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

文章来源于:万物资源,供稿:青年传媒中心


四月芳菲霞光升,云滇沧溟百花红

湖水潋滟孤岛横,莺燕鸣啭万物醒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1)

抚仙湖景

云贵青藏高原本是一滴水都留不住的地方,却有蓝汪汪的滇池,绿琉璃抚仙湖。一面是湖水的宁静,一面是高原的野性。景致可娇可野,心境可盐可甜。

8亿年前,云南只是一片深海,数亿年的沧海桑田,高原从海底抬起。宋捷歌里唱:“苍山洱海旁,你在我身边。”不止苍山洱海,西山之旁是滇池,抚仙湖之旁是孤山......野蛮的雪峰下是平静的水波。

——《忽然,想走到云南去》

科考任务

稀有金属锂是自然界中最轻的金属元素,其应用贯穿于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信息技术、数控机床、节能装备、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众多领域,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关键金属。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发现大量碳酸盐黏土型锂资源,含锂层位分布稳定,有望成为我国锂矿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缓解我国锂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资源紧缺状况。

为推进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滇中新型锂资源成矿与增储”,长安大学温汉捷教授课题组赶往云南省玉溪市小石桥地区展开野外工作。此次科考主要目的为滇中盆地倒石头组地表露头踏勘、地层与构造特征调查及岩芯样品的光谱系统采集。在出发前,课题组根据遥感影像空间提取结果及基础地质信息研究,提前规划路线,确定剖面出露位置,预设采样点坐标,并进行光谱仪参数测试等准备工作。

启程

彩云之南

本次科考由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温汉捷教授、张贵山教授、刘磊教授带队,四名研究生(尹春涛、邱红信、陈瑜、蒲小楠)与三名本科生(张群佳、王乐、梅佳成)组成。2022年4月8日晚,科考成员抵达云南省昆明市,开展为期半月的碳酸盐黏土型锂矿野外调查采样与光谱测量工作。昆明理工大学于文修等教授与昆明维本科技有限公司王作琦工程师、杨云权工程师共同参与了本次地学科考工作。

云南之美早在澜沧江边蝴蝶会的传说里倩影婆娑,但直到踏上云南的那一刻,才真正领略到了灵秀山水。天色已近黄昏,健硕的铁树在清凉的河边悠闲地伸出枝叶。云南之行犹如解开美人的面纱,由远及近,朦胧时美,清丽时更美。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2)

晚照美景

行程概况

  • 4月9日,购买物资;调试设备;于昆明市测量岩芯样品光谱;
  • 4月10日,前往玉溪市小石桥乡,进行野外初勘;
  • 4月11日,野外实地标准地物光谱测量;
  • 4月12-16日,因西安行程码带星,于玉溪龙马大酒店隔离;
  • 4月17-19日,分为两队,一队进行遥感异常点检查与采样,另一队前往岩芯库测量光谱;
  • 4月20日,前往安宁市,野外踏勘;
  • 4月21日,前往玉溪市小石桥乡,遥感异常点检查与采样;
  • 4月22-23日,于玉溪龙马大酒店整理、寄送样品,返程。
  • 历程

光谱测量

为建立锂含量估算模型,课题组进行了样品光谱实测工作。课题组分别使用SR-3500光谱仪与ASD光谱仪于昆明市和玉溪响水村岩芯库测量样品光谱,共采集到近千条实测光谱与样品,为后期进行锂含量的快速定量估算工作提供可靠数据。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3)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4)

光谱测量工作时整理岩芯与样品

实地光谱测量需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因此课题组于4月11日对标准地物(亮目标与暗目标)进行实地光谱测量。课题组共测量4个标准地物,可用于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并与FLAASH大气校正结果进行对比。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5)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6)

实地测量标准地物光谱

历程

野外采样

云南省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床属于风化-沉积型矿床,通常具有分布面积广、产出层位稳定、规模大、开采成本低等特点。温汉捷教授在野外踏勘的途中,也会为大家讲解含矿层位分布、岩石类型区分、沉积环境等相关知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更深刻的认识。研究区锂矿产出层位为滇中下二叠统倒石头组地层,主要为一套滨海-湖沼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砂页岩、铝土矿夹劣质煤层。倒石头组岩石主要矿物为黏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等),锂主要赋存于蒙脱石类黏土矿物中。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7)

温教授野外授课

在全球资源日渐匮乏的形势下,锂矿资源前景不可估量,而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获得地表及浅地表信息,避免了人为无方向性探测。课题组通过对遥感异常点的野外检查,发现遥感提取结果准确度较高,尤其在盆地西侧,露头点与遥感异常点吻合程度较高。遥感手段可以快速准确定位露头目标,圈定找矿靶区,指导地表找矿勘探工作。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8)

勘探异常点野外检测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地学知识的不仅需要一本本教科书的积累,更需要在野外的一步步实践与验证。本次野外踏勘和异常点检查以及采样工作在队员们一敲一锤中稳步推进。挥动手中的地质锤,敲开岩石饱经风霜的外壳,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一块结核、一条缝合线,总会有新的收获。每一块野外采集的样品,都有我们的付出,为我们指引方向。探矿如同寻宝,怀着希望挖掘,在期待的目光里追索。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9)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10)

“敲敲锤锤”采样工作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11)

灰岩中的缝合线

带着欣赏的眼光,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们探索这孤独的大地,看见别样的风景,有着别致的心境。科考沿途的美景总会让人耳目一新,天边的云朵犹如七彩祥云,湛蓝天空和绵延起伏的青山一起为景致绘上醇厚的底色。田园屋舍与周围胜景相得益彰,胜似世外桃源。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12)

沿途胜景

锤敲时挥洒的汗水,追索时踩下的脚印,骄阳下晒黑的脖颈,一天工作的辛劳与疲惫,都被每一次返程时山边的夕阳和夜空的星辰抚慰。时光匆匆,近半个多月的云南滇中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工作圆满结束。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整理和寄送样品后,科考队顺利返程。一次野外科考,一次实地勘察融入了所有人的汗水和辛劳。兜兜转转,曲曲折折的探索令我们印象深刻,也让我们认识到科研工作的不易。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13)

扶仙湖留念

结语

走进云南,探寻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完成了此次实地科考任务,感触良多。通过这次科考,我们不仅收获了科考工作经验和科研资料,还深刻认识到地质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这次云南科考之旅对于长期局限于学校学习的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我们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用脚步丈量大地,验证书本理论知识,顺利执行了科考计划工作,为未来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在美丽的云滇进行科考工作,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领略祖国锦绣山河,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必定颇有助益。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14)

碳酸锂矿山开采工艺(云南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科考记)(15)

课题组野外途中

供稿/尹春涛、蒲小楠

供图/陈瑜、张群佳

编辑/马雪萍

指导老师/刘磊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万物资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