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窑瓷圈足演变特点(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二---)

梅花傲雪而开,冰清玉洁,幽香宜人,历来为中国人所喜爱。而早春月夜的梅花,月亮和梅花交相辉映,朦胧凄清中更显梅花的冷峻、孤傲与高洁,这是一幅多么典雅、诗意的画面。

宋朝诗人邓林就有以《月影梅》为题的诗:西湖昨夜转东风,报道南枝消息通。踏遍大桥寻不得,谁人移上月明中。更为人们传颂的则是以“梅七鹤子”著称的林逋的两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将这一景观推向了新高,“疏影横斜”成为宋元以来一个重要的审美意象。

“月影梅”不仅出现在诗词歌赋中,也成为宋元以来银器、瓷器装饰的一个重要纹样。

明代民窑瓷圈足演变特点(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二---)(1)

图1. 南宋月影梅纹银盘

明代民窑瓷圈足演变特点(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二---)(2)

图2. 南宋至元 吉州窑彩绘月影梅盏 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朝由于景德镇民窑的发展,“月影梅”纹样更是被广泛应用,并深受人们喜爱。笔者手中收有明朝早、中、末期三个青花瓷片,现分享给大家:

明代民窑瓷圈足演变特点(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二---)(3)

图3. 宣德月影梅

图3为明早期(包括洪武、永乐、宣德、空白期)宣德朝的,一枝老干上,伸展出几枝梅花,上面有一轮弯月,画法为实笔点划。使用的是苏青和石子青混合料,发色灰蓝,老干的用笔浓重处可见铁锈斑。由于苏料有晕散的特点,梅花画的并不精细,只有中心的梅花分瓣并画有花蕊,其他的大多用一个圆圈代表。

明代民窑瓷圈足演变特点(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二---)(4)

明代民窑瓷圈足演变特点(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二---)(5)

图4. 成化月影梅

图4为明中期(包括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成化朝的,一块洞石上斜倚出两条树枝,上中部有一轮弯月。树枝虽不是典型的梅花枝条,但业界一般也称这一画片为“月影梅”。这时期使用的是平等青,它的特点是在洞石平涂处可见棉絮状,发色淡雅。绘画较明早期精细,树叶画有筋脉。画法为实笔点划和勾勒平涂相结合,胎土淘炼精细,露胎处棕眼较少。底足的白釉要比其他地方的白,足墙直立,较高,挖足过肩。

明代民窑瓷圈足演变特点(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二---)(6)

明代民窑瓷圈足演变特点(明朝民窑青花纹饰赏析之二---)(7)

图5. 天启月影梅

图5为明末期(包括天启、崇祯朝。之前还有明晚期,包括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天启朝的。此时明朝走向衰亡,国力衰弱,民窑瓷大多制作粗略。这个瓷片寥寥三枝梅花,笔力较弱,图案成轴对称,主干两边各画有一个星星(有的一边画弯月,一边画星星)。此时用浙料,笔划不晕散,为节省青料,用实笔点划的画法,笔道较细。釉面呈奶白色,这是天启朝瓷器较为独特的一点。馒头底(即底心上凸,形似馒头)。底足不施釉,可见明显的跳刀痕,底足较矮。

笔者收藏的这三个瓷片,大致可以窥见明早、中、末期“月影梅”纹饰和制瓷技术的发展历程,民窑粗犷、随意、简约的纹饰,给人以质朴、自然、亲切的美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