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对一个绝交的人念念不忘(一个永远不会绝交的朋友)

#我在岛屿读书#

总是对一个绝交的人念念不忘(一个永远不会绝交的朋友)(1)

与书对话

有朋友问我:一个人呆着,是不是会寂寞得发疯?

我回答:有书为友,我就不寂寞。

我喜欢与书对话,那种心对心的交流,精神与精神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让人感觉特别愉快,特别惬意。就算与书意见不合,也绝不会像面对着现实中的朋友一样闹到面红耳赤,甚至割席断袖。

书是特种朋友,只有你抛弃它,它绝不会抛弃你。你怎么读它都行,它不会抗议,不会跟你绝交。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这样说其实毫不夸张,我对读书的酷爱,就真的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

书对读者说话,读者也对书说话。乍看是一次性的,书只会说,不会答。其实不然,书会随着读者的意思变换,走到哪里是哪里。光看是一个样子,想想再看,又是另一个样子。

总是对一个绝交的人念念不忘(一个永远不会绝交的朋友)(2)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把它化虚为实,让它由一个虚张声势的空头口号,变成我读书行动的唯一纲领。“读万卷书”是在文字中“行万里路”,是一种别有境界的思想旅行;读书越多,越接近“一览众山小”的巅峰境界。

我给自己定的读书计划是每年阅读一百本书(在我眼里,报刊杂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书籍)。前几年,我的计划落实到了行动上,并且每年都能够超额完成计划。现在眼神不好,读得有点少了。

总是对一个绝交的人念念不忘(一个永远不会绝交的朋友)(3)

我渴望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善思笃行的读书人。我信奉清代袁枚先生《黄生借书说》中“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说法。以前我总是不舍得买吃买穿,却很舍得花钱买书的。但我又不太喜欢重复阅读一本书,除非是特别的经典。旧书卖破烂不值钱,不扔掉是累赘。也许这源于我自以为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就算记不住,我也不打算再重复阅读,一是没有了新鲜感,二是能够吸收的东西差不多一次性地汲取了,第二遍嚼馒头的滋味就不好受了。所以,后来我就想方设法地去借书。

先是将一个读完哲学博士多年的的硕士生导师朋友的书架几乎遍览,然后又向一位在大学某学院资料室工作的朋友私下里借阅不少书籍。近几年,海源阁图书馆和聊城市图书馆成为我借书的两大主阵地,也是我的读书计划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今年,两个图书馆二者合一)。

总是对一个绝交的人念念不忘(一个永远不会绝交的朋友)(4)

现在,如果能够借到的书,我就绝不去买了。感谢全民阅读方略,让图书馆变为公益的,前几年去海源阁图书馆借书,除办卡要几十元的押金外,已经不必交其他任何费用了。现在,完全免费,押金都退回来啦。嘿,像我这样的爱书人,现在借书来读可以省下很多钱了。因为借书要按时还书,我养成了记录阅读书目和借阅时间的习惯,并随之把所读之书的书名、主编或作者、版本、版次、出版社、页码、字数、定价等内容都记录在案,既方便以后对书籍索引查阅,也是一条记忆线索。

现在一个月期限,过期也不收费了。

我读能够让我心灵愉悦的书,读能够促我头脑思考的书,读能够令我知识丰富的书。不限门类,文学、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图书馆学、文献学、医学、书法、绘画、音乐、花卉养植、盆景栽培……只要可以接触的,就无所不涉。读名家经典,也读小人物的新作,不论古今中外,只要书中有着一颗真诚的心灵,我都会与它对话,与它为友。通过文字结识和欣赏那些优秀的、善良的、美好的灵魂,已经是我人生最大的享受。

总是对一个绝交的人念念不忘(一个永远不会绝交的朋友)(5)

对于书中的见解,赞同的,我会莞尔,颔首,默诵,吟咏……;不赞同的,耐心听它接下来的讲解、诠释,看它能否让我最终心悦诚服。最终也不能让我心服口服的,我会自寻事实与道理来驳斥它,反对它,直到它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有时候,我会把这些思索落笔成文,与我所读的文字构成一种或远或近的呼应关系。让我的文字与我所读的文字去交朋友,无话不谈,真诚交流,这其中自会得到一种促膝长谈、坦诚交流的非现实友情的乐趣。

总是对一个绝交的人念念不忘(一个永远不会绝交的朋友)(6)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告诉我: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告诉我:一个人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应该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告诉我: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健的躯体。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告诉我的话,让我对生活豁然开朗——

“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

(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总是对一个绝交的人念念不忘(一个永远不会绝交的朋友)(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