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

今年的春节档,呈现出了“一超多强”的整体态势。

“一超”指的是《长津湖之水门桥》,“多强”指的是《奇迹》《四海》《狙击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同档电影。

早在上映之前,大家就对《水门桥》表现出了强烈的期待,好奇它能否打破前作57.75亿的佳绩,再次问鼎巅峰。

而《水门桥》也不负众望,拿下了不错的成绩——票房、口碑,都立得住。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1)

片中故事,与《长津湖》无缝衔接。

《长津湖》围绕长津湖战役展开。彼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王牌部队展开激战,全歼大名鼎鼎的“北极熊团”。

《水门桥》紧跟这一结尾,延伸出了新的故事。

战败后,美军向南撤退,而志愿军则乘胜追击,试图剿灭美军的精锐部队。为此,七连临危受命,去炸毁美军撤退的生命要道——水门桥。

一场三炸水门桥的生死之战,就此在片中上演。七连迎来了他们战斗生涯里最艰难的一仗。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2)

《水门桥》延续了《长津湖》的原班人马,徐克执导,陈凯歌、林超贤监制,吴京、易烊千玺、朱亚文、李晨、韩东君、段奕宏等演员悉数回归,在片中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战斗”。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3)

那些熟悉的人物,那个熟悉的七连,又活生生地回到了观众们的视野,让观众心潮澎湃,好奇他们这一次,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4)

这是《水门桥》与同档其他电影表现出的最大不同。

其他电影都是全新的电影,观众与角色的情感需要从头建立。《水门桥》却不一样。它有前作打底,大多数观众已经与片中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地经历了很多。

我们见证了伍万里的成长,看他从一个新兵蛋子成长为英勇士兵。

成长过程中,这个19岁少年的眼神变得越来越坚毅,越来越复杂,有对死亡的恐惧,有对战友的愧疚,也有对敌军的仇恨。

我们见证了伍千里与伍万里的兄弟情,

见证了余从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见证了梅生的沉稳冷静,平河的外冷内热,雷公的英勇牺牲……

七连哭观众也跟着难受,七连笑观众也跟着开心。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5)

这种情感链接,让《水门桥》中的人物群像打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极强的血肉感。

人物的个性,是鲜活的;人物的情感,是深厚的。

每个角色都具有丰富的人物前史与人物动机,因果逻辑清晰明确,无需再费笔墨多做赘述。

观看过程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带入到电影的情境里去。

开场没多久,伍千里碰到了炮兵营的杨营长,对方随口问了句“老雷呢”。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一阵沉默。

看过《长津湖》的观众都知道,雷公上一部已经牺牲了。所以看到这一幕,观众会不自觉地代入七连视角,隐隐有些难过。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6)

片中使用的道具,与前作一脉相承,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开观众的记忆阀门。

比如,梅生随身携带的女儿的照片。《长津湖》中,这张照片在一次战斗中不慎丢失。战斗结束后,梅生急切地寻找,终于在一片焦土下找到烧掉一半的照片。

到了《水门桥》,这张照片依然被梅生视若珍宝,陪他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张照片,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道具,但它对塑造人物、勾连人物情感,起到了很好的连贯性。

梅生是七连的指导员,本身文化水平高,还懂点英语。原本准备退伍的他,主动请战来到朝鲜战场。他说,“这个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下一代去打”。

走时,妻子骑自行车送他走了很远,两人依依不舍地在一片竹林里告别。背后的竹子长得欣欣向荣,充满生机,隐喻了梅生对下一代的寄托与祝福。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7)

电影里还有很多道具,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伍万里的红围巾、伍千里的鱼鹰哨、谈子为送给伍千里的手枪、雷公送给伍万里的护目镜等等。

这些道具要么指代了人物的情感依托,要么指代了人物的精神传承,都具有很深的引申义。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8)

编剧兰晓龙,用一个士兵编号串联起了七连的所有人:

雷公编号017,伍千里编号162,梅生编号135,余从戎编号221,平河编号280,伍万里编号677。

这些士兵编号,既指代了七连的精神传承,也指代了中国军人的精神传承。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9)

战争是生与死的较量,更是人性的极端考验。战争中的人,才是战争片最大的看点。

战争中的人,不是战争机器,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正因如此,所以他们用生命所换来的和平和繁荣,才显得格外珍贵。

有私心,有憧憬,有畏惧……这些情节串联在一起,让这群有血有肉的人,显得更加鲜活有趣,让历史上“最可爱的人”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而兰晓龙最擅长的,恰恰正在于此——借小人物书写大时代。

《长津湖》和《水门桥》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勾勒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10)

透过片中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志愿军的英勇无畏。

敌方占据海空优势,不计成本地投入武器弹药;而志愿军却物资短缺,只能从敌方缴获。

比如,炮兵营配备的重武器装备,就全部来自敌方。缴获一次,炮兵营遭遇空袭,被敌机打烂了,就再去缴获。输装备不输志气。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11)

志愿军缺衣少粮,靠一天一个土豆度日。零下四十度的低温,土豆冻到发紫、硬到崩牙。就算从美军处缴获了豆罐头,打开后也都冻得不成样子。而美军却物资充裕,有感恩节大餐,有肉罐头,有美酒,还有热咖啡。

然而,这种“小米加步枪”的艰难处境,却并未难倒志愿军。与残酷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意志上的坚韧不拔。

七连接到炸桥任务后,士兵们心中只有一个声音:“桥在,任务在。”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可以忍受任何程度的流血牺牲。

保家卫国,是他们共同的信念与追求。前赴后继的七连,既是志愿军的缩影,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12)

谁说抗美援朝是一件很遥远的事?谁说中国人不懂感恩?

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群人,去把这个内容做出来,把这个片子拍出来。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让观众去走近、去了解那群最可爱的人。

这些年,没有一部战争片,能一次性塑造出这么多让观众深入人心的电影角色。

这是《长津湖》和《水门桥》最大的成功之处,也是电影里那句“新中国万岁”能直击人心的原因所在。

这里面首先是兰晓龙的功劳,其次是三位导演和各位主演的努力付出。他们再一次用行动表明:只要有好故事、好人物,就一定能够走入观众的内心。

水门桥到底是什么历史(是他们成就了水门桥)(13)

虽然和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威胁却一天也没有远去。

《水门桥》凸显出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对当下来说,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让我们居安思危,以史为鉴。

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中国也需要这样的电影。

那群最可爱的人,不该被人们忘记。

我们应该牢记,是那些志愿军战士们,用他们的热血与勇气,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