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

飘香的粽叶

金色的龙舟

绿色的艾草

五彩的丝线

......

端午节,不仅是吃粽子这么简单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昌平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庆端午活动。

天通苑南街道中心幼儿园

天通苑南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花样端午巧巧手”系列活动,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端午,感受节日气氛,传承中华文化。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2)

▲编织五彩绳,拧成手链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3)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4)

▲学包粽子,快来品尝!


城南中心小学

城南中心小学的 学生和家人们一起 包粽子,绘制节日手抄报,进行龙舟、粽子不倒翁制作,表演端午儿歌…… 感受端午节日文化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5)


崔村中心小学

崔村中心小学开展“浓情端午节 悠悠传承意”端午节主题实践活动。在“云端”升旗仪式上,校领导带领学生了解端午文化,送上安康祝福。之后,学生居家开展“绘”端午、“品”端午、“话”端午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师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6)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7)

▲“浓情端午节 悠悠传承意” 主题绘画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8)

▲实践中品味传统文化


上苑中心小学

上苑中心小学开展“品味端午文化 弘扬民族之情”端午节主题活动。各班召开主题微班会,师生们自制PPT宣传画短视频,交流端午节的由来、起源和吃粽子、赛龙舟、插艾熏蚊、饮雄黄酒等传统习俗,分享有关端午节的诗词歌赋。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9)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0)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1)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2)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3)


第五学校南邵中学

第五学校南邵中学开展“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端午节线上文化活动。 学生们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线、煮粽子……在一道道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文化的魅力。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4)

▲主题班会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5)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6)

▲学生动手实操体验节日魅力


首师大附中昌平学校

首师大附中昌平学校开展“粽情端午 祝君安康”初一年级线上主题活动。师生们齐聚云端,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共学端午知识,体验端午文化。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7)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8)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19)

▲“绘”端午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20)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21)

▲“品”端午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22)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23)

▲“乐”端午


知识拓展

端午佳节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24)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的起源

-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哀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宝剑,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伍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25)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26)

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27)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栓五色丝线-

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我们这样过)(28)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节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

正直磊落、忧国恤民的人文理念

更包含了人们遵从自然律令

趋吉避害的生活智慧

“昌平教育”

祝师生和家长

端午安康


素材来源:昌平区各相关学校、幼儿园、百度百科、百度文库

编:杨松媛

审:王丽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