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

金彩透丝,绢柔细腻,

千丝万缕,绵绵密密。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1)

眼前这些精细繁美如同刺绣的作品,

却是在一块块坚硬的木板上幻化而出。

这项木上绣花的精妙技艺

被称做“金漆透丝雕”

并于2016年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刀尖上的魔术师》——邓志文

20世纪80年代,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小城——瑞丽,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往来于东南亚的木材贸易,为木雕产业筑起了广阔舞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次瑞丽行,让出生于广东佛山木雕世家,从小就与木雕结缘的邓志文,毅然离开家乡,只身来到云南,扎根瑞丽,重新开始自己的木雕创作。那一年,刚满二十五的邓志文,充其量算是一名木雕新人,但年轻的他,却对木雕行业的未来,有着一些自己的思考。

邓志文:“我的前辈们,包括我父亲这一辈。一般做木雕呢,都是凸出来的,你要凸出来就必须把周边的木头铲掉,那这样的话,我觉得就比较浪费这些资源,我在想怎么用一种雕刻,既能有这种层次感,又能珍惜这些稀缺资源。”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2)

一方小小的木板,如何能将损耗降到最低,同时又能呈现出传统木雕的立体与美感。邓志文想到了儿时学习的工笔画,以线造型。这不仅能在平面上塑造出物体的立体与层次,还能让作品传达出更为细腻的美感。

于是,他尝试把这种原理运用到木雕中,但在反复钻研与尝试的过程中,邓志文逐渐意识到,一件好的透丝雕作品除了具备细腻造型之外,色彩的变化更是让其增添神韵的关键。

色彩的运用,在传统木雕工艺中已是司空见惯,但对于透丝雕这种独特的雕刻技法来说,并不简单。正在邓志伟为此而苦心琢磨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故宫游历,让他萌生了将“明代戗金工艺”融入到透丝雕刻中的想法。

邓志文:“从有这个灵感到多次的尝试,大概也花了四年多的时间。”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3)

四年的苦心钻研,邓志文将古老的阴雕技艺演变创新,同时又吸取了漆雕和玉雕的特点,在经历无数次尝试与失败之后。终于,在2014年,一种全新的雕刻技艺“金漆透丝雕”,应运而生。2016年,此项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邓志文也成为了“金漆透丝雕”创始人。

邓志文:“第一道我们叫漆底,干透再进行砂子打磨,反反复复大概二十次,直到木头表面的毛孔看不到,才能进行雕刻。”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4)

纯天然植物生漆通过高温煮后变成黑色,用灰棉纱擦在纯色的红木面板上,通过20多次反复的擦漆、打磨、自然凉干,直到木板表面平整,木孔消失,才能达到雕刻的要求。而此时,漆面的厚度大概只是一张A4纸的厚度。

邓志文:“因为你A4纸的厚度是很薄的,我们为了呈现它的深浅(明暗关系),那有一些部分就要雕到它的木头里。”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5)

呼吸之间,手起刀落。毫发之细微,气韵之连贯。此时的邓志文目注心凝,时刻保持下刀的节奏,一气呵成。通过腕力的细微变化控制着刻线的粗细、深浅和虚实变幻,若有毫厘差池,都会导致作品前功尽弃。这是对木雕师手、眼、心、法的协调配合的极大考验。

邓志文:“因为它需要不单是眼睛,还有手的腕力,还有腰,这些都需要用到力的。手腕控制的一个力度,如果一不专心,手稍微落重一点,整个板面就要重新做了。”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6)

审美、智慧、经验与技艺融汇于手中这把三寸刻刀,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态逐渐显现。刀下原本毫无生气的材料在一雕一刻间被赋予了无限生机。

2014年,在恭王府举办的“中华传统木雕技艺精品展”上,志文木业的《影雕禅椅》一经亮相就惊艳四座,中华木工委评审专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里既有传统工艺的传承,又有技法上的创新,是中国木雕发展新的里程碑上一个极具代表的作品。”并正式命名该雕饰技艺为“金漆透丝雕刻”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7)

2015年3月16日,邓志文受国家文化部邀请,参加在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举行的“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修交流活动”。展会期间,邓志文的作品脱颖而出,获得最具收藏、当代艺术成就、非遗传承贡献三项大奖。

2015年12月,邓志文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木作文化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华木作世家”称号,全国仅四家,云南唯一一家获此殊荣。

2016年5月,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届“工美杯”精品评选比赛中作品“金漆透丝雕刻禅椅三件套《和谐平安》”获金奖。

2017年9月,邓志文被云南省工艺美术专业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审委员会授予“云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8)

与瑞丽这座小城的相识相知,让邓志文的雕刻产业在这里生根发芽。和很多企业家一样,他也选择了将自己的所得,回馈给这里更多的人。在他的资助下,许多学生完成了自己迈出大山的大学梦。疫情期间,邓志文考虑到很多员工家庭困难,还给他们加了工资。

员工 赵瑞燕:“我家是建档立卡户,家里也比较困难,通过邓总在这边工作,给家里缓解了很多压力,疫情期间,邓总还给我们加了工资。”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9)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邓志文也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2016年邓志文技能大师工作站成立以后,至今已带徒100余人。

邓志文:“时代不断在变,人的眼光、品味不断在提升,我也要求我的员工不断学习,不断地创新,把我们传统手工艺一直传承下去。”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10)

这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继古开今的时代。在中国木雕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匠人们用勤劳与智慧将木雕工艺进行着传承与创新。每一件精雕细琢的作品背后,蕴藏的不仅是工匠们多年练就的手艺,更多的是他们安静的刻刀之下对生命的感悟。那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挚爱。而“金漆透丝雕刻”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技艺,将在一代代有志人的手中发扬光大,这是手艺人的选择,更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刀尖上的魔术师》

瑞丽市志文木业有限公司

高级工艺美术师

邓志文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11)

更多精彩内容,

请收看云南广播电视台

播出的《云岭工匠·第三季》

节目播出时间:

云南广播电视台

都市频道

9月27日 22:00

公共频道《民生关注》

9月27日 21:00

为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建设,助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由云南省总工会、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云岭工匠》第三季11-20集,9月20日起将在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公共频道、七彩云新媒体平台播出。

十名工匠们在所属工种和行业中作出过突出贡献,他们以炉火纯青的技艺,展现了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民间刺绣和枕头(在木板上也能绣花)(12)

编导:杨烨东、刘薇、郭倩

摄像:徐玮、金继坚、周怡婷

编辑:廖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