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 吃野菜(许家印衣锦还乡)

点击头像关注,每日更多资讯,精彩呈现!

年底了,办公室弥漫着一股焦虑的气息,愁没对象的,愁没攒下钱的……坐在我旁边的小王同学不时发出哀叹,明明是个风华正茂的95后却已经开始惧老,叹息过年又要老一岁了,听得我这个老阿姨一阵冷汗。过年了,谁不想衣锦还乡,无奈却总是衣紧还乡。

最近关于知名企业家许家印衣锦还乡的消息频频刷爆朋友圈,农村人实在,还是个有成就的大人物,回故乡看乡里乡亲怎么能少了大红包呢,新闻上说:许家印给老家的村民们每户发3000元慰问费,外加其他粮油年货等。哎,做不了许家印,做他们村里的人也好哇,可惜一个也没占上。不过,咱得学学许总的情怀:不为衣锦怀香,只求回报乡梓。

2018年12月15日,许家印及妻子陪着96岁高龄的父亲许贤高回了一趟老家,在旧屋里和乡亲们吃了一顿饭,地瓜、黑窝头、煮白菜萝卜、地瓜汤……这是全部菜单。

许家印 吃野菜(许家印衣锦还乡)(1)

这餐饭不仅显得“寒酸”,而且似乎不近人情,即便是贫困家庭,今天未必要靠黑窝头果腹。何况在常人看来,这是令人羡慕的衣锦还乡。

然而,这餐饭,对于许家印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不为衣锦还乡,而为忆苦思甜,它勾起的是一段40多年前的遥远记忆,更是一份与现实无限牵连的慈善情结。

正是这段经历,让人明白许家印为何拼命回报乡梓,又为何对扶贫事业念念不忘。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一切源头,一切初心,都要从这里寻起。

01出走故乡:高考改变命运

1958年,许家印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从出生到高中,许家印都没离开过家乡。

不过,聚台岗村所在的太康县,在历史上曾经风云人物辈出,近代以来却深受“黄泛区”困扰,贫困一直如影随形。直到几年前,太康县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幼时的许家印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许家印回忆说,他1岁3个月的时候,母亲得了病,没有钱看病,也没地方看病,就这样走了,于是成了半个孤儿,从小吃地瓜、地瓜面长大的,穿的、盖的都是补丁摞补丁。

上中学的时候,离家比较远,每星期背着筐去学校,筐里面装的是地瓜和地瓜面做的黑窝头,还有一个小瓶子,瓶子里面装着一点盐、几滴芝麻油和一点葱花。一日三餐,每餐吃一个地瓜、一个窝头,喝一碗盐水。到了夏天,天很热,黑窝头半天就长毛了,洗一洗继续吃。

许家印 吃野菜(许家印衣锦还乡)(2)

讲起这段经历时,许家印多次哽咽,在场的恒大扶贫队员也动容不已。

77年他参加第一次高考,出考场后老师问到:家印,考得怎么样啊? 许家印说:“啥也不会,急得直冒汗。”于是第一年他没有考上。经过一年的努力复习,他在第二年考取了武汉钢铁学院,也就是今天的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在今天也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40多年后,许家印回到家乡,用地瓜和黑窝头,向自己的贫寒童年致敬,也向自己的乡邻和整个社会致意。

02反哺家乡:富而不忘乡梓

富而不忘乡梓,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传统儒商的朴素追求。这在许家印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家乡是许家印永远的羁绊。

1998年,恒大刚刚起步,许家印就为家乡聚台岗村捐出100万建了家印小学,捐出80万重修了唯一一条水泥路,后来又捐款500万,翻新村里道路,为全村安装自来水和排水系统。

2016年以来,许家印捐赠8000万元,为家乡建设了太康县医院高贤分院。目前,该医院已经建成交付。许家印现场决定,拟再捐赠1亿元,为医院添置先进医疗设备。

与此同时,许家印还捐赠3500万元,为太康县建立了一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通过产业助力家乡扶贫事业。这一基地,目前已经帮助21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在所有的一切中,许家印投入最大、倾注最多的还是教育。通过高考完成人生跨越的许家印,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更明白,如今被人调侃、信念动摇的“知识改变命运”,对于许多贫寒子弟来说,仍旧是社会流动和人生跨越的主要通道。

早在2002年,许家印就投入1亿元创办周口第三高级中学(原恒大中学)。这一中学,目前已培养出15000多名大学生,其中300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2011年,许家印将这所学校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

许家印 吃野菜(许家印衣锦还乡)(3)

2016年开始,许家印又捐款10个亿建成家印中学、家印高中等,还设立1亿的教育扶贫基金,帮扶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和贫困家庭优秀学生等。

许家印 吃野菜(许家印衣锦还乡)(4)

2016年,许家印捐赠5亿元建成家印高中。

据了解,捐赠5亿建成的家印高中现有102个班、超万名学生。近三年培养了10401名大学生。捐赠1.6亿建成的家印中学现有学生2000多人。同时,1亿元的教育扶贫基金,已经全部到位。

在考察家印高中现场时,许家印决定再捐赠2.5亿元帮助学校扩建。

许家印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也希望无数人能继续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希望无数人能像他一样,在力所能及之时,反哺家乡,回报社会。

03回报社会:达则兼济天下

“黑窝头”情结,贯穿于许家印和恒大的整个成长过程。

许家印回到家乡太康县的这几天,正是恒大在贵州毕节大方县精准扶贫“三年之约”的到期之日。

这三年来,恒大投入了110亿元真金白银,出动了2108人的强大扶贫团队,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和搬迁扶贫的扶贫模式,借助政企合作、包县扶贫的全新探索,拉开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扶贫事业的慈善新篇章。目前,这笔钱已捐赠到位60亿,帮扶30.67万人初步脱贫。

许家印 吃野菜(许家印衣锦还乡)(5)

许家印念念不忘扶贫事业,背后的初心,正是当年吃黑窝头的贫寒经历。这段对于贫困的深切体会,让他知道贫穷的苦,也明白改变的力量有多么重要。

从反哺家乡开始,许家印的“初心”扩散到整个社会。随着自身力量的强大,许家印的视角从企业到乡梓,从社会到国家,再放大到整个时代。不仅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出全新探索,也为“达则兼济天下”书写了新的时代样本。

就企业责任而言,二十多年来,许家印带领恒大累计纳税超2000亿,每年解决就业260多万人。“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解决更多的就业,上缴更多的税收,这就是最大的民生”,许家印的这段话堪为时代强音。

就社会责任而言,从1998年抗洪救灾到2000年全国希望工程,从2004年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工程到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从2011年广东扶贫济困到2015年贵州毕节精准扶贫……每一次有需要时,许家印总会第一时间响应。真金白银,源源不断,不问成本,不计回报。

正因为如此,在过去十多年里,许家印曾经连续八次荣膺中华慈善奖,三次斩获福布斯中国慈善榜榜首,并且入围改革开放40年100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这些荣誉,既是见证,也是认可。

许家印所做的这一切,不仅将传统儒商精神与现代企业家精神无缝对接,更以一己之力,诠释了民营企业家如何融入国家进程的时代之问。

许家印一直是个重感情的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无论对待老师、同事还是乡邻、家人,无论是发展企业还是回馈社会,无论是面向贫困地区还是走向世界舞台,许家印始终如一,用“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这个八字作为自己的人生航标,作为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自我要求。

欢迎文末留言!

许家印 吃野菜(许家印衣锦还乡)(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