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楷的特征和特点(唐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唐朝人楷书称唐楷,唐楷确实很好,但我不建议大家长期学习唐楷,偶然练练就好,就算你写的跟唐楷很近了,我也不觉你很厉害,因为学习唐楷非常难出新意。

唐楷就像带刺的玫瑰,可望不可求。

为什么?

1、唐楷,食之无味

唐楷的巅峰造就就标准馆阁体,易堕入“二田”深渊

唐朝科举取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书法,书法只要楷书写得好就能当官,这个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这一政治制度导致的结果是,唐朝很多人为了把楷书练好看,越来越标准,于是楷书在唐朝形成了风气。楷书的馆阁体也出现了。

馆阁体书家典型代表就是沈度:

唐楷的特征和特点(唐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1)

明朝 沈度

而书法最忌讳的就是馆阁体,不能把字写规矩,规矩就没有新意没有变化,米芾就说

“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痛批唐楷。

所以唐楷有个毛病,如果练久了,一不留神就落入馆阁体的深渊,无法自拔,就像田英章、田蕴章,很难出来,离书法的真谛就越来越远。

因此我说唐楷就是食之无味。

2、唐楷,弃之可惜

唐楷精妙,少有人能理解,需学行草书

那唐楷就不好么?

显然唐楷是非常好的,对于初学者可以学习一下,就像孙过庭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唐楷最好的范本莫过于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这几个人都可以去学,但是没有经历行草书的练习,你很难理解其中楷书的细微妙处,他们几个人的精妙没有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一个长年只学习楷书的人无法体会,甚至看到精妙之处都会认为是败笔,自己主观上加以修正,永远在错误的带路上渐行渐远。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如下图欧阳询《九成宫》

唐楷的特征和特点(唐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2)

这个“帝”字下面的竖画并没有在字的正中央,而是稍微偏一点,很多人就自己主观写的时候就写到字的正中央,这是一种错误的读帖思维,不在正中央才是欧体的险觉特征,欧体中有很多笔画是偏移的,有的东倒西歪,不懂书法的人很容易主观纠正,至使学成馆阁体,这是非常要命的。

正如孙过庭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那么怎样才能有这种识别唐楷精妙之处的能力呢?

答案就是学习行草书,学习王羲之、苏轼、米芾这些人的书法。或者学习魏碑,当然魏碑还是有点难,门槛更高。了解到自然书写的奥秘,欧阳询很多字的险觉就是自然书写造成的,是一种偶然生发,同一个不会有相同的险觉之处,他们一定是不同的。

唐楷的特征和特点(唐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3)

想要了解唐楷的真谛,得学习行草书,理解书法中的奥秘,然后你再去写楷书就会像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一样把唐楷写好。甚至写出自己的楷书。

所以我说唐楷弃之可惜。因为唐楷确实写得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