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步骤构思出高逼格的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怎么写)

关于写作,相信生活中我们大多时候遇到的是一些像记叙文、微小说、短篇小说等篇幅较短、结构精巧的文体,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短篇故事创作,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四个步骤构思出高逼格的短篇小说?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四个步骤构思出高逼格的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怎么写)

四个步骤构思出高逼格的短篇小说

关于写作,相信生活中我们大多时候遇到的是一些像记叙文、微小说、短篇小说等篇幅较短、结构精巧的文体,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短篇故事创作。

当然对于高中生来说,短篇故事创作的一些原理和技巧不仅会对竞赛作文、考场作文有很大的影响,同样也会提升大家做一些小说阅读题时的语感和答案质量,所以这个文件我做得比较长比较具体,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如郁达夫所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短篇故事就是这样,学会以独特的眼光去挖掘、透视生活,撷取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时代风云,折射人生百态。

那么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你们以及学文学的我们,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写不出好的文章。

一篇文章的成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副非常生动形象的图,首先是客观主观世界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的内心对此有所感想,这些感想经过思考成为我们的写作资源,然后动笔,将资源融进结构,落于纸上。所以我们写不出好的文章,一定是中间的某个环节受到了阻碍。比如视而不见、见而无感、感而无思,再比如在你下笔之前你让自己变成了这四种人。

拖延症患者,你无限拖延,直到最初的灵感和热情一点点磨去不再滔滔不绝地涌现;怨妇,你埋怨生活,学习太忙,作业太多,我怎么可能有时间写东西呢,要是学校肯放个假我肯定就会去写了,学校真烦人,打断了我的成名之路;大嘴巴,你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灵感和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室友、小伙伴,你说得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然而你所有的激情都在语言里得到了发泄,再下笔时它们便不复存在了;道德家,我是一个学生,必须以学习为重,下周就要考试了,我现在必须要好好学习,不然对不起我自己对不起我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生我养我,对不起老师的期望……

然而这些都只是自欺欺人,带着这样迸发的念头在脑子里,你真的能够心安理得地好好学习好好复习么,为什么让出两个小时写作,然后再心平气和去学习呢。

好了当你终于下定决定让出这两个小时,拿出笔本准备写的时候,又有三个人出现了。批评家,你每写一段,都会在心里觉得它太垃圾了,这个词不好,那句话词不达意,你指责你笔下的文字,你批评它,你觉得它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名人,你好不容易写到快结尾了,突然觉得自己太牛逼了,这篇文章得火,发个校报啥的,或者投个稿,肯定能得奖,感觉自己的人生都要因此而改变了。最后一个,缪斯女神,艺术和灵感女神,从古至今的替罪羔羊,到下笔时如果突然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了的时候,不是我的错啊,既然这样那就不写了吧,等缪斯女神什么时候眷顾我我什么时候再写。

好了讨论了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那么接下来的长篇大论我都用来讲如何才能写出好的短篇故事。按照故事创作的逻辑,首先你要有一个好的取材。

关于取材,取材和立意决定着作品水平的高低。通常来说,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摹写自己所熟知的生活。这个很好理解,当你去进入一些陌生领域写一些陌生题材的时候,比如说一些女孩子特别喜欢写的山盟海誓的情感纠葛,一些男孩子特别喜欢写的变幻莫测的政坛风云、生死一线的江湖传奇等等,就会因为不了解其中的事件发展规则、人物性格和语言方式而显得幼稚和虚假。

那么关于“熟知”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有过深刻感受的生活。二是自己借助其他方式间接了解的生活,如借助影视作品、报刊杂志、网络聊天等方式感知生活得到的一些信息,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题材。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 写现实生活——摹写生活,刺恶扬善。

第一个是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我们所熟悉的内容,但所谓“熟地无风景”,太熟悉反而觉得平淡,无材料可抓,无话可写。然而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涌动着湍急的暗流,再宁静的校园也会有故事发生。比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互相掣肘,传统的师道尊严与教学民主化的冲突,青春少年面对犹豫感情的躁动不安,平庸的学习成绩与遥远的梦想之间的距离……这些生活中的大小矛盾都可以触动我们的写作灵感,演绎成为我们笔下生动的画面。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大家应该都看过许多,由于时间原因我就不举这个例子了。

第二个是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故事创作的永恒题材,家庭内的悲欢离合,家庭间的情仇恩怨,在这个星球上不断上演,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写作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来,父辈与子女的沟通障碍,上辈与下辈的情感交流,传统与时尚的格格不入,父辈的情感危机对子女的身心影响,养子与养父养母的真情故事……凡此种种,都可以作为我们笔下的题材,去将它们展现出来。举一个简短的故事作为例子,《病》,这篇微小说写的是空巢老人的问题,老人生病住院,第一段描述之前的没有人看望,生活的落寞,第二段表现了一个对比,这一次不一样了。而这种不一样使老人害怕,自己是不是没多少日子了,这种想法本身就具有一种讽刺意味。发现儿子赶回来看自己以后,老人问他怎么专程回来了,他的回答不是因为担心自己的父亲,而是自己恰巧调回本市当市委书记了,又潜移默化地将讽刺意味推至顶峰。它讽刺的就是一种父辈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赡养问题。

第三个是社会生活,作为一名学生,这十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还有小部分时间则在享受亲情的阳光,涉世未深的我们对社会的了解往往是一种间接的、感性的认识。很多时候生活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生活场“,即行业特色突出的生活环境、言语动作习惯等等。比如街边卖早餐的阿姨和类似于电视剧里的那种霸道总裁,他们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动作、神情甚至思想,不仅代表他们自己,甚至代表和他们相同的那一类人。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尤其要考虑到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状态,会增强故事的可信度,也会使读者对作者的观察能力有一个好的印象。例如这篇非常经典的《竞标》,这是一篇零几年的考场作文,把悬念手法用得很到位,首先吴市长掌握项目决策权,但无建筑公司上门――为什么?留下一个悬念。然后讲吴市长的儿子有一家建筑公司既解开上一个悬念,又留下另一个――吴市长何去何从?吴市长不露声色,但内心焦急:儿子不堪重任,他人不敢自荐――情节趋于平缓,继续向前发展。天龙公司总经理夜访吴市长,并送来一纸包。――纸包里装的是什么?平地起了波澜,悬念变得越来越悬。天龙中标――意料之中。但神秘的纸包仍然让人牵肠挂肚。最后吴市长揭开谜底――纸包里装的是一叠以前长江大桥发生事故的惨不忍睹的照片,使情节达到高潮。这就是一个写社会生活的文章,首先要对竞标这一名词有所了解,然后要理解吴市长作为一个市长的考虑和作为一个父亲的考虑之间的矛盾,写得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第四个是动物人生,即从动物的角度出发,以动物的眼光看社会,看人生。由动物的纯洁真诚引发人们对人类自身广泛存在的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装腔作势等人性弱点的思考。比如这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首先老鼠本身就是一个贬意的意象,用老鼠去贬低那些傍大款行为、“跟我无关“心理以及趋炎附势的人,这样一个连老鼠都想死的虚拟世界里,批判了很多的现实现象,而且情节语言比较幽默,让人很容易接受。

二、 写历史传奇——故事新编,借古讽今。

第一种是扩写,撷取历史故事的一个片段,紧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丰富片段的内容,翔实地摹写出人物在紧要关头的心理、情态,借以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选择这类题材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在熟知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尽量忠实于原著,否则就会让读者误以为作者的文史知识欠缺。这类文章很常见,就不做举例了。

第二种是改写,对名著或历史中的题材进行加工、改写,相对于扩写来说,改写要显得轻松一些,一般来说只要人物性格和原著基本吻合,故事情节可以不必受到过多的束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置。可从内容上,将写人改成写事,或者把写事改成写人;从结构上将顺序改为倒叙插叙,或重新组织材料;从文体上,将诗歌改成小说散文,或将故事改成剧本;在人称上可以任意转换,语言上就是简单地把文言改白话,把幽默风趣换成严肃沉郁之类的。类似于《朱贵开店》、《普朗克的忏悔书》等。看题目便可以才看出来它们的特点,虚构成分大于扩写成分,但同时也尊者朱贵和普朗克的性格特点而去拟定他们的语言特色和思想等,不多说了。

三、 写虚拟世界——畅想未来,催人警醒。

第一种就是科幻,科幻小说在高考作文中最难得高分,所以也很少有人会在应试教育时代去写科幻。原因可能有两个吧,一个可能是阅卷老师受传统文化影响,认为“胡思乱想”式的文章大多都是“一派胡言”,且不需要技巧难度,凭空想象即可,所以对此不感兴趣;另一种是考生的想象空间狭窄,难以写出高水平的蕴含人生哲理的科幻小说。当然,既然如此平时的应试作文是不推荐大家写科幻的,但是如果你觉得你有一套完整的理化知识、生物科学知识、宇宙空间知识体系,那么科幻类文章非常适合去辅助你表达一种关于人类对环境、能源、政治的忧患意识,对地球命运、人类未来的责任意识,以及追求平等、民主、自由的人文精神。比如这篇《永夜——2050年的第364个清晨》。它利用科幻题讲述了亲缘关系对感情和认识的影响,即主人公是一个克隆人,所以它觉得人类世界枯燥无比,唯一可以跟它愉快玩耍的人竟然同样也是一个克隆人,它顿悟,它不是真正的人类,所以生活在人类世界只能是与黑暗共存。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力度的。

第二种我把它称之为现实基础上的虚拟。它符合科幻的特点,因为它有它的虚拟规则,人们必须在那一套虚构出的规则里行事,但它又不是科幻,因为它可以不写那么久远的未来,它只是一种现实生活里单纯的幻想,或许不符合科学规则,与科学无关。比如如果你突然会了隐身,比如有一天早上你的耳朵对你说了一句早安,之类的。这类文章我所知道的写得最出神的是沈大成,下面举一个她文章的节选感受一下。这是《分裂之前》全文的前几段,可以看出如果我把文章里的“分裂”两字全部替换成旅行,那么这个故事依旧可以继续下去,她依旧会和房东算清房租,将用不上的春夏两季衣服重新清洗,像正常生活一样,像普通人笔下的普通生活一样,看不出什么科幻的痕迹。但偏偏在节选的最后一段它给出了规则,她所虚构出来的那个幻想世界的规则,那个世界里的人都不能违背,那便是分裂。

这是一种很高级很国际化的写法,拉斯特.希尔斯说过:“艺术家对生活的看法既非一厢情愿也不落入他人窠臼。”即是说,作者既不能成为日常经验的奴隶,又不应该满足于完全脱离现实的虚构,而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一条适切的道路。就像沈大成的文章一样,这类创意所利用的原理很简单,极端事件体现人性,人在怪物面前同样也会变成怪物。所以当你有了一定的写作功底,并且想要试图以另一种方式去讨论人性话题时,这是种很好的方式。

当你选好了题材,做好了一切准备,你还要考虑一下,这篇文章该从谁的视角出发去讲述,即讲述视角。是上帝?是路人?抑或是事件参与者的视角,我们把这三种视角分别称之为,全职全能视角、纯客观视角和限制视角。当然,在小说阅读题分析该文章的艺术特色时,视角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得分点。

首先,全知全能视角:又称零度焦点叙事。叙事者无固定视角,并像一个全职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作者可以不时变换叙事角度,一会儿写A君如何想如何做,一会儿写B君怎么想怎么做。这种视角常出现在中长篇小说中。

纯客观视角:又称外焦点叙事,指叙事者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只客观记录事情的表象,不去追溯事情的历史背景,不涉及任何人的心理活动,叙事者也不抛头露面,评头论足,抒发胸臆。这种叙事角度在新闻作品中较为常见,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力度不够。

限制视角:又称内焦点叙事。它是以小说当中的人物视角展开叙事的。它的叙述要受到叙述者视域的限制,即只能叙述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不能叙述别人看到或听到的而他自己没有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更不能介入别人的内心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