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积痰的症状(身上若有2处发臭)

大概半年前高中同学小王每天上班都会带着口罩,甚至不敢与人随便说话。高中同学小王本以为是口腔疾病引起的口臭,多次前往口腔医院进行检查,结果都是一切正常……

前不久小王终于忍受不了口臭的“折磨”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最终被诊断为尿毒症

虽说早期尿毒症的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只要细心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还是能提前预防的。

尿毒症来临时,身上会有“2处发臭”

·口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思德主任曾说过,除了口腔疾病以外,当内脏受损时,也有可能会出现口臭的现象。

体内积痰的症状(身上若有2处发臭)(1)

当肾脏受损的时候,会使肾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到肾脏的排毒效果,使体内的毒素出现滞留的现象。长期积累,滞留的毒素可能会影响到体内的环境,使患者呼吸出来的气体带有尿臊味

·尿液臭

肾脏是尿液产生的地方,当肾脏出现损伤时,会影响肾小球对尿液的过滤,导致尿液中掺和细菌和杂质。这个时候的尿液便会发生变化。从之前清澈透明、淡黄色、无难闻气味的尿液,变成尿液中带有杂质、泡沫并伴随着一股难闻的恶臭味

空军总医院肾内科主任伦立德曾表示,肾脏受损的时候,除了会出现口臭、尿液臭,还有可能会出现下肢浮肿、小便次数变多等症状。

其实,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的表现。尿毒症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之所以会发展成尿毒症和平时的慢性疾病有着一定的关系。

体内积痰的症状(身上若有2处发臭)(2)

4种慢性疾病不及时治疗,或许会发展至尿毒症

01高血压

高血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并没有较好的办法,高血压患者只能靠服用降压药、饮食等生活中的小细节来控制自己的血压。但是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而言,合理控制血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从而因高血压引发并发症。

临床上,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外,便是肾病。在血压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会对肾功能造成影响,如果持续对肾脏进行伤害的话,长期下来便会诱发尿毒症。

0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会给人体的血液循环、代谢带去“麻烦”。当血糖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的时候,会对肾脏周围的血液循环带来阻碍,是肾脏遭到损伤。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还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增加肾小球的负担,给肾脏带来双重伤害,最终发展成尿毒症。

体内积痰的症状(身上若有2处发臭)(3)

03肾结石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肾结石。肾结石比较微小还好,多喝水或许可以将体内的结石慢慢排出;如果结石比较大的话,不仅不易排出,还会导致尿路出现堵塞的现象,使尿路发生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引起尿毒症。

04慢性肾炎

长期的过滤劳累、病毒(细菌)感染都会增加患慢性肾炎的几率。据统计,10个人里面便有1个人患有慢性肾炎的。目前慢性肾炎并不能被治愈,只能对病情进行控制。当病情控制不当时,可能会出现肾萎缩,肾衰竭的症状,最终发展症尿毒症。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大约在1.3亿人,其中有3000万患者由慢性肾病发展成尿毒症。

体内积痰的症状(身上若有2处发臭)(4)

尿毒症患者之所以越来越多,与这4种食物有关

·高糖食物

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喜欢吃甜品、喝奶茶、饮料等高糖食物。不得不承认在吃的过程中是快乐的,但是长期下来肾脏的损伤也是一定的。因为高糖食物中的含糖量已经严重超标,长期服用的话不仅会诱发肥胖,还需要肾脏不停的对糖分进行代谢,从而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

·重口味食物

肾病患者想要避免演变成尿毒症的话,饮食口味则需要做出改变。平时的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如:腌制食物、加工食品、面包、薯片等等。虽然说重口味的食物不会直接肾脏造成损伤,但是长期下来会影响到血压的正常,间接地对肾脏造成损伤。一般建议:每天的摄盐量不超过5克。

·高蛋白食物

肾脏受损的患者平时尽量少食用高蛋白的食物。过量的高蛋白需要肾脏不停地进行代谢,从而增加肾脏的工作负担,对肾脏造成损伤。常见的高蛋白食物有:黄豆、蛋、肉、鱼等。

·含磷量较高的食物

虽然说每天补充一些微量元素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不管是任何一种物质,在补充的时候都需要“适量”,过度补充或许会适得其反。

比如:磷元素可以促进人体酸碱平衡,对骨骼、牙齿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过量补充的话,需要肾脏不停地进行排出,从而影响肾脏主要工作,长此以往对肾脏造成损伤。

参考资料:

【1】《当身体“暴露”出这6种表现时,或是尿毒症来袭,需重视起来》·光明网·2021-12-9

【2】《尿毒症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你:4种食物尽量少吃,肾会感激你》·上观新闻·2021-2-15

【3】《1.3亿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近3000万患者会发展成尿毒症》·半岛晨报·2020-9-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