格。概而言之,有像徐能和陈小四那样贪财好色而杀人越货的扁平型盗寇;也有像无名大王与乌将军这种重江湖义气而知恩图报的复杂型怪盗。

还有一种性格肆意张扬的非常规型盗寇,比如行盗却颇有底线的"一枝梅",为自己定下了不奸淫妇女、不欺压良善弱小、遵守诺言的准则,若非为盗可堪称君子。与之完全相反的是,毫无原则可言,行事乖张的宋四公这一类人。无视社会伦理而肆意妄为的宋四公看不惯吝啬鬼张员外便要偷窃他的财宝,对乞丐慷慨,但却视张府中人如蝼蚁而滥杀无辜,对待恩怨是非并不分明。他们的行为逻辑往往不合常理,令人难以捉摸。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7)

《怪侠一枝梅》中的经典造型

4、 命运结局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这是人们想要通过天道来除尽世间邪恶以匡扶正义的美好愿景,但现实往往不遂人愿,于是作家们便将是非曲直诉诸笔头,以明白如话的故事教化民众劝人向善。冯梦龙与凌濛初二人正是基于此意图来决定"三言二拍"中盗贼们的命运走向。

作者为盗寇们准备的结局不外乎三种:其一,真正十恶不赦的盗寇必然会反噬自身并受到社会的仲裁。惩罚的方法虽然以官方收押为多,但过程却比较离奇,贯穿着天命的痕迹。作者总会在合适的时候令苍天开眼,使情节柳暗花明,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开金手指"。其二,亦正亦邪又扶弱抑强乐善好施的侠盗则得以逍遥法外,也许在作者看来,这部分盗寇的行为足以功过相抵,便获放一条生路。其三,只有极小一部分的盗寇能够完全不受曾经所种下的恶果所影响,甚至发迹变态,比如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的史弘肇与郭威,究其原因是,过往并未铸成大错,方能时运亨通而一飞冲天。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8)

刘知远与郭威的民间形象

三、 "三言二拍"中盗寇形象的创作逻辑

"三言二拍"以名人视角来讲述历朝历代中的经典故事,选择的题材上至春秋战国的远古传说,下至明朝中后期的市井生活,但不论取材有多么广泛,经由两位作者的生花妙笔都汇聚成了贴合明代中叶后社会大众生活经验与情感认知的传奇小说。身为官宦士人的作者竟愿委身于小说创作之中已是极大的社会转变,要知道这不仅无益于仕途,还反受时下腐儒的诟病。作者写这种通俗易懂的文本自然是要便于大众传阅,这基于市民经济的日益繁荣所带来的底层大众对通俗娱乐读物的需求增多的时代背景。

以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经典故事,使之蕴含时代价值并焕发生机,便是"三言二拍"作者的创作逻辑。而盗贼这一游走于社会边缘甚至无视道德说教而行为肆意的群体,其实则意味着处于底层大众无意识中的冒险精神,换言之,人们不想再受缚于土地,比起成为统治阶级的生产工具,更愿意游走四方为商为旅。但就像小说中的盗寇大多难以被社会大众所真正接受一样,明代中叶所萌发的社会生机也很难成长为引发社会质变的兴欣之火。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 当十恶不赦的盗寇遭逢劝善的(9)

"三言二拍"中的远古传说

结语:"三言二拍"荟萃了历朝历代流行于民间的故事文本之精华,以明白晓畅的行文方式,跌宕起伏的曲折情节,奠定了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久地绽放着光芒。盗寇作为"三言二拍"中极具特色的重要出场角色,在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之时,亦令人萌生出对其身所处之时代背景一探究竟的欲望。唯有作者对盗寇复杂性情的塑造,才能成就后者丰满的人物形象,使作品不受时间长河的侵蚀而历久弥新。

参考资料:

1、 《初刻拍案惊奇》

2、 《二刻拍案惊奇》

3、 《喻世明言》

4、 《警世通言》

5、 《醒世恒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