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河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哪里之新乡市)

地名由来:

《太平寰宇记》卷56说:新乡县"取新中乡以为名"。

新乡名称源于西汉为获嘉县的新中乡,《太平寰宇记》卷56:新乡县"取新中乡以为名"。西晋太和五年(370年)在今新乡市建新乐城。《史记志疑》:"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

伟大的河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哪里之新乡市)(1)

"新中"出现于中国历史上,最早见诸《史记·楚世家》,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在卫辉设汲县,属河内郡。新中是汲县的一个乡,即新中乡。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夏4月,南越(今广州一带)相吕嘉谋反,汉武帝派兵前去讨伐。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巡视至新中乡,得到斩获吕嘉首级的消息,改新中乡为获嘉县。隋统一全国后,于开皇六年(586年)划汲县、获嘉县两县组成一个新县,取原"新中乡"首尾二字为县名,"新乡"由此见诸史册。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中期,全市大部分区域已进入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即传说的尧、舜时期,我国分为九洲,全地域今之新乡、获嘉、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市区属冀州,今之延津、封丘、原阳县西部属兖州,长垣、原阳县东部属豫州。

夏代全市境域是夏族活动的中心区域。相传夏后氏之世,古封父国,即在今封丘县境内。夏末有名的鸣条之战,就是在封丘进行的,最后桀败,夏亡。

商代全市境域大部属畿内地。这时的小城邑有牧(今卫辉市北)、凡(今辉县市南樊城)、宁(今获嘉县西)、鸣条(今封丘县东)、封父(今封丘县西)等。

武王灭殷分殷畿内地为三个诸侯国,以监殷民,史称"三监"。即武王之弟管叔封于庸城(今市区、新乡县、卫辉市一带),蔡叔封于卫(今滑县、淇县一带),霍叔封于邶(汤阴县东)。武王死后,"三监"叛周,周公讨平"三监",将其地全部封给他的弟弟康叔。康叔居于卫(今淇县),全市境域即为卫地。当时区内的小诸侯国和一些小城邑还有凡、共(今辉县市)、胙(今延津城东三十五里大城村)和封父等。

春秋时期,今新乡区、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封丘、长垣和延津北部当时属卫,延津南部及原阳属郑。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后,晋国逐渐称霸中原,本区全属晋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今新乡区、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原阳、延津属魏,封丘、长垣先属韩,继尔属魏。公元前266年后,全市境域均属秦有。

秦代,境内当时设有8个县,分属三川郡和东郡。属三川郡的有修武(今获嘉和新乡区及新乡县西南部)、汲(今卫辉市和新乡县北部,另说属东郡东境)、共(今辉县市)、卷(今原阳西)和阳武(今原阳)。属东部的有酸枣(今延津,另说先属三川、后属东郡)、平丘(今封丘东)、长垣。

伟大的河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哪里之新乡市)(2)

西汉时期,全市境域当时设12县,分属2部、4郡。属司隶部何内郡(郡治怀县)的有汲(今卫辉市和新乡县部分)、共(今辉县市)、获嘉(始置,今新乡区及新乡县西南部)、修武(今获嘉)4县。属司隶部河南郡(郡治洛阳)的有原武(今原阳)、阳武(今原阳东南)和卷(今原阳西)3县。属兖州刺史部陈留郡(郡治陈留)的有封丘(今封丘一部分)、平丘(今封丘东部)和酸枣(今延津)、长垣4县。属兖川刺史部东郡(郡制濮阳)的有燕(今延津城东北)。新乡源于西汉为获嘉县的新中乡,东晋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在今新乡建新乐城。《史记志疑》说:"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

东汉时期,除司隶部改为司隶校尉部,河南郡改为河南尹外,其他与西汉大体相同。

三国时期,全市境域属魏。设有12县,先后分属3州、3郡、1尹、1国。汲、获嘉、共、修武4县先属司州(州治洛阳)河内郡,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郡治淇县)改属冀州(治今河北冀县),4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原阳西)、原武、阳武3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东北)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4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

西晋时期,全市境域设10县,分属2州、3郡、1国,属司州汲郡的有汲、共、获嘉、修武4县,属司州荥阳郡时有卷(原武省人)和阳武2县。属兖州陈留郡的有酸枣、封丘、长垣3县,属兖州濮阳国的有东燕(今延津境)。

"十六国"时期,全市境域先后曾属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国,当时战乱频仍,郡县区划变化不大,多沿晋制。

北魏时期,全市境域设有11县,分属司州(治洛阳)的3郡。属汲郡的有汲、获嘉、共、南修武(今获嘉)4县。属东郡的有酸枣、南燕、封丘和长垣4县。属荥阳郡的有原武(孝昌中复置)、卷和阳武3县。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北魏分为东西魏,全市境域当时均属东魏。设11县分属3州、6郡。属司州(治邺,今安阳市)汲郡(治今浚县枋城)的有汲、获嘉、南修武3县,属司州林虑郡(治林县)的有共县。属司州东郡(治滑县老城)的有酸枣、南燕、长垣3县。属梁州(治大梁)除留郡的有封丘。属司州荥阳郡的有卷县。属北豫州(治成皋)广武郡的有原武和阳武。另外、兴和二年曾侨置义州和伍城郡于汲。

北朝的齐、周对峙时期,全市境域设有5县分属3郡。属汲郡的有伍城(废义州,省汲入伍城)和共县。属广宁郡(治原山阳)的有修武县,移修武(原治今获嘉)治今修武县(北齐废获嘉又废北修武和山阳,今获嘉及新乡西南归入修武县)。属广武郡的有阳武(北齐废卷入荥阳,废原武入阳武)。属东郡的有南燕(北齐废封丘、酸枣入南燕)、长垣。后北周废广宁郡,于南修武(今获嘉)置修武郡,改阳武属郑州。

隋朝时期,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时的分裂局面,重新调整了行政区划。全市境域当时设10县分属4郡,属河内郡的有获嘉(开皇初,废修武郡,改名获嘉,此后,获嘉均指今获嘉县)、新乡(开皇初,始置新乡县,治古新乐城)、共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改共县为共城县)3县。属东郡(治白马县,今滑县境)的有封丘、胙城(旧称东燕,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名)、长垣(一度称匡城)3县。属荥阳郡的有酸枣、阳武和原武3县。属汲郡(郡治卫县,今淇县东)的有汲(改伍城为汲)、隋兴(今汲县境,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寻又析置阳源县,大业初省人)2县。

唐代,全市境域当时设10县,先后分属2道7州。属河北道怀州(州治河内,短时期曾属都畿道)的有获嘉县,属卫州(州治卫县,今淇县境,贞观元年移治汲县)的有汲(省隋兴入汲)、共城、新乡3县。(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汲县治义州,辖汲县和新乡,四年废义州,在获嘉置殷州,辖获嘉、新乡、共城等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属河南道滑州(治白马,滑县境)的有胙城、酸枣、匡城,长垣(贞观八年公元635年废长垣入匡城)4县。属河南郑州(治管城,即今郑州,一度属畿内道)的有原武、阳武2县,属州(州治浚仪,今开封西北)有封丘。

五代时期,全市境域设10县分属4州、1府。属怀州的有获嘉、共县,属滑州的有胙城,属郑州的有原武,属卫州的有汲县、新乡,属开封府的有酸枣(后唐时曾属滑州)、阳武(后唐属州)、封丘、长垣(一度与匡城治)4县。

伟大的河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哪里之新乡市)(3)

宋代,全市境域设10地县分属3路、1府、3州。属京畿路开封府的有封丘、阳武、延津(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由酸枣县改)、鹤丘(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为避太祖讳,改匡城为鹤丘,寻复曰长垣)。属京西北路郑州的有原武,属京西北路滑州的有胙城。属河北西路卫州的有汲、新乡、获嘉和共城。

金时期,全市境域当时设10县分属2路、1府、2州。属南京路开封府的有封丘、阳武、延津(贞佑三年公元年1215升为延州,州治今原阳城东北延州村,辖延津、原武、阳武)、长垣(公元1194年,明昌五年,因黄河改道,改属大名府开州)。属南京路郑州的有原武。属河北西路卫州的有汲、新乡、苏门(由共城改,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改为河平,明昌三年公元1193年改为苏门、贞佑三年公元1216年九月升为辉州)、获嘉、胙城(初属开封府,后属卫洲,贞佑五年公元1218年为卫州倚郭)。

元朝,全市境域当时没9县分属直隶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属直隶中书省卫辉路的有新乡、汲县、获嘉、胙城4县和辉州(省苏门县入辉州)。属直隶中书省大名路的有长垣,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梁路(一度称南京路)的有原武、阳武、延津、封丘4县。

明朝,全市境域设10县分属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卫辉府和开州。属开封府的有阳武、原武、封丘和延津4县,属卫辉府的有汲县、胙城、新乡、获嘉、辉县(元代辉州改)5县。康京师开州的有长垣县。

清朝,原武(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由开封府来属)和阳武(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由开封府来属)属河南省怀庆府。汲县、新乡、辉县、获嘉、延津(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来属,五年公元1727年废胙城入延津)和封丘(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来属)属河南省卫辉府。长垣县直隶省大名府。

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全国废府存县,易为省直属。

民国二年(1913年),河南成立豫北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河北道(道治汲县),辖新乡县、获嘉、汲县、辉县、阳武、原武、延津、封丘8县,长垣属直隶省大名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洋政府下令撤销道级建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调整地方行政区划,河南省下设行政督察区。除长垣属河北省十一行政督察区、汲县属河南第三行政督察区(治安阳)外,其余均属河南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新乡)。

民国二十六年(1978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底,全市境域大部分县城沦陷,出现日伪、国民党、共产党三种政权并存局面:国民党政权多属流亡性质;日伪政权分属河南省豫北道、河北省冀南道;抗日民主政权分属太行七专区、八专区、太岳四专区、冀鲁豫四专区管辖。

抗日战争胜利后,太行八专区改为四专区,辖获嘉一部分。辉县、汲县、新乡、原阳及获嘉一部分归太行五专区管辖。延津、封丘归冀鲁豫四专区管辖。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军队于1945年9月抢占了全市境域大部分县城和农村,并恢复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国民党统治区地面。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解放了延津、封丘、长垣,1948年解放了获嘉、汲县、原阳以及新乡县广大农村。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7日,汲县改为卫辉市(次年撤销)。1948年11月,在新乡县境设置新乡(治新乡县城,暂在新乡县小冀办公),新乡建制自此诞生,归太行行署新乡专署领导。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新乡县县城获得解放,中共新乡委、新乡人民政府开始进城办公,至此,全市境域获得彻底解放。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太行、太岳及冀鲁豫区,成立平原省,辖新乡、濮阳、安阳、菏泽、聊城、湖西等6个专区和新乡、安阳两市。新乡为平原省省会。太行四专区改为新乡专区(驻焦作),获嘉、辉县、汲县、新乡、延津、原武、阳武7县归其领导,封丘、长垣归濮阳专区。

伟大的河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哪里之新乡市)(4)

1950年,原武、阳武合并为原阳县。

1952年,平原省撤销,新乡、安阳、濮阳专区改属河南省,新乡归河南省直辖。同时新乡专署迁驻新乡,所辖除封丘、长垣归濮阳专区外,其它各县均归属新乡专区。

1954年,濮阳专区撤销,封丘、长垣改属新乡专区。

1955年,长垣县划归安阳专区。

1958年,新乡、安阳两专区合并为新乡专区,全境属之。

1960年,撤销新乡、获嘉二县建制并入新乡。

1961年10月,恢复新乡、获嘉二县建制,同时新、安两专分治。新乡和获嘉、辉县、新乡、汲县、原阳、延津、封丘归新乡专区。长垣县归安阳专区。1967年,新乡专区改名新乡地区。

1974年,新乡改为省地双重领导,1978年1月,又改归新乡地区领导。

1983年9月,新乡县和汲县划归新乡领导。获嘉、辉县、原阳、延津、封丘仍隶属新乡地区。

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长垣属新设的濮阳市。

1986年2月,撤销新乡地区,新乡辖新乡县、汲县、获嘉、辉县、原阳、延津、封丘、长垣8县。

1988年11月,汲县改为卫辉市,辉县改为辉县市,隶属关系未变。

至1999年底,新乡市下辖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城区设有卫滨、红旗、牧野区、凤泉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工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新乡市总人口5407433人;其中:红旗区330170人、新华区203783人、北站区100132人、郊区141856人、新乡县424138人、获嘉县381227人、原阳县642409人、延津县457771人、封丘县719510人、长垣县765740人、卫辉市464371人、辉县市776326人。

2003年12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4号):新乡市新华区更名为卫滨区,北站区更名为凤泉区,郊区更名为牧野区。调整新乡市红旗区、卫滨区、凤泉区、牧野区行政区域。 (1)将新乡县的关堤乡、洪门镇(不含王湾、李村、赵村、贾屯、梁任旺、定国、吕村、堡上、孙村、东聂庄、秦庄11个村)划归红旗区管辖;将原郊区平原乡的孟营一村、孟营二村、孟营三村、城关、东关、骆驼湾、马小营、张庄、段村、留庄营、饮马口、西马小营、臧营13个村划归红旗区管辖。调整后,红旗区辖东街、西街、渠东、南干渠、向阳5个街道和关堤乡、洪门镇。区人民政府驻新生巷。 (2)将原郊区的平原乡(不含孟营一村、孟营二村、孟营三村、城关、东关、骆驼湾、马小营、张庄、段村、留庄营、饮马口、西马小营、臧营13个村)划归卫滨区管辖;将新乡县洪门镇的王湾、李村、赵村、贾屯、梁任旺5个村,大召营镇的元庄、十里铺、中召、王固城、张固城、丁固城、络丝潭7个村,合河乡的东水东、西水东、水南营、水南4个村划归卫滨区管辖。调整后,卫滨区辖中同街、铁西、解放路、胜利路、健康路、自由路、南桥7个街道和平原乡。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 (3)将新乡县的大块镇划归凤泉区管辖。调整后,凤泉区辖原北站区的行政区域和大块镇。区人民政府驻区府路。 (4)将红旗区的东干道、北干道、荣校路、花园4个街道和原新华区的新辉路、卫北2个街道划归牧野区管辖;将新乡县洪门镇的定国、吕村、堡上、孙村、东聂庄、秦庄6个村划归牧野区管辖。调整后,牧野区辖和平路、东干道、北干道、荣校路、花园、新辉路、卫北7个街道和王村镇、牧野乡。区人民政府驻学院路。 调整前,新华区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22万;红旗区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27万;北站区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9万;郊区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19万;新乡县面积524平方千米,人口43万。

伟大的河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哪里之新乡市)(5)

2005年11月3日,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新乡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豫民行批[2005]13号、[2005]19号),新乡市乡镇行政区划进行如下调整。

  一、辉县市:撤销三郊口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南寨镇管辖,南寨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后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沙窑乡管辖,沙窑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王敬屯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吴村镇管辖,吴村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褚邱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冀屯乡管辖,冀屯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办事处;撤销胡桥乡,设立胡桥街道办事处。

  二、卫辉市:撤销大池山乡、东拴马乡,将两乡行政区域划归狮豹头乡管辖,狮豹头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倪湾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城郊乡管辖,城郊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三、获嘉县:撤销丁村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太山乡管辖,太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张巨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史庄镇管辖,史庄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大呈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大新庄乡管辖,大新庄乡人民政府驻地为北务村。

  四、封丘县:撤销司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陈桥镇管辖,陈桥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戚城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赵岗镇管辖,赵岗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油坊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潘店乡管辖,潘店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孙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荆隆宫乡管辖,荆隆宫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獐鹿市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应举镇管辖,应举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娄堤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城关乡管辖,城关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五、延津县:撤销塔铺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石婆固乡管辖,石婆固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新安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小潭乡管辖,小潭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班枣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马庄乡管辖,马庄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高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司寨乡管辖,司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朱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魏邱乡管辖,魏邱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将东屯镇的北张兴庄、贾堤,榆林乡的夏庄、冯堤、位堤5个村划归小店镇管辖。

  六、原阳县:撤销黑洋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葛埠口乡管辖,葛埠口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王杏兰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福宁集乡管辖,福宁集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包厂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靳堂乡管辖,靳堂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梁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太平镇乡管辖,太平镇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郭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陡门乡管辖,陡门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七、长垣县:撤销总管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魏庄镇管辖,魏庄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新乡市辖4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23个街道、55个镇、69个乡。

2006年7月26日,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小店工业园区管理范围的通知》(新政文[2006]109号):将红旗区关堤乡整建制划归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将红旗区小店镇的邢庄、贾李庄、李胡寨、北张兴庄、张兴庄、夏庄、贾堤、冯堤、魏堤、第五疃、樊庄等11个建制村划归小店工业园区管理;红旗区的行政区划不变。

2006年8月13日,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原阳县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新政文[2006]104号):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新乡县原阳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13号)和《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新乡市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14号),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原阳县部分行政区划进行如下调整:

  一、将原阳县葛埠口乡的毛滩、西李寨、东李寨、任庄4建制村,师寨镇的曹杨庄、刘纪岗庄、老杨庄3建制村划归新乡县七里营镇管辖。调整后,新乡县七里营镇辖原属的43个建制村和毛滩、西李寨、东李寨、任庄、曹杨庄、刘纪岗庄、老杨庄7个建制村,共50个建制村;原阳县葛埠口乡辖原属的39个建制村(不含毛滩、西李寨、东李寨、任庄4建制村),师寨镇辖原属的30个建制村(不含曹杨庄、刘纪岗庄、老杨庄3建制村)。

  二、将延津县的小店镇整建制划归红旗区管辖;将新乡县朗公庙镇的油坊堤建制村和红旗区洪门镇的南马庄、东台头、西台头、东杨村、西杨村5建制村,共6建制村划归红旗区关堤乡管辖;将关堤乡的关堤、申店、东陈庄3建制村划归洪门镇管辖。调整后延津县辖12个乡(镇);红旗区辖洪门镇、关堤乡、小店镇3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新乡县朗公庙镇辖原属的29个建制村(不含油坊堤建制村);洪门镇辖原堤、张堤、保安堤、赵楼、洪门、乔谢、公村、留庄营、段村、张庄、骆驼湾、东关、孟营一村、孟营二村、孟营三村、马小营、城关、关堤、申店、东陈庄,共计20个建制村,镇政府驻地不变;关堤乡辖张八寨、庄岩、任庄、大介山、小介山、郭小庄、刘庄、司马、柿园、白马、塔小庄、刘堤、马堤、油坊堤、南马庄、东台头、西台头、东杨村、西杨村,共计19个建制村,乡政府驻地暂不变。

  三、红旗区与延津县、新乡县的边界线:红旗区北部边界以卫河—兴隆街—东二环—平原路—小店镇的北部边界为界,西部边界以胜利路—化工路—和平路为界,南部边界以关堤乡的南边界、小店镇的南边界为界,东部边界以小店镇的东边界为界;延津县西边界以调整后的红旗区东边界为界;新乡县北边界以市区的南边界为界。新乡县与原阳县的东南边界线:以曹杨庄—刘纪岗庄—老杨庄—东李寨—西李寨—任庄—毛滩村界为界。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原阳县新的行政区域界线,按照上述边界和有关规定进行勘定。

2006年9月11日,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原阳县桥北乡祝楼乡行政区划的通知》(新政文[2006]114号):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原阳县桥北乡祝楼乡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15号):一、将祝楼乡的刘庄、杨庄、胡堂庄、老王村、新王村5个建制村划归桥北乡管辖。二、将桥北乡政府驻地迁移至杨庄。调整后,桥北乡辖马井、司庄、小张庄、大张庄、老庄、刘合庄、小刘庄、盐店庄、尤拐、范庄、洪庄、葛韩庄、季庄、杨庄、李涛庄、胡庄、马庄、刘庵、破车庄、小辛庄、司窑、刘庄、杨庄、胡堂庄、老王村、新王村等26个建制村,面积76.9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乡政府驻地位于杨庄。祝楼乡辖祝楼、西胡庄、西圈、新城、北胡庄、种庄、卞庄、王录、夹堤、姚村、新阳村、口里、东圈、小胡庄、新村、新庄、蒙城、宋楼、大胡庄、闫庄等20个建制村,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乡政府驻地不变。

2010年3月19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豫民行批[2010]7号),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的东高村、西高村、北周庄3个建制村划归新乡县七里营镇管辖。

2014年,长垣县被划为省直管县。

伟大的河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哪里之新乡市)(6)

2014年,新乡市市区面积422平方公里,建成区约140平方公里,新乡中心城区人口120万人,四个市辖区,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辖辉县市、卫辉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平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2019年8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长垣县,设立县级长垣市,以原长垣县的行政区域为长垣市的行政区域,长垣市人民政府驻蒲西街道人民路368号。长垣市由省直辖,新乡市代管。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被列入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地理环境:

新乡市,是河南省地级市。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郑州市、开封市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市、安阳市毗邻;西连焦作市,并与山西接壤;东接油城濮阳市,并与山东相连,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新乡市属于华北板块,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主要是太行山山地和丘陵岗地,南部为黄河冲积扇平原,平原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

新乡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古称庸国,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为获嘉,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境内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有周武王率八百诸侯会同盟的牧野大战等古迹;姜尚卫河垂钓、比干抛心忠谏、围魏救赵、张良刺秦、官渡之战、陈桥兵变都源于此地。

新乡市是豫北地区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境内有京广高铁、京广铁路、新菏铁路、新月铁路等四条铁路,107国道,京港澳、大广、济东及正在建设的新晋、鹤辉等五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离新郑国际机场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车程50分钟,乘京广高铁2个半小时可达北京、7小时可达广州、深圳。

伟大的河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哪里之新乡市)(7)

建国初期新乡市为平原省省会,是豫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原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中原经济区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之一,也是豫北的经济、教育、交通中心。

新乡市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超过80%,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还是河南省畜牧生产加工基地,金银花等中药材生产基地。

新乡市历史悠久,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有遗址留存,是《诗经》重要发源地之一,流行于古代新乡地区的诗歌,占国风的四分之一。反映朝代兴衰更迭的牧野之战、张良刺秦、陈桥兵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境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20处,A级旅游景区19个。截至2018年,新乡市辖12个县(市、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总人口617.34万人,常住人口579.41万人。

新乡市属典型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全市有少数民族成份44个。全市有少数民族成份44个,人口6441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7%。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5635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7%,其它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是蒙古族(2947人)、满族(2029人)等;全市共有51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回族47个,蒙古族4个)。少数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乡(镇)办事处13个,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1个(封丘县),有一个回族乡-封丘县荆乡回族乡,有2所少数民族中学,24所少数民族小学。

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河南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3′~115°01′,北纬34°53′~35°50′,中心位于北纬35°18′,东经113°54′,南临黄河,与郑州市、开封市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市、安阳市毗邻;西连太极故里焦作市,与晋东南接壤;东接油城濮阳市与鲁西相连,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

新乡市属于华北板块,横跨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第二沉降带中段的华北坳陷与第三隆起中段的太行隆起两个一级构造体系单元,除北部太行山地及山麓一带地势自晋豫边界向东南呈台阶式下降外,南部广大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总体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新乡市区内分布有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平原等地貌类型,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分布。其中受新华夏系太行山前深大活动断裂带控制,北部京广铁路以西为新生代以来隆起的太行山区,地形复杂,最高点十字岭海拔1732米,为基岩出露区,占全市面积的23%;岩石类型主要为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砂岩和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受地形地貌和岩组的影响,在岩溶裂隙发育良好的适宜部位含有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其它或因缺少含水层或因地下水迳流漏失,富水性一般较差。南部为新生代以来坳陷下沉的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约占全市面积的77%,主要为洪冲积松散堆积物覆盖,多为砾石混合成层或砂质土、粘性土互层。

新乡市区域构造活动强烈,以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境的东部和西部,既是断裂带,又是地震带。东部的聊城—兰考断裂带内有东濮坳陷,西部的太行山前断裂内有汤阴地堑,二者之间为华北坳陷沉降区内地震活动微弱的内黄隆起;北西向断裂次之,主要有新乡—商丘断裂和峪河—新乡断裂;此外还有东西向的盘古寺—新乡断裂。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京广铁路以西及北部山区处于地震活动较微弱的地带;山前广大平原区属于华北坳陷,处于华北地震区河北平原地震带的南端,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和强烈。

新乡市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北依太行,南濒黄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主要是太行山山地和丘陵岗地,南部为黄河冲积扇平原,平原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

新乡市除西北隅太行山区至山前倾斜平原一带地势从晋豫边界向东南呈台阶式下降外,广大黄河冲积扇平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总体自辖区西南隅向东北倾斜,有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土壤的分布与之密切相关。各类地貌的展布格局和延伸方向,除南部临黄一带受秦岭系东西向活动构造的控制外,其余地区大多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北东向构造格局的控制。以北北东—北东向太行山前活动断裂为界,新生代以来,除西北隅地壳持续抬升隆起成山之外,其余地区持续下降成为黄河冲积扇平原。

新乡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历年平均气温14℃。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

伟大的河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哪里之新乡市)(8)

新乡市境年均降水量为573.4毫米,各县间变幅为549.9~644.4毫米。少雨中心在原阳,多雨中心一在西北部的辉县山区,二在东部平原的长垣。降水量在季节分配上极不均匀,大致与冬、夏季风进退相一致。市境霜冻初日多出现在10月下旬,终日多出现在4月上旬。年均无霜期为205天。

任世事变迁,终不改绿水青山,看风云变幻,永不忘万里家乡!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不足与疏漏之处,欢迎指正,如发现文章有违反国家政策等规定,欢迎指导,本人将及时予以更正或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