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

1948年9月的上海,大公报的记者拍下了王孝和牺牲的画面。

虽然知道自己将永远离开这个人世间,王孝和却面不改色,挺起胸膛走向刑场。

他甚至面露微笑,目光坚定,一旁的国民党警察个个神色慌张,面露惶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最终,年仅24岁的革命志士王孝和,没有等来最后的胜利。也没能等来和挚爱妻子的送别,便倒在了国民党枪下。

王孝和牺牲后,很快迎来了全面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他的事迹被改编为评弹、戏剧等诸多文艺作品。

这些文艺作品大多都是围绕着,王孝和在监狱中,生命的最后时光写给妻子的那50封信而展开。

其中有真情流露的温声细语,也有信仰之光的璀璨不熄。

直到现在,各界群众,学生依旧在传承、学习着王孝和的故事,他的故事里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不断奋进。

那么,王孝和与妻子忻玉英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而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

(王孝和烈士)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定下“娃娃亲”为何悔婚?

在王孝和11岁时,他的母亲到隔壁忻家串门,发现忻家的7岁的小女儿忻玉英聪明伶俐,王孝和母亲当即和忻玉英母亲商量,为他们定下了娃娃亲,并且举办了一次简单的订婚仪式。

在那个年代,当地盛行定娃娃亲的习俗,以此来增加两家人的亲密度。

一般会等到男孩子20岁的时候,就举办婚礼正式结婚。

就这样,7岁的忻玉英在名义上已经是王孝和的妻子,从那之后,她便按照传统在家中等待着长大后就正式嫁给王孝和。

然而,一直等到忻玉英15岁,王孝和家里并没有根据习俗来下聘礼。

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发动内战,忻玉英家里以为只是受战乱影响,因此继续等了2年。

两年后,忻玉英已经18岁了,如果娃娃亲再没有正式结婚,这在乡下是非常丢脸的一件事。可在上海的王孝和始终没有回到家乡履行娃娃亲的承诺。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2)

(青年时期的王孝和)

忻家着急嫁女,而王家也着急,多次写信催促王孝和回来完婚,王孝和都不为所动。

终于忻玉英等来了王孝和的一封信,然而这封信让忻玉英如遭雷击一般,他竟然在信中表达了想悔婚的意思。

在旧社会,男方单方面解除婚约,别人只会指责女方出现了不检点的行为,再想嫁人就更难了。

这让忻玉英非常痛苦,自己并没有什么不检点之处,为什么王孝和要悔婚?

情急之下,忻玉英要求母亲带着他去上海找王孝和,当面问清楚。

第2天他们就坐汽车来到了上海,终于见到了几年没见面的王孝和。

此时的王孝和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在工厂当工人的他,穿着夹克衫,非常精神帅气。

见到王孝和那一刻,忻玉英顾不上女孩的羞涩,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最终在两家人的撮合下,王孝和带着忻玉英来到了上海的一个公园。

忻玉英并没有直接质问,而是腼腆地跟在王孝和身后,等着他说话。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3)

(上世纪的上海)

让忻玉英没想到的是,王孝和竟然质问他为什么要信佛和赌博?

直到这时忻玉英才知道王孝和想解除婚约的原因,原来一些谣言传到了王孝和的耳中,让他以为忻玉英在乡下经常赌博,而且还信佛。

忻玉英再一次流下了委屈的泪水,他向王孝和解释自己从来没有赌过钱,也没有信佛。

听完了忻玉英的解释,王孝和也感到非常愧疚。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很快解开了心结,他们边走边聊,谈得非常投机。

不仅如此,王孝和还非常大方的请忻玉英吃了一次大餐。

由于忻玉英长期在乡下生活,非常艰苦,甚至很少能吃到肉。

王孝和专门为忻玉英点了一份超大量的蹄髈,然而忻玉英出于女孩的腼腆并没有吃多少。

吃完饭,王孝和还要去工厂上班,因此他格外体贴地把忻玉英送到了他在上海的姑妈家,并且约定第2天再一起出来玩儿。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4)

(上海发电厂)

两个年轻人打开了心结,相处非常愉快,也让两家大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从第2天开始,王孝和几乎每天都往忻玉英姑妈家里打电话约她。

而两家的大人看到年轻人相处很好,就商量着回去就让忻玉英住到王孝和家里,完成婚约。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王孝和竟然告诉忻玉英他们结婚需要征求组织的意见。

这让忻玉英放下的心,再一次悬了起来。

有一次约会,忻玉英明显感觉到远处有一个人不停地观察自己,后来他才知道那个人就是王孝和和领导在暗中有意考察自己。几天后王孝和告诉忻玉英他们的领导同意了他们的婚姻。

至此,忻玉英隐约感觉到自己将来的丈夫有些不简单,但她并没有过多质疑。

王孝和表面上只是上海工厂的一个普通工人,但他在上海的工人阶级里早已是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

关于自己丈夫的真实身份和一些故事,是在王孝和牺牲后她才知道的。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5)

(上海工人罢工)

2.投身革命,他是工人罢工的骨干

在王孝和眼里,自己的父亲母亲在那个年代经历了诸多苦难,父亲虽然在一家外资工厂里当技术工人。

但饱受资本家的剥削,工资少得可怜,一家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面,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然而这个家庭的不幸接踵而来,自己的两个哥哥先后因为意外去世,母亲的精神受到刺激。

两年后,王孝和年幼的弟弟却又被人拐走了。

接连的打击让母亲有些精神失常,而后又患上了重病,瘫痪在床,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就这样,这个原本人丁兴旺的家庭只剩下王孝和和父亲相依为命。

为了给母亲治病之前欠下了很多债,因此年仅十几岁,王孝和就跟着父亲进入到了资本家的工厂里上班。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6)

上世纪的上海

父子俩在工厂里辛苦上班,每天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却拿着最少的工资。

父亲因为经常劳累,身体也患上了疾病,即便如此,依旧坚持上班。

可恶的资本家甚至不允许父亲请假休养,否则可能一个月都白干了。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年轻的王孝和内心里燃起了反抗的火花,他发誓要凭着自己的努力推翻资本家的统治,让和自己一样的工人过上好日子。

因此他在上班的同时,还坚持刻苦学习。终于在他的努力下,考上了上海的一所英文学校,经过两年的学习,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让他接触到了革命思想。

在学校里他经常参加各种学生运动,一起声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优秀青年,在一名地下党员的介绍下,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7)

(旧上海街头)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进入了上海一家电力公司。

在和大家一起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向工友们传播革命思想,逐渐在工厂里有了很强的影响力。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悍然发动了内战。

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和地下党员,成了国民党特务抓捕的重点对象。

而此时王孝和已经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地下党员,他悄悄隐藏身份,做工人们的思想工作,团结大家共同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

在此期间他相继组织了很多次罢工活动,号召大家迫使蒋介石停下内战。

虽然国民党特务知道王孝和在工人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但并没有他是共产党员的证据,因此很多次国民党的搜捕行动,都让王孝和侥幸逃脱。

也正是在此期间,忻玉英来到了上海找到王孝和“逼亲”。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8)

上世纪的上海

在忻玉英眼中,王孝和只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有气质的工人,却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更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成了上海工人运动中的骨干力量。

而这一切,王孝和从来没有向忻玉英透露,这既是保密纪律的要求,也是为了保护忻玉英。

1948年年初,在王孝和的号召下,上海电力公司成立了工会,凝聚和团结了大多数工人加入到其中。

工会成立后,工人迅速掀起了大规模罢工行动,一方面表达对资本家的不满,一方面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

在电力公司工人的带动下,其他很多工厂工人也陆续开始罢工。

至此,王孝和的巨大能量才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

后来,忻玉英回忆,丈夫之所以想要悔婚,是因为那段时间他时刻都处在危险和忙碌之中,并不仅仅是嫌弃自己“信佛和赌博”,这只是王孝和不想牵累她的一个借口。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9)

上世纪的上海

然而,那时候,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胜利曙光已经出现,王孝和相信不久将来就能能给忻玉英幸福安稳生活。

所以,当忻玉英到上海找到王孝和后,王孝和果断答应了忻玉英,并且约定了婚期。

3.革命中的爱情

当时的形势非常复杂,时局动荡,他们并没有举办一场像样的婚礼,两家人简单吃了顿饭,忻玉英就搬到了王孝和家里。

可是,不知为何王孝和却强烈要求到外面租房住。忻玉英也没多问,就跟着丈夫搬到了外边。

后来他才知道,丈夫这是为了方便组织工人运动、开展地下工作。

结婚后,他们的日子清贫而艰苦,家里的一个八仙桌和4把椅子都是王孝和的工友们送来的。

而王孝和的工资不仅要负责两个人的日常开销,而且还要拿出一部分还债。

虽然日子紧巴巴,但忻玉英的心里非常踏实,他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干大事的人,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格外体贴,只要发了工资就全部交给自己,不仅如此,还给自己添置很多衣物。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0)

上世纪的上海

然而细心的忻玉英发现,每次听到外面有罢工的消息,丈夫都会要求他拿出一部分钱捐给罢工的工人,对此忻玉英从来没有过问过,他坚信丈夫是在干正确的事。

再后来经常有陌生的人来到家里,王孝和对妻子解释说,和工友们打打麻将。

一开始忻玉英非常不理解,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最讨厌赌钱的。

可观察了几天忻玉英发现,他们虽然摆了一副麻将牌在八仙桌上,但却从来没有真正打过麻将。

不仅如此,每当那些工友来之后,丈夫还让忻玉英去门口放哨,如果有陌生人靠近他家门口,就通过敲门的方式来预警。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1)

对此王孝和向忻玉英解释,是为了防止有警察来抓赌。

忻玉英也没有多问,总是默默听丈夫的话,自己坐在门口做手工活,帮他们放哨。

在那些工友走之后,第2天丈夫都会让忻玉英带着一份材料送到指定地点,并且详细交代她和别人对接的暗号。

忻玉英知道事情重大,从来不敢马虎,都是谨慎小心地完成丈夫交给自己的任务。

和丈夫结婚一年之后,他越来越敬佩自己的丈夫,王孝和不仅会说英语,而且还会说日语。

不仅如此,他还是电力厂的技术骨干,拿着厂里最高的工资。

然而在日常的交谈中,忻玉英经常听到王孝和说一些工人运动、共产党员等词语。他内心里隐约感到丈夫在从事着一项极为危险的工作。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2)

因为在和邻居的交往中,经常听到一个老太太说,国民党特务在到处抓捕共产党的事,这让她内心继位忐忑。

忻玉英知道丈夫格外忙碌,因此在生活上格外细心照顾他,经常省下钱给丈夫改善生活,补充营养,每次王孝和外出,她都送到门口,直到丈夫背影消失在拐角。

每次到下班时间,忻玉英又早早在门口等候,即便等到半夜,也要等。

后来有一段时间,王孝和回家后格外高兴,有一次回家竟然紧紧抱起忻玉英,兴高采烈的转着圈。

从丈夫口中得知,解放军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

激动过后,王孝和深情的告诉忻玉英,全国解放了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起来的,一定要让你过上辛福生活。

每当这时,忻玉英内心里都荡漾着幸福和憧憬。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3)

(王孝和两个女儿)

很快,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这更加让忻玉英感到格外幸福。

而在此期间,王孝和更加忙碌,有时候甚至连续几天都不回家。

有时候,即便回家很快又匆忙离去。对此忻玉英无怨无悔,她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年幼女儿的工作。

然而1948年4月21日,忻玉英带着女儿目送丈夫离开后,就再也没没有等到丈夫回到家中。就在那一天,王孝和被捕了。

4.被捕入狱,50封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其实在王孝和被捕前,忻玉英已经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因为那几天,丈夫总是有意无意给她交代“后事”,嘱咐她万一不幸被捕,可以卖家里的家具维持生活,组织上一定回来照顾他们的。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4)

(临刑前的呐喊)

除此之外,丈夫强调最多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能出卖工友,这些忻玉英都牢牢记在心里。

那些天,每次丈夫出门,忻玉英都提心吊胆,反复叮嘱他一定要格外小心。可没想到不幸还是降临了。

那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几个国民党警察,把忻玉英带到了王孝和所在的电力工厂,国民党警察让他来是为了让她指认哪些人是王孝和的同党。

直到此时,他才知道丈夫被捕了。

现场的工人们站成一排,在这些人里有很多熟悉面孔,他们都曾经多次到自己的家里来。

虽然国民党警察不断对忻玉英进行威逼利诱,欺骗她只要供认出同党就会释放他丈夫,但忻玉英一个字都没有说。

国民党警察无奈之下只能把她放回家里。但他们却把怒火发泄到了王孝和身上。

为了掌握王孝和串通共产党员组织工人罢工的证据,开始在监狱里对他动用各种酷刑。

监狱里的老虎凳、电击等酷刑轮番在王孝和身上用了一遍,自始至终王孝和都没有吐露一个字。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5)

(被捕情景)

与此同时,监狱外的工人在我们党的带领下联合各界人士纷纷要求国民党警察释放王孝和。

但国民党警察接到上级指示,绝对不能释放王孝和。

王孝和在监狱里非常挂念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于是他开始在监狱里写家书,每一封家书都充满了对妻子的思念和担心。

王孝和此时还不知道,妻子已经怀了他们的第2个孩子。

接到丈夫的家书,忻玉英都会认真看上好几遍。他内心里多么希望丈夫能回到自己身边啊。

很快地下党员就来到家里找到忻玉英,有时候是来给她送家书的,有时候则是帮助她送一些日常用品,让她有机会捎给给监狱中的王孝和。

地下党员还帮助他去国民党警备司令部为丈夫“喊冤”,督促国民党放人。

她带着年幼的女儿,还挺着大肚子,让她赢得了周围群众的同情和声援,也终于触动了国民党警察。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6)

(王孝和写给妻子的家书)

国民党警察终于同意让忻玉英去监狱里探亲,这让她有了和丈夫见面的机会。

第一次会见,忻玉英看到自己的丈夫带着沉重的脚镣,面容已经被警察折磨的不成人样,她心里心痛不已。

可是,王孝和却不断安慰妻子,让她不要担心,自己很快就会获得释放,反复交代她,一定要保重身体,带好两个女儿,培养他们长大成才。

之后,王孝和平均每隔3天就会写一封家书,前后写了50封信。既有鼓励妻子坚强生活的,也有写给工友的,其中最短的一封信只有53个字。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7)

(王孝和赴刑场)

这封53字的信也是王孝和最后一封信,他乡监狱外的工友们发出最响亮的号召:“前途是光明的!那光明正在向大家招手呢!只待大家努力奋斗!”

5.英雄远去,精神永存

在王孝和被关押的5个月之后,国民党监狱宣布将对他执行死刑。

消息传出后,上海20余家媒体纷纷谴责国民党的暴行,不仅如此,上万名老百姓自发来到监狱门口声讨国民党。

无奈之下,国民党竟然决定秘密执行对王孝和的死刑。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8)

(王孝和行刑前)

当天,周围虽然没有围观的群众,但有大公报记者在现场,用镜头记录下了王孝和被执行死刑的过程。

王孝和在被执行死刑前,向在场的记者们痛斥国民党的暴行,揭露他们不敢公开行刑的丑陋嘴脸。

不仅如此,他还面带微笑的大声宣告:“天就要亮了,我王孝和一个人倒下去,会有千百万个人站起来。”

这让在场的警察和刽子手心惊不已。据当时的报纸记载,刽子手举起枪的手不停颤抖,死活不敢扣动扳机。

但在长官的督促下,最后枪声还是响起。刽子手连开三枪都没有打死王孝和,最后王孝和死于流血过多,壮烈牺牲。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19)

王孝和牺牲后第二十二天,他的第二个女儿王佩民降生了。

考虑到王孝和妻子没有经济来源,党组织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了援助,经常会有地下党员悄悄来到家里,给忻玉英留下一些钱和物资。

几个月后上海解放,没多久,新中国就成立了。

1949年11月,我们党在上海逸园为王孝和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追悼大会,当时上海各界群众有将近2万人自发来到现场为英雄送别。

此后,上海党组织全力照顾忻玉英和她的两个女儿,还把忻玉英安排进正规学校学习,帮她进入王孝和生前工作的发电厂工作。

不仅如此,还给她们母女重新安排了住房,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照顾。

忻玉英尽心尽力的培养两个女儿,两个女儿也很争气,大女儿王佩琴学习小提琴,颇有成就。小女儿也在地方政府机关有了稳定工作。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20)

(忻玉英和两个女儿给王孝和扫墓)

从小到大,忻玉英给两个女儿讲的最多的就是他们父亲的革命故事。

尤其是从未见过父亲面的小女儿王佩民,虽然对父亲一点印象没有,但父亲的形象在他心中却格外高大。

长大后,王佩民一直努力从精神上“追寻”父亲的足迹,她精心收藏着大公报公布的父亲受刑时的照片和父亲在狱中写给母亲的50封家书等。

在王佩民看来,这些是父亲留给她最宝贵的财富,在追寻中,她读懂了父亲面对死亡时从容的微笑,读懂了50封家属中蕴含的革命理想和信仰力量。

尤其让王佩民感到自豪的是,从小到大,无数人都问过她这样一句话:“你就是王孝和烈士的女儿啊!”

王佩民知道,父亲永远活在大家心中,也如一道光,永远照亮着自己前行的路。

24岁时,王佩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她看来,这是一种血脉赓续,自己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被十万元逼死的父亲(王孝和妻子回忆)(21)

(忻玉英在王孝和墓前)

在2014年,忻玉英已经86岁高龄,坐在夕阳下,往日里一幕幕不断在脑海中闪现,60多年过去了,丈夫王孝和牺牲前的情景依旧如此清晰,每每想到这些,忻玉英就热泪盈眶。

眼前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封丈夫在狱中写的家书,这只是复印件,这样的书信共有50多封,原件都被收录在上海市档案馆中。

60年来,忻玉英把这50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她眼里,这是自己和丈夫爱情的缩影,更是丈夫投身革命、顽强不屈精神的见证。

那一天,他在信中嘱咐我:我劝您身体要保重,忧愁不得,不然身体就要弄糟。

那一天,终于能到监狱探亲了,他脚上的脚镣哗啦啦响,却安慰我:这只是监狱里的规矩,不久就会解去。

那一天,他面带笑容走向刑场,刽子手颤抖着双手扣动了扳机,连开三枪。

那一天,上海2万名群众在逸园自发参加追悼大会,来给他送行。

……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新中国成立前一年,他在狱中写下50封家书,2021-04-23

2.新华网,王孝和烈士50封家书背后的故事,014-04-02

3.上观新闻,妻子回忆中的王孝和:临刑前,他在狱中写下五十多封家书,2021-04-03

4.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从狱中50封家书感悟家国情怀,2021-05-25

编辑:天色渐明

责编:林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